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下EPC总承包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2021-06-11

山西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协同模型

郭 本 余

(巢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 巢湖 238000)

1 研究背景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为BIM技术,依托于三维模型附加信息的一种新形态技术,作为当下建设行业流行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建设的生产效率,同时,BIM技术也是基于土木工程项目各项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协调与汇总管理的工程领域的新技术。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项目管理模式是业主仅需与工程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总承包合同,从业主角度仅需要同总承包单位对接即可,总承包单位需要对工程的各个专业再次建立一对多的模式,众多数据会汇总到总承包,这就与BIM技术建立的初衷相符,加上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的特点,使得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天然的符合总承包模式的应用,通过方案模型、施工图模型、施工深化模型,附带各环节的业务信息,将传统业务习惯集中到协同平台进行模式化处理,可大大改善现有建筑业工程总承包的建造水平与管理效率。

目前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正逐步进行数字化升级,从日常购物消费到小区商场的出入管理,从设计图审到项目管理,正面临信息化到数字化从未有过的升级改造,万物互联与万物信息化已经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建筑行业,我们的工厂也正加快步伐往“智慧工厂”“智能工厂”转变,我们的设计正在实行协同设计、线上审批,我们的政务正在采用平台化管理,我们的EPC项目管理,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往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2 EPC项目协同平台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相关的政策出台,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革新正日趋完善,从智慧城市到CIM体系的建设中,我们都看到传统的业务正逐步进入平台化时代,这些或多或少带动了我国协同平台的市场化,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从政府监管平台到企业公司内部的管理系统,都在往协同平台上努力。

通过对项目的应用情况与行业内相应的平台使用,例如广联达、葛兰岱尔、品茗、鲁班等主流项目平台的产品,应用中发现,平台的同质化情况比较突出,在平台的功能与操作上都类似,对于劳务管理、视频监控、扬尘监测等应用都具备,没有太多的差别,这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部分,同时,笔者发现各平台的管理性不强,对于现场的实际管理并没有很好的匹配到,总体处于一种相互适应的状态,笔者认为这和目前的平台仅仅考虑到监管而未就项目管理内涵做深入研究有关,平台模式化还未能对传统业务进行重叠,这就与我们说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协同平台的预期有不少距离。同时,现在不同专业搭建模型所采用的软件并不相同,使用不同软件会产生不同的模型格式,在数据交互协同上还存在诸多不便,笔者目前所在的项目是一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使用平台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的转换基础上,要把Tekla所采用的db文件转换成平台兼容的IFC文件格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较低,同时,在平台二次应用上可操作性不强,并且平台的管理功能不足,工具型的应用也不够丰富和系统,特别是没有匹配到项目参建各方的角色。

3 基于BIM技术的总承包协同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基于BIM技术的总承包协同管理平台,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包括BIM技术、互联网、IOT、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通过新技术服务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不然是本末倒置,构建基于BIM技术的总承包协同管理平台,首先,应当按阶段、分步骤的梳理我们的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的应用流程,把总承包模式的业务形态、人员结构、交付产物等梳理出来,然后着眼于新技术手段,如果实现整个模式,实现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全过程数字孪生。

3.1 建立围绕模型的基础架构

协同管理平台应当以BIM模型为基础,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的特点,将三维模型作为信息的框架与载体,这其中要求项目从立项就要系统性的进行模型的搭建与信息的管理工作,当前对很多项目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包括政策上与市场上的诸多因素,我们的方案阶段对BIM技术的应用性还不高,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要求专业度高的统筹思维,同时又涵盖多专业、横跨多领域,从方案到设计,再到施工,最后竣工,要将涉及到管理过程中的模型研究好,实现作用与效率,每个阶段的模型精细度、实现的阶段成果,以具体形式和时间节点交付,涉及到交付的人员岗位,通过业务形态建立的模型才能发挥BIM技术本身的作用,同时,也只有通过平台管理好相应的模型,才能实现BIM技术总承包模型项目的精细、高效管理(见图1)。

3.2 业务内涵与手段要覆盖

基于BIM技术的EPC总承包模式项目协同管理平台要包含业务,对传统的管理业务进行覆盖,我们了解的BIM技术推行落地困难,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效率不高,和现有的平台对业务的研究不充分有很大关系,这里提到的业务不是商务与市场,而是现场的管理业务,针对管理环节的各个节点,每个岗位都有自己对应的管理范围与责权利,涉及到各个管理人员一切管理内容与实现方式,传统的管理以人的自主性为主,有诸多弊端,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平台管理,要对传统业务进行梳理与优化,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过程,同时,也有对传统优秀的内涵进行一个继承,不能让新的平台脱离了项目管理的内容、方式,这样就会造成现场和平台“两张皮”,就出现我们看到的现场管理,同时还要对平台进行应付,平台不能很好的辅助现场解决问题,只有对现场的业务进行了覆盖,通过平台能够更加高效便捷的解决以往很复杂的工作,这样的平台自然会得到项目管理的青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行项目的管理,发挥平台真正的作用(见图2)。

3.3 平台应系统化布局

基于BIM技术的EPC总承包模式项目协同管理平台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前面我们提到,以BIM模型为基础,实现业务内涵的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系统性的规划模型+业务,也就是“BIM+”模式的系统性,BIM技术的应用,目前的状态是泛化严重,万物皆可BIM,但是并不能针对性解决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这是目前平台应用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好“BIM+”,项目管理要秉持一个“少与多”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当前过渡应用阶段,我们不能让BIM过渡阶段变成“过度”,这样BIM做不好,也会给项目管理添乱,这个系统化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研究项目管理的需求、内涵,同时做好优化工作,然后再考虑如何把BIM技术加进来,实现业务方面的“BIM+”,只有从管理内涵到实现手段的系统化设计,才是真正符合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EPC总承包模式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发展背景的介绍,详细梳理了目前一些总承包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应用情况,系统性探究了基于BIM技术的EPC总承包模式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的技术特点,尽管目前的协同管理平台还不能完全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对项目管理的帮助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这是目前逐步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笔者的初衷,也是希望我们建筑业特别是总承包项目的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在进行结合BIM技术的管理协同平台的研发搭建过程中,方向不能出问题,笔者也相信,在后续研发力量与项目管理的反复反馈、深入应用过程中,我们的一些总承包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也会逐步完善,更好的利用BIM技术,发挥当前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为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更好的服务,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协同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