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2021-06-09李晓峰

学习与科普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生活化数学

李晓峰

摘要:数学应用生活化又是孩子们获取基本数学思想和生活经验的重要凭借,更是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基础,还可以成为连接各学科之间的纽带,这纽带与桥梁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合理有效地进行数学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有效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数学应用生活化入手。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体验教学

一、课堂导入要为学生创设熟知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感兴趣的情境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才会逐渐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班在学习“利息”这一知识之前,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前预习环节,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我们的爸爸妈妈把钱存到银行交不交管理费呢?请同学们回家采访一下爸爸妈妈。然后把全班同学分组,组织各小组到银行了解存款、取款、利率的意义以及利息的计算方法等,使学生理解存款取款、利率的意义以及利息的算法和存款、取款的程序步骤,进而弄清楚为什么存款不但不用交管理费,而且还会得到银行付给我们的利息的原因。这样学生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受到勤俭节约,积极储蓄的思想教育。

二、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有了悬念必然会产生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这就形成了一个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定会主动去追求,去探索。因而,我们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他们的好动、好问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与数学这一学科独有的特点相结合,营造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充满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认知的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入后来的主动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重要铺垫,确保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 我们在探讨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这几个图形哪一个的面积最大?为什么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孩子们大胆猜测,然后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计算出结果。最后选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最终得出结论:这几个图形,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是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第二,长方形面积最小,所以汽油罐、粮囤等一般都会设计成圆形的,这样可以节省材料并且获得最大面积或容积。

三、动手操作,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在数学教学中,新奇的导入、有趣的情境,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讲,抽象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心思,去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具进行展示,

例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上课之前,让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可以拿现成的物体,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还可以求助爸爸妈妈一起做。上课引导学生拿着自己手中的学具说说你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重点让那些自己动手做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制作的,在叙述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体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接着,我让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苹果,亲自动手切出一个平面,摸摸切面,学生发现这个切面是平的,然后再切另一个面,摸摸两个面相交的线,认识“棱”,随后指导学生再切第三个面,使三个面的三条棱相交于一点,从而认识“顶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就有了充分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相关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数量分别是多少,他们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拉近距离,让数学课堂面向生活

对于教学离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和学习兴趣较远的例题,可以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根据教材中“今天我当家”这一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当家就要做家务,安排日常生活等,要合理支配消费、合理利用时间,设计了一系列生活情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学习“利息和利率”时,感觉到学生对这类知识了解和接触的比较少,离孩子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果直接讲解什么是利息、怎样算利率,学生是不会理解的。所以我提前布置学生提前做一个社会小实践,把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并详细调查了解银行的利率。学生在去银行调查之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对“利率”“利息”等专业术语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在实际存款的过程中观察了解,在回到课堂上时,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效果非常理想。

五、巧妙归类,深刻领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每节课的例题都是一个基本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随机把例题进行变形,变成例题知识点的延伸,这样学生就能在已掌握例题知识的基础上轻易地解决新问题。

例如:在《植树问题》这一课中,例题中求一共植多少棵树?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得出结果,紧接着教师可以把问题进行变化,问那两边都植一共需要多少棵呢?在基本例题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一新问题,并能通过对两题的对比培养学生独立审题能力。

我们现在的教材每道习题都是一个已学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习题的知识点串到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只需要在探究环节中做一下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树”这类应用题的共同特点以及它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更多新知,从而高效的学习数学,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数学应用教学要从生活实际入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妙地处理好应用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提高。使学生爱上数学应用,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张树榮.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普童话,2018(46):85.

[2]魏晓霞.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2):93-94.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生活化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