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势与举措

2021-06-10宝鲁

北方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业内蒙古

宝鲁

摘 要: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定位和重大政治责任。“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农牧业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十四五”,基地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内蒙古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随着各项政策举措落地显效,资源优势、产业潜能将进一步释放,基地建设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基地建设 农牧业 高质量发展

一、成效显著,基础稳固

粮食生产“十七连丰”。2018年以来粮食总产连续3年超过700亿斤,2020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3亿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亿亩,粮食产量达到732.8亿斤,同比增长0.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4125万亩,12.2万亩盐碱地改良试点基础建设基本完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110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759万亩。

畜牧业生产“十六连稳”。2020年,牲畜存栏7279.4万头(只),较上年增加247.8万头(只),增长3.5%,其中生猪存栏534.1万头,增长24.3%,恢复到2017年的105.6%;猪牛羊禽肉类产量达260.7万吨,同比增长1.5%;奶业振兴步伐加快,牛奶产量611.5万吨,增长5.9%。羊肉、绒毛产量全国第一、牛肉产量全国第二,奶业多项指标全国领先,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更为稳固。

农牧业产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建设草原肉羊和河套向日葵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启动建设察右前旗马铃薯国家级、和林格尔县奶业等7家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农牧业产业强镇,科左中旗成功创建肉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认定7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新认定10个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对呼伦贝尔三河马等11个地理標志农产品实施了保护工程。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天赋河套”、呼伦贝尔肉羊、兴安大米、赤峰小米、锡林郭勒奶酪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蒙字号”优质农畜品牌越树越亮。

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科技装备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057.1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全区高效节水面积达到2811万亩,化肥、农药继续保持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85%、地膜回收率80%;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启动试行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区农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7%,“两品一标”产品总量达到500万吨。

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一)发展机遇

政策驱动力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制定了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进农业补贴方式、发展融资担保金融支农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新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三农三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势必进一步为促进内蒙古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基地建设迎来重大机遇。

市场驱动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农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将支撑引领内蒙古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技术驱动力持续提升。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牧业中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与农牧业交互联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农牧业转型升级。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冲击,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内蒙古农牧业在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要在高基数高水平上,继续提高农牧业产出效益、延续农牧业发展的好势头任务很重。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耕地质量等别偏低,整体产能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亟需加快。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内蒙古虽然是农牧业大区,但是种业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优质品种占比不高。奶牛、肉牛核心种源依赖进口,农作物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自给率比较低,玉米仅为35%,马铃薯不足10%,苜蓿80%依赖进口。

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农畜产品加工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率低,加工转化率为65%,比全国低大约3个百分点。休闲农牧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对滞后,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三、稳步推进,高质量建设

(一)稳定主要农畜产品供给

内蒙古“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农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要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在高质量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牧业现代化上聚焦聚力。

稳定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新作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国家核定全区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不减少。加强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盐碱地改良、耕地地力提升,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深入实施种业发展行动,聚焦区域优势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提高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能力,缩小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品种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摆脱肉牛、奶牛、饲草核心种源进口依赖,努力在乳、肉、草和玉米、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上形成领先优势。

增加畜产品供应。充分发挥内蒙古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全面提升乳肉等绿色畜产品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奶业振兴,重点抓好沿黄、西辽河、嫩江三大流域和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两大草原37个旗县区的万头奶源基地建设,推动伊利、蒙牛种养加一体化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开展好传统牧区加工厂和手工作坊标准化试点建设,推动传统乳制品产业升级。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支持马、骆驼等特色产业发展。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抓好重点龙头企业达产扩能,带动中小养殖场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二)推动绿色基地建设

内蒙古多数农村牧区的水是清洁的、土是干净的,这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这个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

净化产地环境。坚持不懈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化肥农药继续保持负增长,抓好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引导适宜地区能不覆膜就不覆膜,加大非标地膜生产流通使用的执法力度,大力推进机械化捡拾、以旧换新、旧膜回收利用。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开展技术示范、模式集成,提升科学利用水平。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治理和修复,推动农牧业清洁化生产。

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大力实施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加快试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稳定健全县、乡两级监管检测队伍,推进网格化监管,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瞄准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好追溯挂钩衔接工作,健全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实现质量兴农兴牧、产出优质优价。

(三)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断点,千方百计推动农牧业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打造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集群。依托肉牛、肉羊、绒毛、马铃薯、玉米、草业等产量优势,培育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农牧业产业强镇、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一批农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持续推动奶业、玉米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肉牛、肉羊、饲草等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加快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农牧业品牌体系,做优“蒙字标”品牌,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向广度深度进军。

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持续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家庭农牧场示范创建、社会化服务示范旗县和龙头企业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牧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四)提升农牧业科技贡献率

内蒙古强化现代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推动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给现代农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加强机械化技术研究创新和示范推广,加大粮食生产加工薄弱环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等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现代农牧业物质装备短板,特别是要立足装备制造比较优势,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支持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推动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发展数字农牧业。建立农牧业大数据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智慧农牧业,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牧业高度融合,引领驱动农牧业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

健全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促进政府公益性服务和市场社会化服务协同发力,加强供需对接,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效能。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业内蒙古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可爱的内蒙古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第2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绿色农畜产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
爱在内蒙古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