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动态评价+PAD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IT职业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10卢家希
■卢家希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一、理论背景
(一)DA动态评价
DA动态评价来源于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不仅能对被评估者的当前水平做出客观、全面的观察和总结,还能够对其可能的发展进行预测并尽量促成。
在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起,动态评价从心理学引入到了二语习得领域,开拓了语言教学与评价的新模式,也被引用到多个国外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如Kozulin&Garb(2001)、Petersenet.al(2016)的阅读实验等,都证实了其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在国内,有关此动态评价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篇到近七年的年均500篇,文献数量一直在递增(见图1);从最初的心理学,到现在的外语、经济、环境科学等40多个学科,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其在外语教育方面的应用有许多:如孟亚茹(2019)探究了基于听力认知属性的动态评估干预模式,蔡蔚(2020)开展了该评价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应用研究,都证明了DA介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因此,“动态评价”对外语教学的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二)PAD对分课堂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被全球誉为唯一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本土化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将课堂一半时间给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在讲授与讨论中间,留出时间给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内化吸收知识。
在国外,2017年起,对外汉语教学借鉴这一教学模式在泰国中学、孔子学院试行,受到学生喜爱,现在非洲等其他地区也逐步得到了推广和研究。在国内,凭借其原创性和有效性,该教学模式已成为近年教学研究的热点。文献数量呈抛物线特征(见图1),从2014年1篇,2016年5篇,增长到2019年129篇;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其他行业的职业指导及应用;学科分布范围日益广泛,涉及50多个学科,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计算机技术等。
图1 “动态评价”和“对分课堂”文献量趋势
其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非常多,如:从其价值上认证“对分课堂”助推了教师的反思和成长,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并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对“雨课堂+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对分课堂的有效性及灵活多变性。依上可见,“对分课堂”对外语教学实施具有指导意义,但对分课堂中也存在某些问题,如有研究者指出其评价手段不全面。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此问题。
二、“动态评价+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听说课堂中的应用
(一)研究目标
在“DA动态评价”和“PAD对分课堂”理念的启发下,尝试将两者综合应用到IT职业英语课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动态性评估,创新职业英语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品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软件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即实验组,48人)。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需求,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这些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开展活动,有利于职业英语教学和评估的信息化教育进程的推进。
(三)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以学校自主开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IT新潮实用应用综合教程》(基础篇)为主,尝试以对分课堂的形式把听力练习、口语对话、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结合起来,遵循讲授——内化——讨论的学习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一起提供多种形式的介入。
(四)研究过程
本教学实验的评价程序设置为“前测-充实性教学-后测”。在学期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即平行班,46人)进行听说测试,并诊断学生的不足,对照班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为常规性IT职业英语教学和终期性评价模式。在实验班级,开展“动态评价+对分课堂”教学实验,在学期末再次进行测验,检查教学效果。下面详细阐述“对分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
IT职业英语课程一学期共56节课,4个教学单元,单元主题包括:Purchasing a Computer、Mobile Devic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Network Security。每单元14课时,其中听说部分为每单元6课时,共三次课。
听说内容“对分课堂”的实施,采取的是听力“即时对分”和口语“隔堂对分”的教学模式(见附表1)。下面以第一单元Purchasing a Computer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附表1 每单元听说内容“对分课堂”的操作流程
第一次课(1、2节),介绍“对分课堂”并完成Listening部分。第1节课,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对分课堂”的流程、课程框架及口语讨论环节的评分标准,并对全班进行分组,尽量做到每组平均水平相当(不需每次课分组)。向学生明确单元教学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Lead-in和Listening中的Task1&Task2练习,听力习题由学习平台“学习通”自动检查答案。第2节课,进行即时对分,答案核对完毕后,学生讨论听力课中的重、难点,并可提出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讨论结束后,某些小组派代表阐述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教师在课堂最后10分钟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并进行答疑。
第二次课(3、4节),完成Speaking部分。第3节课完成Speaking中的句型学习及Task1练习,第4节完成Conversation的任务讲解,这部分包括Translation、Imitation、Role-play、Group Discussion。Translation 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专业知识对内容及计算机词汇进行翻译、讲解;Imitation部分要求学生跟读、模仿、在AI口语测评微信小程序上进行录音测评,从而进行语音语调的练习;Role-play部分,让学生模拟购买电脑时的场景,能掌握并表达“电脑配置”的相关词汇和短语;Group Discussion部分,主要是交代学生接下来几天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查找自己喜欢的电脑品牌及其资料,完成小组展示Presentation on ITCompany。
第三次课(5、6节),共同讨论——合作输出。学生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第5节课,小组进行讨论,采用“亮考帮”的形式。“亮”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获益最多的部分;“考”是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考验其他人;“帮”是学生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寻求帮助,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分享。第6节课,为汇报讨论结果。汇报结束后,需要根据老师提前制定的标准,进行小组自评和互评。评分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听说课结束后,同学需要将自己的口语测评记录、汇报视频及学习小结上传至学习平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含多种形式的动态评价,在第一次课中所采用的是混合模式动态评价,既包含了干预式动态评价,又包含了互动式评价,在听力讲授时采用了提前设计好的标准,同时在发现个别学生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已设定标准进行了全班讨论和点评;第二次课的口语互动和表演也是采用的混合式动态评价;内化阶段主要采用的是自主评价;第三次课中主要采用的是互动式评价,学生在小组展示后进行相互间的点评并且围绕IT职业英语话题中的疑问进行讨论。
三、应用结果与讨论
为了验证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在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平行班学生进行期末测评,将期末成绩与学期前测进行了对比分析。前测和后测分别包括听力测试(50分)和口语测试(50分),共100分,内容以IT职业英语内容为主。听力测试包含短句判断题(10分)、短文选择题(20分)和长文填空题(20分)。口语测试包含单词朗读(10分)、长句朗读(10分)和小组演讲(20分),小组演讲分数由一位英语教师和一位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在搜集前测和后测学生分数后,笔者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成绩进行了分析。
由附表2可知,在学期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T职业英语听力平均成绩为37.81分和37.96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15分,但无明显差异(P=0.837>0.05)。这说明在学期初,未进行教学实验时,两组学生的IT职业英语水平基本相当。
附表2 实验班与对照组IT职业英语听力前测成绩对比
由附表3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两组的英语听力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后期测验中,实验组的听力平均成绩为42.17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40.11分,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06分,而且两组的听力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03<0.05)。这说明经过14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听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的听力水平。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在IT职业英语听力教学中,实施“动态评价+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IT职业英语听力水平。
附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IT职业英语听力后测成绩对比
为了更全面了解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实验后,笔者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发放48份,有效回收48份。93.75%的同学认可和肯定“动态评价+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IT职业英语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学生认为从职业英语词汇量、长句理解力到演讲表现力等,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以往的课堂模式和评价方式相比,81.25%的同学表示,在新型课堂中,能够更自主更有效地去学习IT职业英语知识,75%的同学表示自己对IT职业素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本教学模式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遵循“讲授-内化-讨论”的教学环节,能引导学生有效输出IT职业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动态评价让学生及时挖掘最近发展区潜能,帮助学生成长;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完善了“对分课堂”的评价体系,突破了职业英语听说教学的传统模式,为职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