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你还要留在大城市吗
2021-06-10古典
古典
春节前聚餐,总有那么一个人会端起酒杯,说:“兄弟们,这是我在北京最后一顿酒,今天喝完,我就离开北京,再也不回来了。”
唏嘘之下,大家端起酒杯,敬北京,敬青春!
一个小时后,你在寒风里站着打车,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出租屋,灯还没打开,妈妈的微信突然跳出来:儿子,今年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突然想,是不是我也应该再也不回来了?
“是在大城市拼搏,还是在小城市生活?”每到春节,这个话题就挥之不去,是就地过年,还是再也不来?
我们到底在选择什么?
大城市、小城市,这个问题让人揪心。
当我们谈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举例来说,小明在北京某大厂做运营经理,收入也还不错。
留下来吧,天天“996”累得要死,公司说明年上市,可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样的忙碌有希望吗?”小明经常问自己。房价太贵,买车没牌。但回去同样不容易。
三线城市的老家没什么好公司,自己现在做的这个工作,根本就不存在。
生活也无聊,大城市呆习惯了,舍不得这份繁华。
现在回去,灰头土脸。
小明就是在大城市打工人的缩影,摇摆于大小城市,摇摆于梦想和亲情,摇摆于成就与舒适,摇摆于繁华与宁静。
组合式城市的选择
想问你一下,如果从A与B中选择,你会怎么选?
A 大城市拼搏
B 小城市生活
在我看来,这种思路可能一开始就偏了。
我们的脑子被多年考试搞坏了。
当有个A还是B的选择,往往你会错过第三种选择,C。
在城市的选择里,什么是C?
互聯网是我们的第二座城,我们在网上购物、交谈、做生意、刷抖音……
微信上网和陌生人聊到深夜,电梯间面见隔壁邻居,转过脸去。
我们一半活在线上社区,一半活在线下小区。
今天的城市选择,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肉身城市,然后选择一个在线网络,他们组合出你喜欢的生活形态。
今天的小城市,也有很多好的成就自己的机会。
(1)去中型城市等风来
中国未来5年的城市发展方向,不是北上广深这种巨型城市,而是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中型城市的发展。
贵州是大数据之都、杭州是电商之都、厦门是MCN之都、成都重庆是网红之都、长沙是娱乐餐饮之都……
这些城市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了抢人,也都有很好的落户政策以及办事效率。尤其是近几年,你在大城市学到的一身本事,正好是这些城市所急需的。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去苏州创业,当地政府在搞“最多跑一次”的活动,他的所有工商注册、财务的手续,一天之内只跑了一次全部搞定了,孩子上学也有很好的安排。他觉得在这里创业太爽了!去老家附近的中型城市,是个兼顾发展和生活的很好平衡。
(2)参加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互联网风口
今年整个互联网圈最火的两个字是啥?
“下沉”。
所谓下沉,就是“用在一二线城市已验证的互联网模式,结合当地特色,再做一遍”。
刚刚上市的快手,是下沉市场的“抖音”。同样的还有拼多多之于淘宝,趣头条之于头条。
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市场基本饱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大。
过去大家去美国日本硅谷抄作业,现在只需要到大城市抄作业,然后村里改造。
在大城市学一身本事,回到老家,在线上工作,在线下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我认识一位微博原来的产品经理,3年前“996”把自己干废了,于是回了老家。
发现北京上海很流行的城市公众号,在这里是个空白—— 每个城市都可以有一个公众号,垂直发布本地的讯息,获得流量,也给当地的餐饮娱乐做广告。
他回去开始做当地的公众号,把周边的5个地级市的号都做了起来,他的工作室4个人,工资平均4000元,每个月有了14万的收入。这个利润率能气死一堆自媒体公司。
今年回家,留意一下你老家有没有还空白的机会?
(3)回到农村,拥抱自动化
我1998年骑车穿越中国,经过河南一个村子,两个卖瓜的小家伙来看我们。
他们听说我们是大学生,很高兴——说我们村也出过两个大学生,从来没回来过。
20年前的农村没人爱回,今天的农村越来越值得回去。
讲个数据对比一下。在完成了城镇化的韩国,2005年的农村人口是1975年的四分之一,农业用地是当时的87%,但是整体产量高了2倍。
中国农村正在整体城镇化,未来5年,农业效率会提高16到20倍。你在美国大片里看到的,几个农场主管着一大片玉米地,开着小飞机洒农药的情况,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农村会逐渐实现。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比例,会从现在的3.3,逐渐下降到1.4左右。也就是说,农村人的消费能力,会比现在提高一倍以上。
如果你是机械、自动化、工业等人才,相比大城市郊区的工厂,不如回老家。小城市能通过组合,产出很多成就和可能。
反过来说,在大城市,有没有可能获得小城市的宁静生活?
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要善用大城市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没有家人在身旁,要懂得主动拓展工作以外的朋友,要懂得持续抓住这里的最优学习和人际资源——所以,我总劝身边的小朋友多读书,多认识人。
要培养至少一项让自己能宁静舒适的休闲活动,冥想、瑜伽、射箭、绘画、话剧……
不在父母身边,更应该关注老年规划的内容,让自己科学、有效率地照顾到他们老年生活。
在大城市的成功不仅仅靠努力,更加靠视力。这里每2-3年洗一次牌,上一个机会没抓住不要紧,留存实力,等待下一个机会。
年轻人,重仓大城市
不过,不管你选哪个,你总要先选择一个根据地,然后再组合。
如果你要问我,我刚毕业,我该去哪里呢?
我会说,大城市,年轻人要重仓大城市。
这也是做人生选择,很重要的第二个原则:如果有两个选择能选,选择有更大可能的那个。
什么意思呢?
如果选A能做B,而选B做不了A,那A就是可能性更大的那个。
在大城市呆过以后能回小城市,而反過来迁移则相对难。
所以,强烈建议年轻的时候先去大城市看看,挑战一下自己。
每2年给自己做个评估——一方面看看大城市的机会,一方面看看小城市的可能。
进可以一直留下,退也可以找到机会回家。
人生总有很多可能
人生是一个不断的阶段性的开放、闭合、再开放闭合的过程。
少年阶段的人生不断打开,以可能性为主。中年开始逐渐收拢,以可靠性为主。
城市的选择看似是一个地域选择,背后其实是下一个阶段的人生方向的判断。
今天人生其实有很多新玩法:城市+互联网,让生活变成组合式选择。
你的职业生涯变得越来越长,人生不再是出来-回去的单摆,而更多是打开-收拢-再打开的终身成长模式。
那为什么又不能回去——再回来——再回去呢?人生总是有很多可能的。
重要的,是你懂自己要什么,能够认真选择。
城市选择也是一样,比具体做什么选择更重要的,是你在追,而不是逃。
不是因为在大城市待不下去而回家,也不是因为在小城市无聊而出发。
所以,在我看来,做出最糟糕选择的,是在大城市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与这个城市的繁华和可能擦肩而过;在小城市却天天忙于玩手机上网,对家人漠不关心的人。
今天,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重要的是,一年以后,你朋友问你在哪里呢?做了什么选择?
你会想起苏轼的词: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你有在安心的地方,过安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