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

2021-06-09陈伦全

学习与科普 2021年4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有效策略高中数学

陈伦全

摘要: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功与否,也直接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来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贯穿数学教学始终。

一、夯实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

没有数学基础,就谈不上解题能力,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基础概念:数学定义、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以及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等内容。要引导学生理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概念与方法,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概念的本质。要对概念进行解析,如概念的内涵、外延,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能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互相转换,这样理解才能更加深透。要体会概念定理的应用场景,它们是去解决哪一类问题的,它们在什么时候用等等。同时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能否进行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步就是审题是否精准。经研究发现,学生在完成一道数学题时,审题时间占据解题时间五分之一以上。审题的关键步骤是理解题意,抓住关键字句,弄清题目的层次结构。因此在审题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才能在解题时追寻问题的本源;其次是分析题干信息,将所有的已知条件进行整理归纳,为搭建通向问题的桥梁作充分准备;三是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

例如:已知有關x的一元二次方程(3a-1)x?-5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由于题设中给的一元二次方程平方项的系数是3a-1,所以题目中实际隐含条件为:3a-1≠0,∴答案为a<29/3,且a≠1/3。

三、多维度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精准审题后,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在条件与问题之间牵线搭桥,诱发解题思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经历“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强化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让学生经历概括的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解多用的思维训练中,学生通过分析、类比、概括、引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3.让学生经历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新知以后,多进行一些数学习题的训练[1],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思考,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四、多向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变式训练,有针对性夯实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一题多解,获取最优解法;反思多题一解,掌握内在规律;反思一解多用,学会触类旁通。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会引申拓展。教师要重视解题思路的深入探究,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解题思路[2],要引导学生养成经常梳理解题思路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向探索,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数学不是一个速成的科目,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在数学学习中,在低头做题的同时不要忘记抬头思考。正向思考,逆向思考,思考为什么要分类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化归转化。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思考为什么能想到这样做。坚持思考善于总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林宏.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路径探讨[J].考试周刊,2021,14(34):66-67.[2]李肖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12(14):21-22.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 610041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有效策略高中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