昭君博物院:讲好民族团结的千年佳话
2021-06-11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
“在大青山脚下,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如是说。“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数千年来,昭君出塞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据传当年由汉匈边民掬土而筑的昭君青冢,是这段千年佳话的重要见证,依青冢而设的昭君博物院,则是昭君墓和昭君故事的忠实守护者。
昭君博物院新馆建成于2017年,两座主体建筑宛如夯土的城楼,一左一右矗立在青冢以南的轴线两端,以一种谦逊低调的姿态充当着青冢的“大门”和“景框”。昭君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3726件(套),其中既有匈奴文物、中国北方系青铜器、汉代文物,也有昭君题材年画、书画和近现代民俗文物。景区内,汉代阙门、嫱云浮雕、王昭君雕像、神道石像生、青冢牌坊、和亲铜像、和亲园、历代诗碑廊等展示区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平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立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馆藏文物优势,昭君博物院先后举办了“昭君出塞文化展”“匈奴历史文化展”和“中国古代和亲文化展”等常设陈列,还举办了“一带一路”马文化产品及当代马具马饰展、蒙古族服饰展、昭君民俗文化展、青冢藏墨等主题陈列展览。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供图
与此同时,昭君博物院不断推出新颖的展览形式。穹庐顶风格的匈奴单于大帐是文艺演播厅,这里上演的大型实景剧《昭君情缘》,生动形象地演绎了王昭君的生平事迹。仿汉代建筑风格的5D影院,则通过全媒体特效、独特舞台设计和真人表演互动等新型演出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昭君出塞的和亲之旅。
一直以来,昭君博物院都是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重要打卡地,每年仅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生就有十几万人次。针对社区、学校等,博物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直观性、互动性社会教育活动。从专家主讲的公益性专题讲座“博文讲坛”,到面向青少年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再到线上开展的“云观展”“昭君文化课堂”“数字博物馆”,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在把遥远的历史带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多年来,昭君博物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统一战线实践教学点”“内蒙古自治区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全区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奖”等荣誉。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昭君博物院首倡的昭君文化节。从2000年开始,这一节庆一直由呼和浩特市委、政府主办。历经20余年,昭君文化节已发展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触角延伸到理论研讨、民俗文化表演、招商引资、旅游推介、文艺晚会等诸多领域,成为展示首府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形象的金色名片,也成为青城各族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