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案例研究

2021-06-09方业菊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个位两位数乘法

方业菊

摘要: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培育一定要在课堂中落实。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和理论,还得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或者措施。本文以探索两位数乘法中有趣的规律为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学会学习  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学会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等相关理论知识方面,较少从学校课程改革的层面研究。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将“学会学习”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目前,我校课题组尝试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18—19页《有趣的乘法计算》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有趣的乘法计算》这一课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趣味性,是一节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体现数学有趣味性的活动课,更是一节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挑战和研究数学问题的探究课。学生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学习的过程,在与自己的对话、同伴的对话学习以及教师的点拨中逐渐发现两位数与11相乘、“头同尾合十”两位数乘法中积的规律,学会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验证和表述。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自制力比較弱、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因此,课堂要张弛有度,合理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贵有疑。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其探究欲,就尤为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形成较为集中的探索时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获得发现算式“秘密”的成功体验,在发现、比较、整理、交流验证中对新知识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本节课两种积的规律不同,但是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知识的负迁移,这一点值得教师注意,也可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有趣激发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探索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

(一)自主预学

1.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笔算两位数的乘法。可是今天老师要展示在两位数乘法中一些“独门绝技”。想知道吗?你们随便报一个两位数乘以11,我不用笔算就可以直接说出积是多少?不信吗?来。(学生出题,老师说出得数,并让部分学生验证是否正确。)猜猜老师怎么做到这么厉害?

【设计意图】 课一开始,教师就展示自己在两位数乘法计算中的“绝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2.出示算式,请同学们先算一算,再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积与算式有什么关联?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二)共学探究 发现规律

1.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两位数乘11的计算过程,讨论:发现什么?讨论积个位上的数与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有没有联系?

2.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上面两个算式的积与第一个两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重点明确三点:

积个位上的数与原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百位上的数与原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积十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数相加的和有什么联系?

3.教师指导再次练习验证

谈话:对照大家刚才的发现,我们再举例来试试。出示两题,师生共同完成。

35×11=  62 ×11=

请同学们口头汇报这两题的答案,并用笔算方法验证结果。

4.简洁表达规律

谈话:刚才的发现大家都掌握了吗?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达呢?以24×11=264为例。

根据学生的表达,归纳为:两位数乘11,就是把这个两位数24拉开,中间放一个6,为什么放6?十位上的2加上个位上的4所得的和是6。可以概括为24×11的积,就是把24往两边一拉,再一加放中间。简称“两边一拉,中间一加”。

(三)课内练习 拓展延深

1.出示拓展算式:

64×11=□□4  59×11=□□9

2.小组合作探究计算规律

小组合作看一看,比一比,每个算式的积与第一个两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想一想,两位数与11相乘,你又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

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设计意图】 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验证和表达。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规律教学中按照“识别对象”“发现规律”“表达规律”“验证规律”来进行。一个数乘11积的规律探索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规律。

活动二:“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计算规律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那是不是别的特殊乘法算式也有规律可以寻找呢?我们再来一起探究。

(一)自主预学

1.呈现预学单

你能找出下面两位数乘法中两个乘数的特点吗?

22×28=_______ 35×35=

2.自主预学 教师帮助

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十,我们称这两个数为“头同尾合十”。那么“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先算一算,再找一找、想一想。

(二)共学探究 发现规律

1. 全班讨论交流

小组内说一说:“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的积与这两位数有什么联系? 如果仍然用“两头一拉,中间一加”适合吗?因此,探索规律需要我们善于发现,不能照搬照套。

2.汇报重点

积的后两位与两个乘数的后两位有什么关系?

积的前两位与两个乘法的前两位有什么关系?

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总结归纳为:积的末两位上的数刚好是两个两位数个位上数的乘积;积的前两位上的数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的乘积。

谈话:谁还能更简洁的表达?引导表达为:

尾×尾是积的后两位数,头×(头+1)是积的前两位数。

3.课内练习和拓展

请同学们先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下面三组算式的得数,再列竖式进行计算验证。

56×54  24×26  44×46

25×25  45×45  75×75

观察三组算式的特点,用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并汇报笔算的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再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的积与两位数的关系。

4.同桌之间互相出题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思考、猜想和发现。学生易发现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一样,但是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等于十却不易发现。积的后两位数是“尾×尾”的积,容易被观察发现,而头×(头+1)是积的前两位数不易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一些专用名词,便于学生表达。

【教学一得】 本节课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处处渗透对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

自然引出,顺理成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一开始开展的“神奇报得数”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展示无疑给学生打了一针“兴奋剂”。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好课堂有限时间,抓重点,破难点。在学生之间不断地激发更新探索需求,张弛并用。

注重过程,培养素养。整节课,学生从好奇开始到投入、专注、发现、总结、验证和反思,在与老师、同伴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斷地思考、猜想、验证、发现、表达,形成对规律完整的认识。虽然是一节活动课,但是对培养学生数感、数学思维、语言表达等多种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式上采用预学、共学、研学三大主要环节,从具体的数入手,在与已有知识、与真实情境合作交流中算一算、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发现和验证计算规律,充分体现课堂落实 “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个规律的发现按“识别对象”“发现规律”“表达规律”“验证规律”四块来组织教学,教学设计严谨又不保守,自主又不失引导。

猜你喜欢

个位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