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11付淑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路思政课程

孙 元,付淑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a.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205)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主渠道,其他各类课程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电路”是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第一门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为后续课程定基调,引导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科学观发展的重要作用[4]。“电路”课程思政应紧紧抓住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思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电路”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政教育的新素材与新机制,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一、“电路”课程思政的目标

“电路”课程的教学,不仅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让他们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

(一)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之中,它不仅是华夏儿女对家、国家和江山社稷最真挚的情感认同,也是炎黄子孙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的旷达胸襟的彰显,更是中华民族深陷危难险境而终能奋起反击、屹立不败的精神动力。在“电路”课程思政中,先后介绍了华裔科学家蔡绍棠教授发现忆阻器、中国科学家曹原发现魔角石墨烯的超导效应等案例,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自觉把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融入为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的滔滔洪流中。

(二)培养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大学生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和影响学生的着力点,教育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将理论知识相结合解决技术问题的工匠意识和动手能力,更要有运用职业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在“电路”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有意义的实践性学习过程与环境,使学生接触解决电路设计问题的实践锻炼,不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卓越精神,也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启发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的知识体系是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严谨科学态度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素材。一些思维方法不仅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是适用的,转移运用到其他方面仍然是有用的。在课程教学中,采用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模式,从生活中发掘了太阳能动力小车、光敏报警器、婴儿尿湿报警器等电路设计实例,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完成电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了解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程化的设计理念,锻炼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电路的实现中,因一点点的漫不经心都可能导致电路制作出错,这也培养了学生严格规范的操作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四)培养创新意识,树立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的上下求索,要在科学领域做出贡献,不仅离不开专业知识,更离不开敢于探索、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1971 年,蔡绍棠教授就凭借敏锐的直觉,提出可能存在一种缺失的电路元件——忆阻器。经过科学家不断探索,终于在2008 年,发现了忆阻器的存在。而后,科研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忆阻器可以成为构筑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材料。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热爱科学,敢于攀登,勇做科学研究的奋进者、开拓者。

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

“电路”要实现课程思政,挖掘思政资源是关键。“电路”课程主要思政资源可以总结为表1所示。

表1 “电路”课程主要思政资源

三、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四进”

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程建设,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这就要求课程思政要“四进”,即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教学设计、进考核计划。

1.课程思政要进培养方案

传统的专业培养大纲中,往往仅列出对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方面的要求和实施路径,而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要求较为含糊,更很少有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路径与方法。因此,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完善培养方案时,将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的要求和路径写入培养方案,根据课程思政的育人规律和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深入研究通信工程专业的思政育人目标,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指明道路。

2.课程思政要进教学大纲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们往往更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关注度不足。“电路”课程在撰写教学大纲时,从宏观角度思考如何在专业教育中更好地结合课程思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3.课程思政要进教学设计

如果思政元素和实施方案没有进入教学设计,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进行课程思政,或者随意地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思政元素,由于缺乏整体设计,往往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互脱节,“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育人效果不佳。在教学设计中,从微观角度设计了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呈现模式,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索思政元素,设计思政过程,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4.课程思政要进考核计划

“电路”课程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知识、技能的考核,二是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也就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前者用笔试、实践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后者则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种种闪光点,构建了更加客观、准确的,不以学生之间相互比较为目的的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1.实践体验型

在“电路”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创新型实验。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方式完成电子作品的设计与实现。一方面,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锻炼。

2.专题报告型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较为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20 分钟左右的专题报告,如在绪论中讲解“近现代电路理论的发展历史与中国芯片产业现状”。

3.随机渗透型

在教学过程中,在某些知识点处随机的引出课程思政,进行5 分钟左右的思政教育、例如法拉第、亨利、施泰因梅茨等科学家的生平,超级电容、超导材料等学科前沿的介绍等。这些知识点虽然小而散,但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4.潜移默化型

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实验课中规范严格的操作,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都能成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方式。

结论

通过“电路”课程思政融合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果:

(1)将知识课堂变成学问课堂,将句号课堂变成问号课堂,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升华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创新能力”。学生开始乐于动手,勇于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课程思政让“电路”课程更有知识的广度、价值的深度和人情味,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积极。

猜你喜欢

电路思政课程
电路的保护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解读电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