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不允许“吃中国饭,砸中国碗”

2021-06-10狄宣亚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黑奴耐克谎言

狄宣亚

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简称BCI)及其组织中的几大国际知名品牌如H&M、耐克、阿迪达斯等突然表示抵制新疆长绒棉,称新疆棉花是强迫新疆农民采摘。这一操作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慨。

“强迫农民摘棉花”的说辞显然荒谬。新疆机械化采棉作业已大面积普及。商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机采率已经达到69.83%。至于手工采棉的部分,说“强迫”更是子虚乌有。相关企业与采棉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将近50天的采棉季中,采棉工平均每人收入上万元,明明是一份合法、自愿、收入可观的工作,何来“强迫劳动”?中国多次邀请欧盟驻华使节入疆参访,但他们百般推脱,就是害怕自己编造的谎言被新疆稳定发展、安居乐业的真相戳穿。

BCI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国际性会员组织,这家机构在得到美国和瑞士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才慢慢壮大。BCI以“强迫劳动”为由抵制新疆棉花,背后的主导者自然是美国及其领导的“五眼联盟”。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也愈演愈烈,在国际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处处设限使绊。棉花和番茄是新疆的支柱产业,特朗普离任前对新疆的棉花和番茄一并下了封禁令,如今BCI又凭空捏造“强迫劳动”的谎言,借此封杀新疆棉花,打压新疆棉农和棉花产业。他们妄图通过这一制裁,来干扰新疆的民生,借以扰乱新疆当地的安宁,分裂中国,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心可诛。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殖民史中,确实存在“强迫劳动”。在美利坚南方的种植园奴役黑奴,在印度次大陆殖民地强迫印度农民劳作,是美国和英国在近代发迹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和西方罔顾事实地攻击新疆棉花产业,真相其实是,美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棉花才是真正沾满了血。1780年,美国南方开始迫使黑奴种植棉花,黑奴受虐待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棉花的价格。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写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的。”他们不直面和反省自身的历史,却将“强迫劳动”的污名强加于中国头上,只能说是用心险恶。

抹黑新疆是个别反华势力的恶意谎言。选择相信这个谎言,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某些企业,付出的代价将是失去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受疫情影響,耐克在全球市场销售遇阻,是中国市场拯救了耐克。2021年第一季度,耐克在中国市场营收增长51.3%,高达近23亿美元。反观在北美,耐克的营收下降了10.4%。2020年,中国是H&M的全球第四大市场,H&M的代工厂大都在中国。

这些在中国赚了大钱,仰仗中国拯救业绩的品牌在BCI鼓噪下也不智地抵制新疆棉花,伤害了新疆棉农的利益和中国的棉花产业,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正如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对于个别企业基于虚假信息作出的所谓商业决策,中国消费者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应”。公众自发形成了抵制H&M、耐克等相关品牌的行动。陈奕迅、王一博、谭松韵等一众明星纷纷宣布终止与相关品牌的一切合作,“坚决抵制任何污名化中国的言论与行为,国家尊严不容侵犯”。天猫等电商平台已搜不到H&M的产品,几乎所有与球鞋相关的媒体、博主、网红等,都不谈关于耐克的任何内容。对耐克来说,一条成熟的营销链条,算是断了。

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足够坚定,市场足够大,心胸足够宽广,但绝不欢迎任何恶意中伤者。践踏商业伦理,一边干着伤害中国的事情,一边又想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如意算盘,谁也别想打!

吃中国饭,砸中国碗?我们绝不允许!

猜你喜欢

黑奴耐克谎言
回头一笑
创意谎言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谎言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赶不走的“小耐克”
耐克一哥地位遭遇空前挑战
揭穿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