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021-06-10张淑霞
张淑霞
摘 要:近年来,应试教育之风依然存在,学校、家长仍然以分数、成绩为风向标,重智轻德的氛围还未能完全转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德育不像分数、升学率那样能排名次、搞奖罚,一句话,德育是费力不见功的慢活。然而,学校毕竟是育人的地方,德和智犹如飞鸟的翅膀,缺一不可,作为教育工作者,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
一、引言
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小学生道德面貌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学生个体道德同社会要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但学校德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局部的、暂时的,但不容忽视。现归纳如下:
第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这是学校德育工作失效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学生思想活跃,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纪律与法制观念、勤俭节约精神,劳动观念淡薄。
第三,部分学生在诸如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第四,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缺乏正义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突出。
第五,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
第六,部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三、现行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探讨
1. 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校虽然要求以德育为核心,但在目前一切工作均追求量化的大氛围下,德育在实际的工作和考核当中却失去了其应有的分量。
2. 学校德育工作重外不重内
所谓重外不重内,是指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追求形式主义,而不注重内容的充实性和连贯性。就拿小学德育内容来讲,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每一项教育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这些内容以图片、学科渗透、设立课程等形式加以落实,但是每一种形式都缺少体验环节,缺少德育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
3. 教师的师能存在不足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和道德概念的形成上,是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上来的。但是部分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较低,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等育德能力不高。因此,在许多方面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再者,虽然我们的教师都认识到新时期德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教师尚无法真正做到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德育教育当中。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目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状况。
四、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让德育工作有实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转变目前对于德育的狭隘认识
在目前的德育工作中,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者自身观念不转变,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没有出路。教育界现存的重智轻德甚至求智不求德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为以德育为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此外,在德育过程中不但需要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宏观层面的教育,更需要重视文明礼仪和道德修养等微观层面的教育。
2. 改革和健全德育体系
我国小学的德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和研究。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小学德育的规律与特点出发,在继承我国优秀的德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德育实践的有益经验,构建富有时代性、发展性、开放性的德育体系,并在德育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3. 大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能
道德教育过程的推进是受多种条件制约与影响的,在对德育推进有积极影响的诸因素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与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改变目前德育工作困境的希望所在。
4. 使德育工作實践化、生活化
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德育工作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有趣味,因此必须将德育工作具体化,只有将德育工作与实践相联系,小学的德育教育才能与现实不脱节。将德育工作具体化,还意味着我们必须让道德教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让学生体验生活和生命的乐趣,这正是生活德育的主旋律,实施“德育回归生活”已逐渐成为道德教育的时代主题。具体来说,教育者首先必须树立“德育回归生活”的新理念,让德育真正融入生活当中。当然,在整个德育工作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时刻关注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这也是德育回归生活的应有之意。
5. 努力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氛围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体系,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不是象牙塔,更不是世外桃源,学生的道德素质究竟如何,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还跟家庭,特别是社会的影响休戚相关。因此,努力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若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时刻关注,摆脱目前德育教育的困境就只能是奢望。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学生打造爱心的摇篮和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