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

2021-06-10高科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个体化内科常规

高科迪

(宁波一院龙山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浙江 宁波)

0 引言

内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疾病种类多样,在就诊的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这就需要该科室的护理人员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掌握好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让患者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收到良好的预后效果[1]。由此可见,对于内科疾病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渗透心理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让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康复,赢得患者的满意[2]。本研究选取了92例内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并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内科收治的疾病患者,共计抽取出92例为样本,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3岁,涉及的疾病类型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肾脏疾病、其他疾病。研究对象中均排除有严重疾病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所有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的46例纳入到常规组,另外的46例纳入到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价值。

1.2 方法

常规组的46例患者仅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的46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2.1 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多数的患者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病情的加深,患者的负面情绪也会越来越明显,主要呈现出焦虑、抑郁、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非常重要。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做有关疾病的详细讲解。让患者清楚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所进行的护理操作。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或者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宣教,播放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让患者进行观看,在患者观看的过程中向其讲解治疗与护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患者对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会不断提升自身的配合度[3]。

1.2.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确保在沟通的过程中会语气温和,态度和蔼,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与照顾。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能够深入掌握患者的内心需求,对患者的疑问点及时进行解释[4]。另外,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放松身心地接受护理操作,能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疾病的治疗。也可以与患者进行眼神的交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鼓励患者充分表达出内心的苦闷。

1.2.3 具体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后需要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详细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了解影响心理的不利因素,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将患者的不良情绪予以消除。同时要注意了解患者心理影响的隐秘性因素,并实施恰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5]。对于患者的内心需求了解透彻,并重视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1)对于情绪较为稳定的患者,多对其进行引导,鼓励患者参与到身体情况的讨论中。(2)对于内心较为脆弱敏感的患者,要将详细的治疗方案进行讲解,告知其内科疾病产生的具体危害。(3)对于盲目乐观的患者,需要有选择性地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地认识到疾病的危害,并让患者清楚进行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在饮食上进行指导,以及运动上的合理化建议,密切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6]。(4)对于较为悲观抑郁的患者,要充分地实施温情护理,态度柔和地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更多的信任感,鼓励其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并做好家属的护理工作,让他们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更大的信心。(5)对于有焦虑恐惧感的患者要加强沟通,让患者对疾病发生的具体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安抚患者的情绪,稳定患者的心态,通过积极的沟通来逐渐缓解其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定。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 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观察组 46 38.5±1.4 39.4±1.7常规组 46 47.2±3.6 48.5±3.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各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的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内科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水平,需要护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的护理操作,从而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打下基础。由于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一些细节的要求较高,因此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其对患者在心理上进行个体化的疏导[7]。

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从而赢得患者的满意。在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患者的性格、病情及文化程度,适当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在心情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SAS、SDS 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入科之前比较有所降低,通过开展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评分明显降低,充分体现了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也充分体现出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能够赢得患者的满意。

猜你喜欢

个体化内科常规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常规之外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