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2021-06-10官晓风
官晓风
【摘 要】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银行以自身资金优势构建起了金融科技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性发展已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占领金融服务市场的核心项目。以平安银行中构建起的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为基础,对平安银行结合区块链技术开发出的SAS平台进行分析。通過研究,发现以平安银行为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多级流转能够有效解决应收账款伪造、应收账款超期、票据不能拆分等难题,塑造了供应链金融主体间信息共享、隐私保密性、精准授权、数据确权、多源数据融合等功能,实现了可信数据对应收账款进行系统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为今后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业务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应收账款; SAS平台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2-0153-06
供应链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融资理念,在金融体系中引入供应链概念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促进银行金融业务的拓展。随着金融市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线下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现阶段的发展需求[1]。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形成了多种互联网主体参与的信息化发展体系,其中所包含的主体有商业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与核心企业等。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如何凭借资金优势来抢占供应链金融市场且将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已成为诸多银行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在2014年平安银行开发了“商业保例云”平台,主要是为供应链金融各部分主体提供应收账款管理、融资管理等金融服务,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该平台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内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新型互联网技术,其中区块链技术以不可篡改、去中心化、信用传递等特性实现了互联网从信息传递到价值传递的技术改革,为金融体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基于此,区块链技术为供应金融体系的发展插上了一只“翅膀”,而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体系发展的主导者。商业银行怎样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供应链金融中,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极大程度地降低自身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快速占领市场的基本保证[2]。
一、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理论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分析
区块链从上到下依次分为应用层级、合约层级、激励层级、共识层级、网络层级与数据层级六层结构。区块链技术在运营过程中交易数据是逐层加密的,每一层级数据都将是一级哈希值,而且每一层级的哈希值都是拼接形成第二级别的哈希值。在层层叠加后形成最顶层哈希值,这也是整个区块链的哈希值。当数据存储进行加密后,若有不法分子想擅自修改某一数据,但是在逐层加密过程中每一层级的哈希值都将发生变化,直至最顶层的哈希值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区块链所有数据改变,导致区块链间断开。若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平台监管人员也会快速察觉到,从而使不法分子完全暴露。在密码学中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提升整个数据的安全系数。
(二)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产业链关系演变形成的,在供应链金融中有一个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企业进行捆绑而形成,同时上下游企业之间保持资金流动性的融资关系。一般来讲,供应链金融可分为预付账款融资与应收账款融资。本文主要是围绕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账款这一部分进行分析。应收账款融资则存在于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中。上游企业相对弱势,通常是发货给核心企业,随后经过一段时间收到交易的账款。核心企业随即确定购买关系,作为上游企业可通过向银行申请应收账款,对核心企业应付账款进行抵押[3]。从银行角度来讲,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根据客户借贷情况建立信用档案。从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赊销现象众多,银行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务必要以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来制定出相关的信用政策。银行通常以“5C”的方式来实现应收账款的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客户品质能力。如果银行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未制定出针对性的信用管理机制,那么极有可能导致死账风险的出现,对此银行需要从供应链金融源头管理好应收账款,避免对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控制机制。银行客户经理在绩效考核的重压下,可能会忽略一些审核标准而盲目性地进行金融产品推销,这也会为银行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在此过程中银行方面需要根据销售方产品销售流程及核心企业产品的审验标准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机制[4]。首先需要向银行信用主管部门申请客户的信用评定报告,并与信贷主管部门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联合考评,将银行作为供资方需要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低点。
3.增强应收账款资金回笼能力。银行方面针对客户制定出完整的信用档案管理及应收账款控制流程,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要加大回收力度。应收账款在回笼过程中,作为银行能够快速地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回笼速度,也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在银行方面的借贷风险。但是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资金的回笼直接决定企业日常经营变化。在此过程中,应收账款中的每一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银行作为供资方需要在应收账款的审批、监督与考核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与核心企业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
4.制定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机制。若应收账款出现逾期时,需要标注出这笔应收账款所出现的信用风险。银行方面在看到应收账款逾期时,将会及时与债务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第一时间获取到逾期的具体原因及停止赊销行为。根据收款对象的不同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机制,比如通过法律或仲裁的方式来维护公司合法权益[5]。
(三)区块链技术在应收账款中应用优势
区块链技术可实现自动性。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银行应收账款系统中,由于区块链技术属于透明化的数学算法协议,不仅可以保证应收账款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化交换,避免因人为操作而出现数据丢失事件的发生。
1.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技术属于比特币底层技术范畴,这种技术主要是由密码学而形成,其基本的运行原理是将数据信息进行打包并存入到数据中,随后采用密码学技术实现数据库首尾相连的数据存储模式。当存入数据库中的数据发生变化,那么数据库之间的链接就会发生断裂,以此来防止有人恶意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6]。
2.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功能
这项功能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变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的多级流转现状,为上游供应商解决融资难题。区块链去中心化功能在供应链信用穿透中可以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其一,核心企业中的确权性,区块链数字合约是以代码的形式,自动快速准确地对票据进行准确识别,同时链式数据存储结构还可以对识别过的票据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其二,去中心化功能还可以辨别债权的真实性。区块链所建立起的信用平台中,核心企业信用等级会按照数字权证来表示,其中智能合约还可以将双方交易风险控制在最低点,并节约交易成本,提升整体交易效率。
3.实现供应链信用等级的传递
数字权证上的供应链交易信息被系统所确认并进行记录,而数字权证的接受方式对数组进行拆分并分配给上层的供应商,换而言之,数字权证将是以货币的形式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流通,但是数字债券凭证会有一个期限的约束,到期后立即作廢[7]。数字债券与传统的票据存在差异性,数字债券可以进行拆分与流转,当中小企业在获得票据之后,避免了票据面额大而无法使用的尴尬,这项功能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贴现难、流转难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平安银行应收账款业务发展现状
(一)应收账款业务模式
平安银行作为我国最早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商业银行之一,从2014年率先建立起“商业保理云”平台,到2017年更名为“平安易贝”,再到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SAS),在经过三次更迭之后,已经拥有成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经验。目前拥有完整的应收账款的业务具体运营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核心企业向供货商提出货物购买申请,供应方确定货物订单后,供应商将会以ERP系统向第三方信息协作服务平台发送应收账款入池申请,并且核心企业也会向借贷方提出借款申请。第三方对核心企业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审核后将信息资料提交到供资方也就是平安银行,银行方在进行审核之后进行放款。核心企业对货物验收后进行生产销售,并将账款入池由供资方提款。
(二)应收账款业务存在问题
1.应收账款伪造问题
在2017年市场调研过程中,我国有接近60%的中小企业在以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进行产品赊销。在市场运营过程中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运行流程,大部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资金量比较大。由于市场缺乏科学的引导及合法的管理机制,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链不稳定,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流动资金而采取了虚增应收账款账面额度来提升账面收入,这种操作致使银行不能对企业应收账款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而使银行信贷风险增大。
2.应收账款超期问题
在银行业务操作中,银行方面不能及时获取应收账款付款人确认。一般来讲这种信息获取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需要付款人签订《应收账款转让函》,另一途径需要付款人将剩余的款项转入指定银行。《应收账款转让函》作为应收账款合同的内容,同时是付款人确定债务转让给银行的一种凭证;但这一凭证并不能作为付款人向银行账户转账的凭证。在还款过程中,银行方面难以对具体还款情况进行监控。银行对付款人的信息登记也不能进行准确的评定[8]。应收账款偿付是基于付款人所能接受的范围确定,但是银行并未与付款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所以对付款人的偿付能力无从评定,更谈不上对付款人实现还款监控,当付款人经济能力受到影响后,银行方面不能及时了解,从而导致信用评定等级不准确,最终造成应收账款超期。从实际情况来看,应收账款中的付款人逾期还款的事情屡次出现。
3.票据不能拆分易出现资金短缺
在金融市场中传统的票据属于必不可少的金融产品,票据在金融市场中具有支付与融资两种作用,拥有较高的价值。常见的票据额度比较大,核心企业主要是以票据的形式向供应商进行交易支付,借此减少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压力。按照《票据法》,票据作为一种证券,票据若是开立,那么其金额、日期均不能更改,否则无效。现阶段,票据依旧拥有流通性,在所规定的时间段内可以进行兑换、背书、贴现等形式的交易,在通过票据进行交易后不可以进行撤销。可是票据的具体特点是其票面的信息与交易信息之间务必要保证其完整性,不可以进行擅自修改。供应链中的上下层级企业不能将票据进行拆分,导致票据因面额较大而不能进行流通。
三、平安银行应收账款平台开发
(一)区块链技术下平安银行应收账平台定位
作为我国银行领域首批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构建者之一,在经过漫长的创新发展,平安银行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平安银行与300多家核心企业达成合作,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共计10万余家,融资发放金额达到了5万亿元。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则需要经多方位进行协调来解决风险识别、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平安银行构建起供应链金融生态平台(SAS),实现了多主体参与,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与销售提供了最贴心的服务。SAS主要发挥了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性作用,对企业的交易风险进行了严格的评定,所采取的方式是以交易风险控制完成对信用主体的补偿,从而提升了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能力。SAS平台是以日常性的交易活动完成中小企业的采购与销售,以此实现了对风险闭环的控制。除此之外,SAS平台线上操作还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强了服务满意度,实现了智能化的放款形式[9]。总而言之,SAS平台是以多主体参与的合作方式,实现了交易成本控制并保证了信息透明化,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金融整体运营效率。
(二)区块链技术下应收账款平台参与主体
在系统开发阶段,平安银行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对应收账款在交易过程中以资产证券完成交易。其中参与主体有信用支持方、机构受让方、平台方及用户方。信用支持主要是一些资信优良的上级企业或者是核心企业法人来担任,主要是为付款提供信用支撑,避免核心企业因自身实力不足而得不到整个市场的认可。机构受让方主要是银行、保理商,作用是受让SAS账单中的应收账款债券,并且向供应商支付相应价格的金额。平台方属于平安银行,主要作为线上SAS平台的供应链企业提供鉴证、确定应收账款、结算、风险管理等。
(三)应收账款平台运行流程
平安银行所开发的SAS平台中,“SAS账单”主要是按照买方的基本要求制定并实施,主要记录了交易双方的债券关系及电子化详情单。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第一,参与方务必要以SAS平台完成线上管理;第二,向供应商签发SAS账单,并进行信用支持复审;第三,以SAS账单签收,通过与账单的核对后完成应收要素的签订;第四,应收账款进行转让,记录转让金额,选择一手账单签收人员进行签收后递交审核;第五,有效完成资金审核,获得相应的支付。
目前SAS平台主要涵盖了核心企业及供应商等多主体,主要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转让与管理服务等工作。通过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采购付款关系与核心企业对应付款进行确认,平台形成一笔SAS账单。一级供应商共有三种不同的SAS账单,其分别是账单持有到期、对账单拆分与流转、贴现融资。在一级供应商层逐层传递,SAS账单传递到每一层级供应商受众,上下游存在的债权就会抵消。不管是SAS账单在传递过程中如何拆分,最终的账单持有人就是债权人。在应收账款到期时,核心企业会及时将应付账款转到平安银行,再通过平安银行将应收账款直接发放给债券持有人,以这种形式的应收账款服务来帮助供应链上游盘活资金,提升资金的流动性。可是从某个角度来讲,SAS平台已经涵盖了整个金融风控的各部分环节,应收账款流转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核心企业还款。
四、区块链技术下应收账款系统创新点
SAS平台区块链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SAS平台先后因技术原因出现数据隐私、交互操作及交易性能等问题的时候,技术团队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起了FiMAX S3C全加密式的区块链框架。这种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全加密设计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上传方对上传数据的一种控制权。此外,平安银行在FiMAX区块链技术开发中攻克了延迟难题,保证系统整体运行优势,不但可以完成定制化的基本方案,还可以实现BNaaS区块链生态。
(一)实现信息共享,提升隐私保密性
不论是传统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还是有些已经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一旦某一主体上传数据信息就有可能存在信息完全暴露在链上的风险。对此,企业通常不会对外进行数据信息共享,这样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性,从而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通常情况下,数据在上传的时候不能进行验证,主要是因为上传过程中区块链数据不能修改,这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判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在SAS平台中通过使用零知识加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零知识加密技术在没有任何有效信息的环境下,验证者可以进行相应的判断。在Fi MAX研发中使用3D零知识技术,对不同账本进行识别,而且所有账本加密过程中对加密数据还可以进行快速验证。3D零知识技术可实现数据加密,特别是针对一些复杂逻辑形成的数据,保证交易过程中合法性,增强了主体风控能力,从而也实现了区块链多场景的应用。现阶段,FiMAX 3D零知识证明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产生經济效益。FiMAX 3D零知识证明技术在区块链与密码学中均需要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而这项技术在我国香港贸易金融网络中首次使用,在取得一定成效后才进一步广泛使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在对数据进行加密,具有任何相关关系的项目均可以以零知识技术相互串联起来,当数据被加密后,第三方完全看不到加密后的数据,可通过数据验证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加密验证。数据加密与公共参数绑定,若是破坏了公共参数或者加密代码,那么系统自动注销保密协议。若是公共参数第一时间放入到了相关的格式中,可进行数据的检验。换而言之,应收账款是否能完成对物流信息、仓储信息的跟踪与信息加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信息数据可以演变为数据来进行验证。SAS平台中采取这种加密方式不仅可以让第三方无法查看到相关数据信息,而且还可以确保整个数据的真实性。
(二)精准授权,数据确权
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资产的发行,对应收账款权益实现数字化,利用加密手段确保债务的真实性,方便银行在获得应收账款时完成账务的分割、流转与确权,进一步增强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整体流程。同时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应用,实现了以密钥完成文件的授权与确权,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可是区块链技术还是不能满足精细授权与确权,一般区块链技术只能完成某一文件的加密或者是授权,不能针对业务需要来完成文件内容处理。
FiMAX密码学团队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出了可授权加密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对已加密信息的授权,而且授权的精度达到了字段级。供应链金融中的各主体上传数据并进行加密,密钥由上传主体保存,实现数据确权。在申请方被数据上传主体进行有效评估后,方可被授权查看相应的数据字段,而未经授权方无权查看。在保证信息没有盗取的情况下,授权主体可以精准地实现数据信息分享,保证不同主体的业务需求。
(三)多源数据,跨链联合
由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中所涵盖到的信息内容非常多,银行授信审核将面临不同主体多样化的数据信息,其中有企业之间的订单、产品赊销出现的票据、货物流转的物流单等不同形式的数据结构。相同类型的数据由于缺少统一的格式标准从而其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各种信息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缺少行业规范,从而造成了数据难以验证,并不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实现有效应用。从另一角度来讲,不同层级数据格式几乎不可能形成统一标准,因此不同数据类型需要形成不同的接入方案上传到相应的区块链,要想实现数据之间的联合则需要攻克跨链技术的瓶颈。平安银行在构建贸易融资平台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供应业金融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ISP 20022中提及的金融行业通用标准与UN/EDIFACT标准,对数据结构进行有效的梳理并提出了可复制的贸易融资行业标准AI,例如订单、票据、物流等相关数据结构,完成了同类数据的整理与优化。同时多应用程序接口是参与方提供的安全高效的接入方案,以FiMAX Sarrow完成跨链交互,实现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交互操作。FiMAX Sarrow属于协调分布实务中间主体,主要作用是实现分布式事务的有效化管理。设置消息送达反馈模块,确保每件事情都能准确送达并得到有效处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跨链需求。Sarrow主要作用是解决区块链与实际场景的结合,引导行业规范化运行,实现区块链的模块化应用。同时FiMAX设计的区块链浏览器与实际业务融合,在确保授权的情况下完成解密,并且通过区块链就能查看到各种信息。通过AI接口将数据集中在相关业务系统中,可实现数据跨链查看。
五、启示与建议
(一)产业实体与虚拟经济密不可分
产业发展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不仅是我国市场化经济深化改革的金融工具,而且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法宝”。2017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联合七部委出台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其中明确指出禁止代币在我国金融市场进行炒作。代币在我国金融市场中被认定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之外的非法性融资,代币的发行没有得到政府有效的监管,同时缺少实体性的经济支撑及风险规避机制。
供应链金融系统作为推动市场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工作,与代币发行存在着天壤之别,供应链金融实质上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供资方(银行)应收账款变现问题。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的流程本质上是参与主体信用围绕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产生的债券流转,而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信用风险,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属于供应链信用流转的一种安全高效的实用工具,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技术性支撑。
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信用多级流转,主要是针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参与主体,例如债权人、债务人及银行串联在平台上实现信用流转及相关信息的传递,其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将会被记录在账本中,监管方能随时随地查阅各种交易信息,实现对供应链金融的全方位监管,同时也可以跟踪交易数据,确保交易安全性。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可避免银行出现资金错配
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组成供应链系统,若银行方面出现资源错配时,核心企业将会出现资金过剩,反之供应商主体出现资金短缺,最后因供应商经营危机而牵连到核心企业的稳定运营。
平安银行所开发的SAS系统是在银行信用转化过程中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完成债券的交易。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成功应用可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错配给核心企业的资金按照信用评估的方式,将资金分配到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中,供应链金融系统是以信用利差方式完成资金筹集,随着系统中的交易量增加,信用利差将更贴近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促使中小企业中的资金成本减少,实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区块链技术在其他应用层面可进行深度开发
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以信用流转完成应收账款,改变了传统的银行汇票交易模式,相比传统的交易模式,信用流转不仅让金融市场更加透明,而且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的安全系数,基于这一成效,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层面。例如区块链在会计核算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进一步规范记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标准,并且还可以在企业保税与外部审计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將会计分录转换成为统一标准,进一步控制审核时间,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从平安银行以区块链技术开发的SAS系统来看,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存储方面可实现特有的系统架构,以区块链技术完成数据存储,有助于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的整合,增强数据整体性的分析能力。
六、结语
多主体参与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拥有充足的资金实力及抗风险能力,但是商业银行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强,导致商业银行丧失了风险定价能力与存货价值监控能力。基于此,平安银行以区块链将供应链金融中的不同主体联合在链上,确保信息在保密的情况下在区块之间更新、授权共享及精准传递,同时也可以满足跨链式传递,满足供应链金融多方主体的不同需求。从供应链金融层面来讲,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起多主体参与的闭环管理生态体系,为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平,陶思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财务报告研究[J].会计之友,2020(3):46-52.
[2] 宋华.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3):3-9.
[3] 杜勇,谢彪,李勤.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20(3):51-55.
[4] VLADA BRILLIANTOVA,THOMAS WOLFGANG THURNER. Blockchain and the future of energy[J].Technology in Society,2019,5(57):38-45.
[5] 刘琨,章格格,郑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20(5):33-39.
[6] J RECKER,A MALSBENDER,T KOHLBORN.Using enterrise social networks as innovationlatforms[J].It rofessional,2016,18(2):42-49.
[7] 宋华,杨璇.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与系统化管理:一个整合性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4):119-128.
[8] 宋华,陈思洁.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3):379-388.
[9] 卢强,刘贝妮,宋华.中小企业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3):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