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地学类实验室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究

2021-06-10姚秀南穆佳玮崔红波赵春欣杨可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全检查危险源实验室

姚秀南 穆佳玮 崔红波 赵春欣 杨可风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随着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及学校层面的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高校实验室的类型和功能均逐渐丰富,相应的实验室配套基础硬件设施、仪器设备数量及种类、参与实验人员数量均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实验室安全风险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国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求更加全面化、规范化,高效化,这就从各个方面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安全管理需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就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方法进行了很多的探讨[1,2,3]。

1 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以环境地学类实验室为例,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学科背景及实验操作经验差异较大,之前接受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程度很难快速考察,有的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普遍重点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原理、试剂药品的危险性、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急处置措施的学习,或者使用实验仪器设备不认真学习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不同程度的违规操作。而导师甚至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传授学生实验技术时,往往更加注重实验过程本身而忽视了实验安全知识的传授,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实验效果和效率教授或默许学生进行违规实验操作,导致实验人员的实验安全素养很难提升。

1.2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建设不够规范 制度是指导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行为准则,很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多直接照搬国家或学校的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没有针对自身实验室的特点进行修改和细化,且除基本的安全条例之外没有清楚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详细的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导致安全相关制度及规范无法落实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实际的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实验室安全责任划分不够详细,未落实到具体的实验人员,导致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3 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 随着实验室危险源的增加,安全监控,智能门禁,各类感应报警装置等基础安全装置成为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设施,而很多高校实验室的此类安全设施不够充足,存在安全监管死角,管理人员主要通过人工方式收集实验室全要素信息,这样信息的有效性就基本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因素,并且信息的时间性、全面性、真实性、精准性无法保证,严重降低实验室安全管理质效。

1.4 安全检查及整改落实不到位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排查实验室安全隐患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常用的传统纸质记录检查方式无法常态化开展,且检查登记效率低,很难排查到所有隐患。而检查之后的整改工作更加难以推进,往往出现实验室责任人不重视、屡查屡犯等问题。最后导致重检查轻整改的局面,使得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消除隐患的作用。

2 以环境地学实验室为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2.1 安全责任体系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建设 安全管理一定要建立在明确的分级管理体系之上,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划分会导致管理混乱,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推诿、慌乱的情况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管理部门应明确划分责任,所有参与实验室管理或使用的人员应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人员头上,这是所有管理工作能够执行落实的基本条件。

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完善、严格、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能够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应该尽可能覆盖全面且详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①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必须包括组织体制、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步骤、应急联系人信息等内容;②除基本的安全管理条例之外应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特色和危险类型制定各实验室的使用规范;③所有仪器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必须制度标准操作规程;④危险化学品及高压钢瓶等其他危险源的存储、使用均应制定详细的规范作为指导;⑤危险废弃物的分类回收要求,存储规范条例等。

2.2 建立以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为主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 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素养等是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3]。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或培训,安全演练、检查及整顿等各种方式引导相关人员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使安全理念真正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变被动的服从为自觉、主动地注重安全,形成全方面的实验室安全文化[4],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开展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应急预案、消防安全培训、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及实验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安全培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实验室安全准入基本条件,将安全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全体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1]。

2.3 制定详细的各类危险源管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高压容器、特种设备等危险源是实验室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实验室应分类制定详尽的各类危险源购买、存储、使用、废弃管理制度,建立详细的实验室危险源信息档案[5],清楚了解实验室危险源的种类及使用状况,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经常排查,做好风险预防工作。

2.4 搭建实验室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的产品可以很好的辅助实验室管理工作,例如监控报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实验室及仪器管理系统、在线安全知识学习平台和考试系统等。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查和纸质记录等方式,信息化系统管理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力成本,而且信息更为全面准确,可以快速整合实验室数据流,辨识并科学化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指导实验室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应对措施[6]。另外各系统之间还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例如安全考试的结果与智能门禁系统联网,通过设置实验室门禁的相应权限可以自动筛查并严格控制未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人员进入实验室。从很多高校的实践经验来看,有效的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7,8]。

2.5 更加强有力的安全检查整改措施及规定 安全检查对于实验室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如何落实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整改效果,及时消除隐患,起到警示作用,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安全整改措施力度,定期进行安全复查,对于整改不彻底,拒不整改,屡查屡犯等情况必须按照安全检查整改制度强力执行警告、罚款、关停等整改措施,迫使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要求,继而形成整体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彻底消除隐患,达到实验室安全检查应有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安全检查危险源实验室
注重实效 强化责任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安全检查员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从机场的安全检查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