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021-06-09马思宇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马思宇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从“学过”到“学会”、教师从“教过”到“教会”,是时代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度,判断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为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時对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层次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等方式,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其中,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高阶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和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具体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就是如何将作业设计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提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于高阶思维与作业的解释

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人们对高阶思维的定义还未统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活动上分析,它表现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层次。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和巩固的一种方式,为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不仅是教师反思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形式。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从作业布置情况看,存在教师缺乏作业设计意识的问题,如:作业量大,同时呈现的内容机械重复,学生无法学习到提升性知识,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作业形式单一,缺乏操作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作业难度不分层,所有的作业针对全体学生,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教师的作业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语用符号代替,缺乏积极干预策略,对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被压抑。

三、数学作业与高阶思维的融合

如何通过作业的变式设计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自信,从而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2018年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学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让我找到了设计和实践多元化数学作业的新视角和理论依据。在近一年来的课题实践中,我深入学习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相关理论,并以此为指导,主要从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层次、作业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行动研究。

(一)以多种多样的操作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在课题实践中,我设计的数学作业形式多样,结合各模块的学习,有算(口算、笔算、估算、听算、默算、比赛等)、读(朗读或默读数学课本、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史料等)、讲(讲课、复述、讲稿、辩论等)、写(写小传、计划、日记、故事、童话、调查报告等)、画(数学想象画、手抄报、板报、思维导图等)、演(用身体来找规律,用身体来反馈数学知识)、做(图案设计、钟面设计、模型设计、实验或者调查方案设计等)、测(测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实测或估测1分钟有多久、用走路的形式实测1千米等)等作业形式,与各年级各模块的知识有机结合。

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让学生回家用0~10的数字来进行想象绘画,要求学生规范书写0~10,观察生活中出现的0~10,并与父母一起来说一说。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时,我设计了让学生量一下自己课本和书桌的周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长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用走路的方式量出操场的周长大概是多少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总是将小学数学等同于算术。其实小学数学的内容已不仅仅是计算,还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数学实践等模块,这几大模块的知识在新人教版数学每一册中都有体现,如第一册: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涉及的数与代数的知识相应较多,第一、三、五、六、八单元集中认识1~20及加减法,但也编入了三个单元的非代数知识,如“认识位置和认识图形”,就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将生活中直观的物体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一年级“认识年、月、日”是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常见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数学乐园”中,有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的萌芽。不仅每一册教材都涉及五大模块的知识,就是一个单元里,各模块的知识也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如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包括: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及0的认识和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模块,但老师在教学数概念加减法的意义、口算5以内加减法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把蕴含在其中的分类、统计、集合、数形结合、函数、集合、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的设计除了要有计算的内容,还要有关于数学思想、图形、统计、动手实践等内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脱离单一的计算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和认识数学的内涵,引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层次分明的作业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在数感、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信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因此,在作业布置中,我们设置了基础题,让98%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完成基础题后,我们会设置提高题和发散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数学建模、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学困生”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优生”潜能。比如,在设计低年级寒假作业时,我就分为三个梯度:基础题——复习所学内容,并画出思维导图;提高题——对下学期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将其梳理成思维导图,并自行出一张数学试卷;发散题——给学生安排相应的数学竞赛,同时进行奥数题目的培训。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期末综合能力检测中,优秀率达到98%。

(四)以实用多元的评价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学生书写规范时,我采取作业等级以及文字评语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期待。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能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我还定期让家长和学生参与进来,让家长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多元的评价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自省意识”,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逻辑、数据收集、分析综合、评判质疑等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作业,不仅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将作业设计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可以让教学回归本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