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域下演员综合素养浅析
2021-06-10门庆宝袁方
门庆宝 袁方
摘要:综合素养是演员进行表演创作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论述,阐述当代视域下演员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养,总结综合素养对演员的重要性,并论述如何培养当代演员的综合素养,为演员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思路与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演员 综合素养 创作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审美需求逐步趋向多元和丰富。这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技巧,更需要强大的综合素养支撑自己的演艺事业。演员除了在舞台上或镜头前展现功底深厚不浮于表面的演技外,更需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体验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在增强自身的内涵厚度的同时,博采众长,尽己所能地将人类千百年来取得的丰厚文化基因内化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强大内功,进而形成正确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创造出能够真正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作品。
一、演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演员塑造任何一个人物形象,都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除了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声、台、形、表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求演员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敬业精神。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角色,演员要能够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去诠释角色,用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去滋养角色,用高尚的职业操守去完善角色。当下很多演员呈现出的作品一般化、概念化,甚至是庸俗化,除了导演的功力不够,剧本本身存在问题外,演员的综合素质也普遍不高,没有让观众看到作品经过演员的二度创作应该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内涵。演员要塑造出让观众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甚至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演员要有属于自己的系统的塑造人物的科学方法,也就是精湛的专业素养。演员要充分了解表演这个学科的特点,从解放天性开始的元素训练到完整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要了然于胸。只有在充分了解演员培养的全过程的基础上,才能结合自身条件在各个阶段去解决自己人物形象塑造的短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声、台、形、表四门主要专业技术训练课程对于每个演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演员要扬长避短地去训练、去思考、去分析、去融合、去应用。所谓属于自己的方法就是基于以上训练和学习找到的最能够满足自己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并形成适合于自己创作习惯的方式和手段。有的人适合于先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比如秦海璐;有的人适合于感性主导,比如周迅;有的人更强于声音塑造,比如王志文;有的人更强于形体塑造,比如李雪健。无论何种方法都是基于演员自身的心理、生理条件而逐步形成的因人而异的创作方式,根本在于塑造出生动、丰满而又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二)演员要能挖掘出剧本台词之外的剧作家和导演想要表达的潜在思想,这就需要演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越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演员不能从作品中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蕴,就无法准确地解读作品,分析人物。尤其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和演员都有一定距离的艺术作品,更需要演员对作品有相对全面的认知,否则演员就如同手捧刺猬无从下口。曾主演过《无事生非》《安东尼与克莉奥与佩特拉》等多部莎士比亚戏剧,被称为中国的“莎剧王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焦晃先生,曾塑造出许多令观众难以忘怀的中外人物形象,但每一个形象的诞生都是基于焦先生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对人物生活时代和生活环境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使演员独特地解读人物思想,不会使演员的人物塑造千篇一律,而是形成演员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三)演员作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使者,承担着文化事业发展振兴的重要使命。演员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才能起到吸引、引导和启迪人的作用。德艺双馨德为先,不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就无法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无法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就失去了演员必须坚守的道德阵地。当下演员所处的环境复杂而充满各种利益诱惑,如何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是每一位演员需要不断深思,并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来强化的重要工作。无数先辈艺术家已经为演员树立了道德素养的楷模,后辈要沿着他们的足迹去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演员综合素养对表演创作的重要性
演员的综合素养与他塑造人物的能力是成正比的,综合素养越深厚,他所塑造的角色就越有魅力,反之则会显得苍白无力。
(一)深厚的综合素养可以使演员的创作更有底气
演员在创造角色之前,需要对剧本有深刻的理解,对剧本理解的深度直接关系着演员表演的高度。对剧中的时代背景、时代文化、时代特点理解得越深,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越鲜活,越有生命力。近年来,观众对影视剧的整体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演员的演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制滥造、矫揉造作的艺术作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这让真正潜心钻研表演艺术的实力派演员有了更多的机会,让人们看到了好演员的表演是源于他优秀的演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道德素养作基础。意料之外、自然质朴、清新盎然、回味不断的表演层出不穷,观众就会大呼过瘾。
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在电视剧《安家》和《燃烧》中分别饰演善良的正面人物与突破传统道德的反派人物,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与反差,我们看到了一个表演艺术家高超的塑造人物的能力。在一次采访中她说,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上新华字典和喜欢的书,她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她不俗的演技,也能够看到她深厚的氣韵与文化。这正是她塑造人物的底气,通过她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年轻的演员树立了一个好的典范。
(二)坚实的综合素养可以使演员通晓正确的创作路径
一个演员经过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打磨与修正,使之形成相对完备的塑造人物的能力。但是要想创作出被广大观众充分认可的人物形象,还需要多方面地进行完善与准备。在当下快节奏的创作环境中,初出茅庐的演员们一定要恪守打牢综合素养基础这一底线,否则就会以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没有精力去读书等客观原因而原谅自己。我们经常看到个别当红的演员,他们的时间已经被各种广告和综艺节目所充斥,留给自己艺术创作的时间少得可怜,这又怎能创作出直击观众心灵的艺术作品呢?正如冯远征在《表演者言》中所说:“一个演员演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我进剧院的时候老师就说,拼的是文化。这个文化是你生活当中的积累,你要观察体会,包括你自己的经历,到最后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年轻的演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自己对美学、哲学的见解与观点,以及对人性等各方面的认知,在最开始就形成自己正确的创作路径。演员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在综合素养的滋养下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磨炼自己的心性,扎实人物的根基,拓展表现的路径,逐渐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准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全面的综合素养可以激发创作活力,延长演员的艺术生命
于是之先生曾说:“我愿意学习,我总觉得有一个无形的神或鬼压迫着我,催促着我:为什么一些普通的常识你竟白痴一样的不懂?许多名著你为什么当读不读?”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于是之先生的王利发、程疯子、老马、魏勒等一系列不朽的角色。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由富大龙饰演的秦惠文王赢驷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众多观众都以为这是原著中就有的台词,直到最近在《国家宝藏3》中才揭秘,原来这句台词是在拍摄当时,因为对秦惠文王的感情共鸣,富大龙自己即兴创作出了这句台词。既表现了惠文王意图天下的雄心壮志,也体现出了演员富大龙本身对于大秦帝国系列作品的认识,可谓神来之笔。不仅不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度,反而使作品得到升华,引起观众的共鸣。富大龙本身文化素养比较高,擅长书法和诗歌,为了演好赢驷这个角色,他对原著精读数遍,力求形神合一。
这种全面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演员的日积月累才能不断升华。演员的人格魅力越大,创造的角色就越有人情味,越有烟火气,越能够被观众接受和欣赏。因此,演员也就具有了更加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三、如何培养当代演员的综合素养
很多人说好演员80%是天生的,只有20%是可以进行后天训练和学习的。此话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太准确的,因为所谓的好演员也都是经过刻苦学习,才最终塑造出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即使是那些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在很多访谈中也多次提到,在拍摄和排练过程中是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取得成功的。因此,强化演员的综合素养培养才是优秀演员成长和成才的正道。
(一)打好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
一个演员的底子对演员的表演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演员综合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演员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基本功扎实的演员,能够很快地从人物的内心与外部表现上找准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丰富明快的节奏将人物准确地表达出来。专业技能除了演员本身的艺术天性之外,还包括演员的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的创作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技巧的应用能力,这些都需要演员持之以恒加以培养与训练。
第一,一个演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有声语言创作能力。这里除了普通意义上的台词之外,还包括与台词创作相关的气息、节奏、韵律,以及语音语调等艺术技巧,是角色及角色之间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更是剧作者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而台词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话语,它是在规定情境下人物内心所流淌的真实情感的言语表达,在表达时对于语气、语调、语势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是一个演员必备的能力,具有深厚台词功底的演员能够准确地通过人物的台词表达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增加整部作品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在当下的影视创作过程中,由于台词问题被观众诟病的演员比比皆是,甚至有的演员不背台词用数字代替,严重破坏了整个影视创作所必须追求的最低标准。优秀的演员应该具备对台词准确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而不是仅仅将台词说出来,要经过自身的二度创作在台词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使人物的台词不脱离情境,赋予台词准确充沛的情感与自然流畅的表达,体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练好台词的基本功,也要培养自己对于生活对于人性对于环境的了解,更要多观察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人的说话方式与习惯,为自己塑造人物储备一定的素材。
第二,演员还要提高无声语言表达的能力,即肢体语言。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人物形象的手段除了台词,就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的变化,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开端、发展和高潮的具体体现,它是演员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演员有时不用台词表达人物,精准的肢体语言就能够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使表演更加自然和真实,也让人物更加立体和富有层次感。
对于年轻的演员,要将无声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一生的必修课。除了在校期间要多加培养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多做表演的基础训练,通过认真观察不同人物的步态,分析其肢体的特点和内心情感之外,还要在从业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肢体语言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坚持反复地训练与挖掘,才能将肢体表达能力进行最大化的挖掘与提炼,才能满足自己在人物形象创作过程中对肢体语言应有技术技巧的要求。
第三,演员还要提高表演创作过程中技术技巧的整合应用能力。拥有了良好的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驾驭能力并不等于就能够塑造成功的角色了,这只是演员在创作之初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演员还要具备对基本技术技巧的整合应用能力。结合不同的人物形象找到正确的创作路径,找到人物应有的内心状态,并以最适合于这个角色的表现手段进行呈现,才算具备了人物形象创作的能力。《表演者言》一书中,周迅、段奕宏、冯远征、秦海璐等许多优秀的演员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值得演员去学习、参考和借鉴。
(二)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演员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而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这门艺术特有的对演员的要求。作为一名表演者,文化素养与作品的表现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文化素养较高的演员能够结合不同的规定情境深度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刻理解剧本的结构、人物的内在性格以及整个故事的框架,塑造出的人物更加深入人心,符合现实也符合生活,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就要求演员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自己博览群书的学习能力。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习,向姊妹艺术学习,向广博的生活学习,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注意提高自己品鉴艺术作品的能力,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三)提升道德素养,学艺先学做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排练场上高悬着四个大字:“戏比天大”,这即是艺术的至高境界,更是对演员做艺做人的根本要求。走进这个门槛的演员都很熟悉一句话:学艺先学做人。这些前辈留下的通俗易懂的话里无不渗透出对演员道德素养的重视。演员要有合格的道德素养,否则就不能承担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传播者的使命。近年来,演员因为自身道德水平低下而中断自己演艺生涯的例子不在少数,不仅抹黑了表演艺术,也伤害了观众的感情,影响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于是之先生说过:演员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这不是八小时工作制的,一旦接受了某个角色,就要全力以赴、全情投入,才能创作出成功地被观众接受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演员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心底真正的热爱才能为之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对表演充满敬畏与热情。良好的道德素养要靠演员不断的自我修正才能完成,尽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演员的作用和影响永远不会过时,但演员还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不断反思和修身,才能让自己的道德修养日臻完善。同时每一位立志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矢志不渝地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為自己的演艺事业做好导航,定好位。
四、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一个演员的成功之路都不是坦途,都离不开专业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这三个要素。只有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才能成就一位演员的演艺之路。永远将自己当作一块海绵,不断汲取生活的养分;永远将自己当作一名小学生,每天都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永远将自己视为对手,每时每刻都有更进一步的上升空间。同时,综合素养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久久发力,持续为功。坚持不懈、勇于攀登,才能无愧“演员”二字。
参考文献:
[1]表演者言[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
[2]王宏韬,杨景辉.演员于是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
[3]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4]梁博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5]严正,张婷乙.演员与角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6]林洪桐.重提演员的修养[J].电影艺术,2002(193):
10-14.
[7]王森.演员的文化修养对戏剧创作的影响[J].艺海,2019(38):24-25.
(作者简介:门庆宝,男,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理论;袁方,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艺术)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