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2021-06-10姜骁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姜骁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15)

0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作为区域政治经济集中区的城市,城市人口、工贸、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工贸、交通、基础设施等高度集中,城市空间狭窄、资源稀缺、环境脆弱等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分析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以匹配城市和建筑规划的垂直深度。近年来,尽管城市和建筑规划呈爆炸式增长,但由于在论证、编制、公布和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程序,许多城市规划并没有落于实地,并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的效果,并没有将城市推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正确发挥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将规划落于实际,通过地域政策、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三方协作,创造出生态和谐的、满足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向往的城市空间。

1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1.1 概念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合理规划、各种资源的管理以及城市中各种项目的综合部署的研究。它通常包括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规划是一种经济、空间和区域规划。其总体任务是依托城市经济、政策为各种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和规划。

建筑设计通常包括对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和利用、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各种外部条件的利用以及建筑与结构、建筑与设备等相关技术的智能布置。通过各种设备、建筑物以及外部环境的协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实用、经济、耐用、美观[1]。

1.2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原则

1.2.1保持地方景观特色

不同地方的景观各有特点和特色,在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中,必须保留这些独特的景观。适当运用现代规划设计和高科技技术,兼顾当地居民的心理接受度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特色文化,保持当地景观特色,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景观。

1.2.2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时,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对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景观,应采取措施保护,独立设计,保持城市发展特色。

1.2.3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

对于地方特色不太明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前期的规划与设计中,要继承景观原有的特点,与时俱进,结合当下时代的特点,让设计师的创意得到完全的自由。设计时既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又要注重环境保护,提高设计水平。

2 地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由此,中国现代城市通过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分区的划分,以及各功能区内建筑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新的空间结构特征。各个空间中的建筑密度、高度、体积、位置等各不相同,形成了整体的异质的空间肌理。事实上,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它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严格来说,城市规划还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建筑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动态因素,才能有效地发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现实作用,满足城市综合发展建设的需要,以及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监督性详细规划介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详细规划之间,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是城市管理建设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指导。其主要基准包括以下内容:

2.1 土地用途控制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确定特定区域内特定土地的用途,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

2.2 土地利用量控制

规划区内地块利用量由建筑控制线和道路共同组合完成。

2.3 土地利用强度控制

采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联合实施。通过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的管控,可以将土地利用强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上层控制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土地利用强度规划控制是城市空间规划中非常重要的标杆,也是建筑设计必须落实的上位规划条件。提高绿化覆盖率是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城市的关键措施。

2.4 建筑设计基准

规划区内建筑位置和建筑群关系的必要技术规则,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日照、建筑防火、抗震、卫生、防疫、防洪、交通控制等。其中,建筑退让通常要求建筑建设范围与用地红线后退一定距离,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2.5 辅助设施的基准

配套设施控制是指规划区内公共和市政设施建设的量化配置要求,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2]。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在规划设计阶段需对每个功能区内的配套设施规模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

3 影响实施城市规划的相关因素和改进措施

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立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例如,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同时,作为政府行为,详细的监管规划也取决于政府决策。受城市鼓励投资的影响,政府往往与开发商妥协,强行干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根据经济和市场因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建立一个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基准体系,以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性的要求。此外,在法律层面赋予规划某些权力,以提高其可信度并减少政府干预。此外,为了使城市规划更具实用性,建筑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3.1 建筑设计应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的相关措施

建筑设计作为落实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对规划中提出的指导性条文应积极响应,对城市规划中的强制条文应严格执行。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落实了规划中的相关措施,才能

保证规划设计的落地性,才能实现规划设计对城市形态与空间的整体把控作用。

3.2 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综合考虑如何设计建筑物

城市规划区内建筑的整体轮廓要与环境相适应,尤其是虚实对比、色彩处理等。因为复制周边城市空间肌理特征的建筑能给人带来舒适感,更能满足可持续城市空间设计的需求。

3.3 创造独特的风格,随变而变

虽然我们要求规划区域内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与环境协调一致,但它仍必须具有某种独特的风格,避免千篇一律,使整个城市空间呆板缺乏活力。因此,建筑设计除了要顺应环境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造型,才能尽可能体现城市的现代感与独特感[3]。

3.4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步骤,只有充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才能使建筑满足用户和城市发展的不同要求。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建筑设计必须采用绿色建筑的理念,并创建绿色建筑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例如,使用太阳能装置(如图1所示)、使用新型的保温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等。

图1 太阳能装置

4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要摆脱工业化激励机制,开展建设工作。要在发展道路上坚持多元化模式,回归理性发展道路,遵循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发展规律,这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它是根据不同人群的发展条件开展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的。对于一些相对弱势群体,只有充分满足他们的对城市、对建筑的基本需求,才能充分实现最佳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时,通过照顾弱势群体的真实需求来推动社会建设可能会更加稳定。此外,不同的地理条件和风俗习惯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我们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时,应基于当地的地域与人文条件,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应对不同地区当前的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发展问题正在调整与影响建筑的发展方向,当前,软环境建设是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建设和调整,达到政策与规划、规划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设计的灵活性,我们必须关注生态、绿色和安全问题。

5 结语

在城市空间狭小、建筑群密集的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效率,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管理和引导作用。将上位规划中对城市整体形态、空间的引导,通过实施性更强的建筑设计来完善和落地。通过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同配合,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地覆盖,满足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作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