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探讨

2021-06-09陈柳苑

学习与科普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

陈柳苑

摘要:故事法是指通过讲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近年来被应用于考前心理辅导过程中。运用“故事法”对初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压力,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起到潜移默化改变心理状态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优势及应用情况,为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故事法;考前心理辅导;教学应用

引言:

对于考前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传统的考前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教师或采用语言刺激法,鞭策其“笨鸟先飞”,或采用鼓励、引导等温和的沟通方式来对其心理进行矫正。初三学生要面对中考这一大人生关卡,往往在考前会产生严重消极情绪,,但笔者经过教学案例发现,“故事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考生的心理状况。

一、“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优势

“故事法”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针对考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讲述特定的故事,来为其排忧解难的心理疗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情绪的调整,在学生“共情”的同时,学生能够放缓心情,逐渐的接受事物,并产生自我激励,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心理疗法。

(一)“故事法”能够营造轻松的氛围,有效缓解考生的压力

中学生身处青春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尚处于一知半解的情况,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出现情绪暴躁、但内心脆弱的情况。尤其是初三考生,会加剧情感失衡的状况。 “故事法”,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辅导氛围,解除学生内心的不安,更容易让他们平复心态、吐露心扉。

(二)丰富多彩的故事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学生对情感的需求趋向多元化,而初三学生在中考的压力下,整日沉湎于反复的学习,内心情感过于单一。情节丰富有趣、意味深长的故事能够有效填补初三学生的情感空白,使他们变得积极阳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自信与珍视。

(三)故事角色的榜样性能够自发带动学生改变自我

初三学生在考前容易出现自信心不强、情感波动幅度大、自控能力弱等心理问题,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他们讲述特定的人物传记、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能够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发将自我意识带入到主角中,观察主角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而产生共鸣,随着主角的心理历程而积极的改变自我。相比于传统的言语说教,讲故事的效果更温和,也更有力。

二、“故事法”在考前心理辅导中的实践应用

(一)利用故事向学生传达坚持的重要性

部分初三学生在考前可能会出现泄气的状况,可能是出于对未来的迷茫:“考上高中就能有好的前途吗?”,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努力没有换来回报,接二连三的模考失败让部分学生心灰意冷,可能是部分学生由于本身基础差而选择自暴自弃。随着中考的到来,坚持在备考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种形况下,辅导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持之以恒的典故,鼓舞士气。

案例一:

基本情况:学生林某某,由于两次模拟考试连续不理想,在考前最后一个月自暴自弃,对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

辅导过程:向其讲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故事。俞敏洪出身农村,家庭条件较差,考學之路也是曲曲折折。但是他实现了从草根到精英的华丽蜕变。他连考三年才考上北大,大学得肺结核住院很久才保住性命,去美国留学更是被拒绝三次,在十多年创立新东方得历程中更是受到了无数挫折。相比之下,中考的打击只能说是相对较小,只要肯坚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想要的结果。最终该生再次投入到中考复习中。

(二)利用故事缓解学生焦虑心情

焦虑对人的行为影响较大,持续性的焦虑将会让考生无法安心备考。初三的学生情绪跌宕起伏,属于常态,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办法来为其排解焦虑,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中考。我们可以向考生讲述故事,表明焦虑是一种常态,就算是再优秀的人面对压力也会有焦虑心态。

案例二:

基本情况:学生王某某,由于家庭对其考上重点高中的期待值很高,学生认为考上重点高中难于登天,出现了严重的焦虑心理。

辅导过程:向其讲述心理学经典案例—弗洛姆独木桥实验。弗洛姆要求自己的学生在黑暗的房间中行走,在学生行走一段时间后行走,打开灯光。学生发现自己经过的水池里有几条毒蛇在蔓延。学生们不禁吓得瑟瑟发抖。该故事说明,情绪对行为影响很大。如果过分夸大难度,则肯定无法成功;如果忘记难度,摆脱焦虑不安,兴许会轻松如愿。就算再优秀的学生也会对高目标产生畏惧感,自己并不是焦虑的个体,关键在于如何忘记这种感觉。最终该生自我调整情绪,并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三)利用故事告诉学生要理性认识自我

面对中考这一求学路上的重要目标,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备考目标尤为重要。选择过高的学校可能会功败垂成,选择过低的学校又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因此,结合自己的考试成绩、偏好、未来打算对于备考中考尤其重要。对于某些学生过分纠结目标或者选择不当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故事来告诫学生理性选择目标。

案例三:

基本情况:学生陈某某,具有名校情结,非重点高中不去。但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较为一般,难以达到目标学校要求。面对老师、家人和同学的劝说,他十分纠结,难以决断。

辅导过程:向其讲述一个好高骛远的故事:一只猴子想要飞向天空,但并没有飞行的本领。他央求一只老鹰带他飞上天空,最后他在天空上洋洋得意,大声嘲弄同伴。愤怒的老鹰扔下了他,没有翅膀的猴子被摔向谷底。没有飞行的本领,在天空中就是危险的。人一旦好高骛远,最后一定会自食恶果。最终该生重新制定了符合自己的目标,并顺利过渡到高中生活。

结束语:

“故事法”为考前心理辅导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可以缓解学生压力、满足学生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榜样,在具体实践中也展现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中学生心理辅导,尤其是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善秀.运用故事法优化批评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6.

[2]肖安庆.“故事法”在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3A).

广东省兴宁市合水学校 广东 兴宁 514546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联想式教学法在中职历史课堂运用之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