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1-06-11邹宁
邹 宁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湖南 湘潭 411101)
长期以来,教育质量一直是国内外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保障教育质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年—2020年)》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1]。2019年、2020年国家相继提出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0万人”任务,更让高职院校倍感压力。高职院校已然面临着招生方式发生重大改革、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问题。全面构建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任务。
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再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管、办、评分离改革”、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具体工作内容,重在监督、评估、指导,提升教育质量。过去的十余年,高职院校历经第一、二轮院校评估,确保了人才培养基本质量保证,逐步实现了由规模增长质量观向适应结构需求质量观的转变,这主要是由行政部门主导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出现了如:质量主体不明确、内生动力不足够、运行机制不顺畅、质量保障不全面、立德树人有短板、三全育人有缺失等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效。种种现实问题的出现,让职业教学必须清楚认识到,在发挥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发布以来,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诊改”)为特征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成为推进高职院校保证教育质量重要创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2]。
1.1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价值判断标准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等五个方面教育评价的新要求,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引和实践标准。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新时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价值判断标准。
1.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生原动力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院校自身主导,主要体现为“五纵五横网络结构、8字形运行单元、双引擎动力机制、一平台技术支撑”、提升教育质量。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核心关键就在于诊断改进。诊改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8个核心理念上[3]。诊改不同于传统评估,“主体”从他方转向了自身,“目的”从证明变为了改进[4]。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等四个核心要素,聚焦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教学条件等方面,查找不足、加以改进,实现“要我改向我要改、谁来做向我来做”的转变,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内生原动力。
1.3 发挥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督导评估作用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补充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也就要求“管、办、评”三方既要独立又需协同,共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一是职能部门要主动发挥其管理部门宏观指导作用,自觉担当起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从政策层面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教育精神,从制度层面优化调整院校办学模式、资源配置,从实施层面复核办学绩效、凸显指导监督。二是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代表社会、用人单位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有效补充、修正价值判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教育质量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督导、评估是内外结合、多方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补充。
2 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实践探索
2016年以来,我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在学院整体统筹规划下,全面开始推进系部(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四年来不断调整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思路
2.1.1坚持问题导向,明晰质量提升重点
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结合专业群在发展过程中历经的不同阶段质量发展特征,结合近年来建筑业升级转型要求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系统梳理“专业群目前质量提升和改进的重点是什么”等问题,提出提升规格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教师质量、聚焦学生质量、强化贡献质量,从重视硬实力向重视软实力的质量发展转变。
2.1.2坚持文化引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质量文化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传承学校办学传统,将“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五风五美”等文化建设落实在教育办学各个环节,夯实质量文化引擎在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5]的氛围,持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2.1.3坚持同向同行,激发提升质量内生动力
质量诊改本质上是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按照人人都是质量主体的理念,明晰职责、同向同行,充分发挥专业(群)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团队和师生群体的质量主体各自和作用,保证质量生成过程的有效性。
2.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2.1发挥机制建设引擎作用,完善院系内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在院系层面,加强二级部门的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监督控制功能,完善系部、专业团队、课程团队三级常态化质量保证工作组织体系。成立系部(专业群)学术委员会,由系部主任、专业(群)带头人为成员,为“决策和执行质量”负责。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由系部书记、系部主任、专业(群)带头人、学工办主任作为主要成员,为“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负责。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由教学副主任、专业带头人、退休教师、学生代表组成,为“信息质量”负责。各委员会协同合作、同向同行,每年发布系部年度质量报告、专业(群)诊改报告、课程诊改报告和教师、学生个人诊改报告。
2.2.2坚持目标引领,不断优化目标链和标准链
坚持目标引领,专业群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新文件、新精神、新要求和建筑设计领域新技术发展和新变化以及学院上位规划目标要求,不断调整提升专业群建设目标链和标准链要求:一是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标准定位。对标双高建设标准,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核心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同类专业位居第二;二是适时完善课程建设标准、毕业设计标准、学生技能抽查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课程分类建设标准主要针对基于学生能力进阶的模块化课程,包括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岗位能力课、能力拓展课,按照国家级在线课程(精品资源)、省级在线课程(精品资源)、院级在线课程(精品资源)、一般课程四个层级制订相应的建设标准;课程标准则主要包括各具体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凸显绿色建筑、BIM、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和1+X证书融入课程;新形态课堂建设标准包括:新形态课堂教学标准(备课、上课、课堂管理、批改作业等教学规范)、新形态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标准等,凸显三教改革的新要求;三是建立专业群教师专门化发展标准,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的共性标准、发展标准和教师个人个性化发展规划。共性标准包括所有教师的规范性标准和职责性标准;发展标准则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师能力进阶的阶段性发展标准;四是建立专业群学生全面发展标准,包括学生合格标准、发展标准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计划。形成了专业—教学—课程—教师—学生彼此关联的人才培养技术标准体系。
2.2.3重点强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进诊改常态化运行
教学质量核心在教师,教师立身之本关键在课程。专业群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6]。不断深化“能力递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推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优质模块化课程建设,促“1”+“X”书证融通,推行“课程育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课程思政建设。基于“智慧建院”的AIC智能校园系统、“超星云”教学及“招生就业大数据管理”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采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学生生活、毕业生评价等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学院校本数据中心清洗,呈现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全景画像,并对不达标关键指标及诊改缺漏情况及时预警,每周形成课程教学反馈,每月形成学习预警,每期形成课程教学总结,每年形成年度诊改报告,推进诊改常态化运行(如图1所示)。
2.2.4传承工匠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四职四精”质量文化
以《北京宪章》对建筑师提出的“人本”“质量”“能力”“创造”的要求为目标,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上特色鲜明的“四职四精”质量文化(如图2所示)。一是培育“精心关怀”的职业情感:以人为本,关注人民需要、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尤其是要给予特殊人群以特殊关怀;二是强化“精致作品”的职业责任:既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地方性、文化性、时代性”特色要求;三是养成“精湛技艺”的职业修养:实现“人本”与“质量”的前提,既专注能力提升与新技术应用,又加强人文与艺术修养;四是心怀“精准目标”的职业理想:既专注技术与艺术领域的创造,更明确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平人居环境的目标。
3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提升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水平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支撑
现阶段,我院逐步完善了校本人才工作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但完全做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仍有一定难度。二级部门有专项需求,如财务软件,各类专业商业软件难以做到与校本平台无缝对接,二次开发成本较高。尤为突出的不足体现为数据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智能化程度不高,只能完成采集、预警、反馈等基本功能,分析功能仍有较大缺失。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仍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的瓶颈。
3.2 联动协同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
正如此处的大风天气,可能是由彼处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而引起一般,同样专业、教师、课程、学生某一层面在自我诊断中发现了问题,可能并不是这一层面责任主体造成的,更不是该层面能够改进解决的,往往需要相关部门或责任主体联动协同,共同找寻问题所在,协同加以改进各自问题,营造出同向同行的工作局面,这也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文化的具体体现。
3.3 清晰打造两链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的核心
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一定会有发展差异,若完全照搬龙头专业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标准,将会造成达成度较低的现实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专业、教师推进课程改革的主动性与热情。在专业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制定时一定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行业发展新趋势、企业人才新需求,分类分层、科学合理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是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良好运行的核心内容。
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代代职业教育工作者将会持之以恒的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