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2021-06-10许谋清
许谋清
起来!
要对亿万人说,尤其是对处于麻木状态的亿万人说,对一个沉睡的民族说,太难了。
我记起鲁迅先生在《呐喊》序篇里有两句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起来,当几亿中国人发出这个声音,他们改变了中国,也惊动了世界。
要写出说出这两个字,需用如椽大笔,需借雷霆万钧。
整片古老大地,亿万人等待着它。
起来!
一开始,它却是那般弱小。
那歌词只是写在烟盒纸上的几行字,那纸还让茶水给濡湿了。它是怎么写出来的,多少年后,居然在作者的记忆中模糊了。但是,它的潜在威力已经让大地震颤,风暴将要从地平线上掀起。
有人害怕了,歌词作者田汉锒铛入狱。
但那片纸,那几行字却逃逸了,它夹在剧本里,剧本翻开,像接力棒,出现在夏衍的眼前,到了聂耳的手里。
它还是弱小,那旋律只是从一个年轻人的嘴里轻轻地哼出来,什么时候落在纸上?人们甚至没能弄清楚,它产生的具体日子。
起来!
它刚刚响起,它的作曲聂耳却倒下了。难道这也是起来的代价?
起来,千万人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站起来,从燃烧的土地上站起来,从流血的土地上站起来……为了站起来,我们倒下了多少人?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由《风云儿女》的电影插曲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影响到美国、东西欧、印度及南洋各国,歌名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支中国歌曲……
于是,这支歌,在决定世界命运的重大历史时期,代表了中国: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凯旋的曲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它也许只是一朵蓝色的火花,但它适得其时,点燃了冲天大火,牵引了连天滚雷!
影响那么巨大,词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却存在着一个一个的谜团,构成后人的猜想和寻找。1995年,我得到田汉秘书的帮忙,两个人骑车,一家家找,叩開一个个老前辈的家门,包括夫人拦截采访的前辈的家门,得到他们的理解,拜访了聂耳、田汉的同代人,找到聂耳的好友。我力图通过他们,看清两位当年年轻的作者,37岁的田汉,23岁的聂耳。
国歌,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为了它,20世纪90年代,我回首历史,开始这一次义无反顾的寻找。即使周老周巍峙珍藏的那册《中国歌声集》已经残破污损发黄,断然不可借走;即使吕骤那怪老头的门,久叩重叩不开,那矮小的老头那时迈步每步不足三寸;即使孙慎为我们哼唱,嘴唇已在微微发抖;即使即使,但我绝不后悔,我感觉到那支灵魂的歌的巨大的感召力量。
吕骤《聂耳换歌》:
风在呼,海在啸,浪在相招,当夜在深霄,月在长空照,少年的朋友,他,投入了海洋的怀抱,被吞没在水的狂涛,浪的高潮。如何想得到?从今,永别了!从今,夺去了我们有志的英豪。从今,缺了你在我们的前哨。从今,漂流何处?故国遥遥!从今,怀人万里,只有梦迢迢!壮志空抛,心力不徒劳;听万千人唱着你谱写的雄歌,你应在九原含笑。对着惊心的噩耗,望着无际的波涛,你可知故国的友人,今朝带着破碎的心,在向你凭吊?!
郭沫若写的聂耳的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聂耳不仅是一个个人,田汉不仅是一个个人,《义勇军进行曲》是一个时代。
只有巨擘才能写出时代的战歌。抗日歌曲的创作速度令人惊奇。假如,让一个人抄写《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也许需要一个星期,可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也仅仅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而《救国军歌》只是一次演出前的急就章,据说只用六七分钟。《我们都是神枪手》,是一支部队要上前线,临行前夜,贺绿汀一个夜晚创作完成,第二天,部队就唱着这支歌出发了。那不是作曲家在作曲,那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在呐喊。一切仿佛天然而成,作者一如得到神示,作品一挥而就,旋即牵动千千万万人的心。不是作曲者的歌,而是大众的歌,大众才是歌的真正主人。麦新的《大刀进行曲》,作曲者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众却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显得更有气势更有激情。于是,作者只能以大众的唱法而作修改,仿佛身不由己。
我听到徐悲鸿之说田汉:垂死之病夫,偏有强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里,方有田汉之呼声,其音猛烈雄壮,闻其声调,当知此人之必不死,此民族之必不亡!而田汉称自己那时候的作品为“粗沙大石”,为“呐喊艺术”。
聂耳,一个热血青年,生命只有二十四岁,太短太短。从事音乐创作只三四年时间,也太少太少。但他创作一系列作品,每一首歌都产生反响。《开路先锋》《大路歌》《码头工人》《毕业歌》《铁蹄下歌女》《卖报歌》,还有这紧扣民族心弦的《义勇军进行曲》。彗星般迅忽,彗星般闪亮。一个民族的歌声因他而面目一新,因他而有战斗的歌,因他歌唱也成了战斗。
聂耳两只耳朵可以一前一后地动,这是聂耳名字的由来。他的耳朵很厉害,只要一个旋律进他的耳朵,他就能从嘴里哼出来。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虎视眈眈,国内的上层仍沉溺于纸醉金迷、淫歌艳曲。田汉找到聂耳,说“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于是共同萌生要创作一支歌,以振奋全中国的民众。
吕骤老迈却又记忆清晰。那一年春节后他搬家,搬家前住在上海杨溆普附近的一个亭子里。而在那时,聂耳到他家,他就听聂耳唱这支歌,聂耳征求他的意见。他说很流畅很有气势……时间应该是春节前后,甚至更早。此后,吕骤就拿这支歌去教学生,那唱法和后来的定稿没有什么变化。老人固执地回忆着,有一回,路上见到聂耳和《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聂耳亲口对他说,今天已经灌了录音。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他尽力在回忆,在轻轻地哼唱。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徐悲鸿提出,由《義勇军进行曲》当代国歌,周恩来、梁思成赞同。郭沫若、田汉又提出,歌词必须修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历史词句,不合适。却又有张奚若、黄元培认为不能改。最后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拍板,“安不忘危”,不作修改。
“文革”时,国歌只有曲子,没有歌词。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由集体填写的新歌词。但一直有不同意见。1979年,文艺界代表陈登科在1979年6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要求大会讨论是否恢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最终在五次会议上得到通过。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人是会死的,聂耳没了,田汉没了,但国歌不朽,“起来”永恒。
历史留给我们的经典是不能修改的,不忘初心,或初心不变。同时,回望历史,我们也认识了毛主席的睿智和远见。
抗日,是起来。
解放,是起来。
改革开放,是起来。
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起来。
起来!起来!起来!
(本文为北京文联庆祝建党百年特约原创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 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