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图谱分析(2010—2020年)

2021-06-11姚艳玲刘棕楠

关键词:主题词语言学发文

姚艳玲, 刘棕楠

(1.大连外国语大学 日本语学院/语言学研究基地, 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外国语大学 东北亚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44)

一、引 言

“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最先出现于1971年,用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的学科,但时下国内外学者所说的认知语言学特指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于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的新兴语言学流派[1]xi。从概念上来说,“认知语言学”是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的解释的跨领域学科[1]11。这个学科方向自传入国内以来,其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凡是将人的语言能力当作一种认知能力来加以研究的,或专门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关系的,都被视作认知语言学范畴。虽然具体观点有所差异,但大多认为,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代表语言学界兴起的一个跨学科新学派或思潮,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阐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随后,国内学者会适时就国外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进展撰文译介与评述。较早的如赵艳芳基于推动汉语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对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撰写的综述[2];王寅、朱长河、狄梅、王文斌、于善志、辛斌、李曙光等一些研究者对数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战略发展研讨会等会议或研究状况所做的内容分析、个人感悟、纪要和综述[3-6];束定芳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目标、内容和进展进行的总体概括[7-8];张辉、周红英进一步对认知语言学的跨领域新发展的论述[9]。但毋庸讳言,由于分析数据不完备,直观定量分析手段缺失,这些研究多采取传统概括总结式分析,相关评述难以避免主观色彩,不利于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做全景的宏观的真实把握。近十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相关研究出现了一些基于定量的图谱分析,如,向明友、袁周敏、刘环环对国内外语用学研究[10]和国际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动态可视化分析[11];金胜昔、林正军针对当前国外学界对转喻研究十分关注的现象而进行的国际转喻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2];袁周敏、徐燕燕基于CSSCI源刊对语用学研究状况进行的知识图谱研究[13];李晗佶等对国内机器翻译研究动态的科学图谱分析[14];王露杨等关于语言学整体样貌、热点分布进行的动态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7—2016)[15-16];特别是蔡艳玲等对国际心理语言学、教育语言学的一些综述采用了图谱分析,取得了可视化和定量方法方面的进步[17-18]。但这些研究往往集中在语用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教育语言学或语言学整体领域的图谱展示,要么针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要么集中于其他学科门类,基于CNKI源刊使用计算机定量研究工具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整体样貌进行系统可视化梳理的论文极少。一些既有研究仅针对科研机构发文量和高产学者进行评论,缺乏对学科发展趋势和热点的推测和关注。本文利用 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工具,以2010—2020年的CNKI数据的主题、关键词信息为研究的主要语料,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中心性、关键词共现网络、主题词聚类等四个维度分析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话题,以期厘清国内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二、研究设计

本文所示的2010—2020年语料数据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间的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检索信息为主,通过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中也采集了自1983年第1篇认知语言学主题文章出现到2009年12月31日的知网总体发文量数据,以便通过比较来凸显2010—2020年认知语言学研究发展的显著态势。

Java程序下的 CiteSpace“能够将一个知识领域来龙去脉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在一幅引文网络图谱上”[19]。因此,在定量工具选择上使用CiteSpace与知网自带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知网CSSCI(含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检索信息条目组成文本自建语料库,结合源于CNKI自带的可视化软件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做有益补充。在数据检索时,以“篇名=认知语言学”或“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为检索依据,最终得到有效语料1 026篇为研究语料展开分析。

三、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一)发文趋势分析

基于知网生成的年度发文量趋势图有助于对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和关注度进行宏观把握。2010—2020年国内核心期刊认知语言学研究年度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2018年期间,关于认知语言学主题文章的整体发文量稳中有降,但仍然保持较高发文量。2010年国内核心期刊认知语言学研究年度发文122篇,总发文量636篇;2018年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降至47篇,总发文量降至365篇;2019年再次上升,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升至76篇,总发文量升至532篇。

图1 国内核心期刊认知语言学研究年度发文量趋势图(2010—2020年)

回顾国内认知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整体看来,1983—1999 年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兴起时期,主要成果有林书武于1995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对隐喻与认知关系的评介[20],赵艳芳的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21],还有如林书武对认知语言学基本分野、工作假设、学术思想的介绍[22],汪榕培、顾雅云对20世纪90年代国外语言学和词典方面进行的综述[23],文旭对当时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译介和综观[24]等。这一时期主要是将国外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到国内并加以述评和补足,这些研究促进了国内认知语言学学科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又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自1999—2012年认知语言学研究不断完善,特别是2006年5月在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 中国认知语言学会正式成立, 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中国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2009—2011年一些研究者对认知语言学具体理论如隐喻、转喻、范畴化等内容的关注度增强,特别对英语、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认知解读的实例增多。如,张明杰对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的英语语篇分析研究[25],随后文旭等开始致力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语本土化研究,并对认知拓扑语言学的新发展进行介绍[26],汪徽、张辉等探讨并加速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化应用,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开始探寻话语、认知、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融合路径展开探索[27],跨界理论融合成为一种思潮。尤其是近十余年来,王馥芳、潘艳艳、唐树华、张辉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认识到基于跨学科补足西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必要性,力图建构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模型用来对多类型、多模态的语篇进行分析[28-31]。张辉、杨艳敏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相融合的方法与理论基础[32]。这些研究强调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拓展与新理论构建,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稳定发展的新标志。

(二)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可直观反映出当前以及过去产生的研究热点,是文献检索的重要入口之一[11]。正是基于关键词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图谱分析,生成2010—2020年认知语言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

图2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2010—2020年)

在图2“十”字形状的共现图谱中,每一个十字图形呈现的文字可理解为一个关键词节点。解读关键词的主要指标有三项,即节点、频次、中心性[13]。第一,节点图形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在网络结构中的重要性,分析图2可追踪到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是“隐喻”“转喻”“认知”“概念隐转喻”“意象图式”“概念整合”“认知机制”等问题,其中“隐喻”“转喻”“认知”“意象图式”“概念整合”五个节点最大,成为2010—2020年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第二,节点大小与频次高低具有一致性关系,即图谱中显示图形节点越大,在语料库中出现频次就越高,图2中节点的大小与表1关键词频次的高低相匹配,这些关键词反映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关注点及研究趋势;第三,在生成图谱中一般中心性数值愈高,关键词的中心性愈高,表明连接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愈多,在网络结构中占据的位置愈重要[11]。因此,除去采集时作为关键词的“认知语言学”,从表1中心性数值与图2的结合分析上可以推知“转喻”“构式”“语义”“概念整合理论”“象似性”“体验哲学”“识解”“原型范畴”等相关研究将是未来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此外,本研究创新性地对CiteSpace生成表中的∑(Sigma)进行数理分析为以上三项指标进行科学佐证。中心度较高的26项关键词中心性值在0.01以上。在CiteSpace生成科学知识图谱中,∑值表示通过求和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在语料库文本中的出现密度,密度越大则∑值越大,在表1采样中∑值展示了数值超过1的10项关键词。

表1 关键词的频次及中心性排序表(前10位排序列举)

(三)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分析

综合上文关键词图谱和中心性排序所呈现的研究热点,可基于多个类型图谱数据进行相互验证,从而能够对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推测(见图3)。

图3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关键词节点知识图谱(2010—2020年)

图3中统计高频词依次有“转喻”“隐喻”“意象图式”“构式语法”“概念整合”“后现代哲学”“语言类型学”“原型理论”等,反映出学界的研究焦点。节点的大小、连线密度则显示出各焦点间密切的内部关联。对以上关键词进行梳理可得出,关键词“转喻”“概念转喻”“翻译”三个节点中心度较高,距离中心“认知语言学”较近,说明在2010—2020年语料中这些节点在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受关注度高,且在论文中是相互关联或融合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往往与这些核心期刊关注的研究问题相关,即图谱所显示的关键词是认知语言学学科研究前沿问题。

同时在CiteSpace中可使用Term分析主题词聚类分析功能,以进一步显现相关研究的态势。“使用Term分析要比关键词Keywords分析更深入到文本内容,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更全面”[19]。聚类分析是将高频的主题词按照类别加以划分,划分的基准是主题词和主题词之间根据被引、共现等联系紧密程度形成一个个的共现区域,各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标签,图谱基于这些不同的标签会聚集成几个主题词的大类。这些聚类与被检索词“认知语言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图4为主题词共现图谱,它可以与关键词知识图谱互相印证,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示出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图4 国内认知语言学主题词聚类图谱(2010—2020年)

通过对聚类图谱中高频主题词及其相互关联进行分析,“批评认知”“概念转喻”“认知语法”“二语习得”“语言类型学”“构式语法”“话语策略”等聚类与认知语言学关联度最高。与前文研究热点图谱所反映的内容相比,出现了如“语料库”“话语策略”“社会认知”“新闻话语”“批评认知”“神经语言学”等较新的聚类信息。

四、基于可视化信息的讨论

(一)知网发文量图示的讨论

对知网2010—2020年的有关认知语言学发文量图1和更长期发文量相比,研判国内的认知语言学发展区间为兴起时期、发展时期、高峰时期和成熟时期。通过知网图谱分析发现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阶段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上文列举的文献可知,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述评和运用。随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是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时期。根据数据比较,可以看到,1999—2011年是国内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高峰。其中,2010年前后认知语言学的文献数量达到最高值,知网期刊发文总量达700余篇,核心期刊发文总量近150篇。说明这一高峰时期更多学者关注认知语言学研究,同时多学科跨界理论融合及对国外理论的补足成为国内学界兴起的新趋势。2011年之后的发文量虽有下降,但核心期刊领域仍保持了较高的发文量,如2018年核心期刊发文总量有所下降,但是2019年以后再次上升,该学科仍保持较高热度,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应用思维的增强,研究领域得以拓展,基于社会化转向的新理论构建成为发展潮流之一,学科发展也趋于成熟。

(二)关键词的讨论

图2所列举的关键词共现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结合表1可以更加形象地看到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甚至变化历程。图2中关键词共现的信息的关键性越高,表1中相应编号越靠前,在图2中显示字体也就越大,“十”字符号也越明显,反之越小。有的关键词出现较晚,研究人数规模较小,所以在图中如果不是特意放大基本反映不出来。整合上述信息来看,“隐喻”“转喻”研究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且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方面。而语篇研究中“意象图式”“概念整合”“范畴化”等研究日益与“隐喻”“转喻”研究相互融合,这种融合的趋势在图2中显示为“十”字图形之间的连线和重叠。“一词多义”现象、“认知机制”的识解操作、“概念整合”理论的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运用等长久以来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热点。根据图3中的一些学科与认知语言学知识之间的线路联系密集度可以分析出,近年来体验哲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也与认知语言学融合起来,从而为认知语言学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的讨论

基于前文图3的关键词节点分析与图4主题词聚类分析相结合可以判断出,当前话语的多元化、多维度与多方法的研究使语言的认知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和新趋势。一是认知语言学的新转向,即以社会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认知语言学为两个主要研究取向,衍生和发展出认知、语言(话语)与社会的交叉学科,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与话语研究的认知转向。随着批评认知语言学逐渐兴起,认知语言学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意识形态、话语策略等都成为新的关注点,并向多语种、多类型话语,如政治话语、新闻话语、经济话语、能源话语等分析方向发展;二是认知语言学内部关注点的新变化。如近些年对转喻研究的关注,对认知语法的新探索,均突破了既有范式。同样,认知语言学内部理论也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选择和“工具箱”[31],如批评隐喻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喻视角研究、趋近化研究、认知凸显观、范畴化、认知参照点研究等;三是倾向于采用更新的量化分析方法。认知语言学早期研究多为内省法。随着当前研究的不断深入,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开始出现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此外如神经科学中的ERP技术、眼动实验技术等成为新的研究工具,这不但有助于检验一个理论假设是否具有心理实在性,还能检验其是否具有神经实在性[7];四是与多学科的新融合,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如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融合,认知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融合,认知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融合,认知语言学与批评伦理学的融合,等等。

五、结 语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出发,结合知识图谱,梳理了2010—2020年知网核心期刊涉及认知语言学研究论文为主的数据,对这一时期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及共现、发文量走势与分布、主题词及聚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认知语言学经历了学科发展、跨界理论融合、应用拓展和新理论构建等阶段;从研究热点来看,形成了转喻、认知凸显观、多模态、多类型语篇、话语策略、意识形态、体验哲学等热点;从新兴学科来看,兴起了诸如社会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认知语用学、批评认知语言学等学科;从研究方法来看,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逐渐取代单纯质性研究;从研究趋势来看,更趋向于跨语言多类型话语现象描述与比较,从思维层面对认知机制的识解分析、话语制造者对认知的操控呈现、社会化转向中对语篇的意识形态揭示等方面探讨话语、认知、权力的关系。

囿于篇幅所限,本研究仅分析了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趋势,尚未对国际认知语言学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今后本研究将围绕国外转喻、话语策略等认知语言学新兴热点、方法、动态进行追踪研究,进而准确把握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猜你喜欢

主题词语言学发文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