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09赵德宇王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条索筋膜腰部

赵德宇,王正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安徽合肥 230031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腰臀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等,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其实质是腰部的血管、神经受到由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的刺激,从而引起腰部不适、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2]。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至少量撕裂,进而形成纤维条索、瘢痕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3],对本病的治疗多使用中医外治法,而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又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并有较好疗效[4-5]。笔者以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里的相关评定标准:①有呈反复发作的腰痛病史,腰部酸胀无力,疼痛不适,劳累、受凉加重,休息、保暖减轻;②查体示单侧或双侧腰背肌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呈弥漫性酸胀痛,一般无双下肢活动障碍;③腰椎X线摄片或者CT检查无明显异常,腰椎MRI可于棘突旁间隙见到异常的水肿积液等信号。

1.2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0~60岁,病程在2个月以上,男女不限;③门诊患者;④2分<VAS评分<10分;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与终止试验标准 ①不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因腰椎结核、骨折、肿瘤、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三横突综合征及外伤等引起的腰痛;③皮肤病变、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④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有出血倾向者;⑤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⑥因依从性差,自行退出治疗的患者,或合并使用与本方案相悖的治疗措施;⑦治疗中因发生不良反或出现并发症,不易继续承受治疗的患者。

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一科门诊且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的26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37.9±10.9)岁;平均病程(7.97±3.26)月。对照组13例,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9.8)岁;平均病程(8.31±3.55)月。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1 观察组 以特定的木棍为辅助工具,以棍代手实施治疗。具体治疗步骤:术者根据患者主诉,用手触诊,做到“手摸心会”,找到两侧腰背肌“压痛、压高、压紧”即软组织呈条索状或筋结的部位及范围,也是棍点理筋正骨手法重点处理的部位。在腰部涂以起润滑作用的普通油剂,利用棍点工具一端在病变区顺着竖脊肌肌纤维方向行理筋手法,对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进行大面积松解。操作要领:使工具的一端紧贴皮肤,利用工具带动皮下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运动,切忌利用工具在皮肤上来回摩擦,造成皮肤的充血水肿。待软组织充分松解后,利用工具沿垂直于条索、筋节的方向进行弹拨,使条索、筋结充分松解。最后利用工具于腰椎两侧棘突与横突之间进行点按,用力由轻渐重,均匀用力,以患者承受为度,对腰椎进行轻微整复,治疗完毕。

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7]。具体治疗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在患者一侧。术者沿患者腰椎两侧膀胱经,用一指禅推法(频率120次/min)往复操作5遍;再用滚法(频率120次/min)沿两侧竖脊肌操作5遍,放松两侧肌肉。按揉腰部夹脊穴、委中穴、阿是穴,每穴30s,力度以局部酸胀感为度[8]。再用轻柔的掌根揉法(频率100次/min)对病变区域进行大规模的松解放松。最后辅以斜板法,对脊柱进行轻微整复放松,治疗完毕。

2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5次后评定临床疗效。

4 疗效观察

记录治疗前、治疗5次后2组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疗效评价,并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判定疗效。

4.1 VAS疼痛评分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0分表示无痛感;1~3分表示轻度痛感;4~6分表示中度痛感;7~9分表示重度痛感;10分表示痛感最高值,难以忍受[9-10]。患者根据自身感觉,评定疼痛级别,并记录相应分值。

4.2 功能障碍指数 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量表观察日常活动变化(ODI 问卷包括 10个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每个条目下有6个选项,分别对应0~5分,记分方法是:实际得分/50 × 100%,得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11]。

4.3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2组的治疗结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无压痛点,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正常活动;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活动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 =治愈+好转[12]。

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治疗前、治疗5次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次后2组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 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3 6.69±1.11 2.61±1.75对照组 13 6.92±1.26 4.15±1.14

2 2组治疗前、治疗5次后ODI 量表分值比较

治疗前2组间ODI量表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5次后2组ODI 量表分值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2 2组患者ODI 量表分值比较()

表2 2组患者ODI 量表分值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3 32.27±3.37 9.79±1.60对照组 13 30.81±3.78 19.30±3.43

3 2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治疗后2组间的秩和检验,Z=-2.690,P<0.05,提示2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胜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讨 论

中医古籍对腰部筋伤病的记录不确切,相关论述在《内经》有记载,《灵枢·经脉》中对腰腿痛有具体记载与论述,概括为外感风寒和肾元虚亏。《丹溪心法·腰痛》曰:“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是引起腰痛的主因;《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组织劳损是因劳逸失度,气血失调引起的[13]。现代中医学多将其归属于“腰痛”“痹症”范畴[14]。其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西医学认为腰背部肌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坐姿不当受损,患者疏于重视,无规范治疗,随着机体自身调节的恢复,腰部肌肉组织逐渐形成瘢痕或者粘连,这就导致无菌性炎症持续刺激腰部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的力量受到影响变弱[15-16],从而引起腰部肌肉、韧带和小关节的病理改变,使小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和小关节紊乱活动功能障碍[17]。

腰椎退行性变、长期姿势不良、负重或用力过猛等作用损伤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进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软组织周围的血管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从而引起相关症状。由于腰肌劳损主要是软组织损伤,相关的影像学诊断,难以判断软组织水肿、增生粘连的具体情况,因此治疗者必须首先进行触摸诊断。治疗者通过手下的感觉及患者的表情变化,分辨病变区域、炎症水肿粘连的程度、条索的走向、结节的大小,着重通过对结节、条索、钙化灶等松解和理顺,针对性治疗,使肌肉与筋骨恢复到协调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清代医家吴师机[18]在《理瀹骈文》中曾有论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推拿疗法是在“导引”基础上发展而来,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手、上肢或器械刺激患者体表的经脉、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9]。使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时,仅用操作者双手进行治疗,由于手法治疗需要一定的力道且耗时较长,操作者易疲劳,不能持久治疗,且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时,临床疗效差异较大。而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是使用一套由特殊材料制作的,长短粗细不同的木棍,以其为辅助工具代替手按,既可以增强渗透力以提高疗效,又可以很好的保护操作者的双手,使治疗具有可持续性。具体治疗时利用工具在病变区顺着肌纤维方向理顺肌肉,对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进行大面积松解,施术时应避免使用工具在皮肤上来回的摩擦,造成皮肤擦伤,应使工具的一端紧贴皮肤,利用工具对皮肤的按压力,从而带动皮下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运动,使粘连分离,畅通气血,达到通络活血的作用。再用木棍尖端着重处理条索及筋节处,应沿垂直于条索、筋节的方向进行弹拨,稳续,持久用力,使力渗透于皮下深层的肌肉及筋膜处进行松解,令条索、筋结变柔软,刺激毛细血管再生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病变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和水肿吸收,从而消除病变部位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和刺激,同时可以营养肌肉,恢复肌肉弹性[20]。最后利用工具于腰椎两侧棘突与横突之间的“压痛、压高、压紧”点进行点按,用力由轻渐重,均匀用力,以患者承受为度,对腰椎进行轻微整复,做到骨正筋柔。本方法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为指导思想,理筋通络,活血止痛。相比于传统手法治疗,本方法以棍代手,增强了渗透力,提高了疗效,省时省力,是对传统手法治疗的改进和发展。棍点理筋正骨手法对筋伤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条索筋膜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复合震动筛选机常见故障排除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心慌胸闷,弹拨极泉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久坐当心腰“感冒”
离断眶隔脂肪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的纤维条索治疗轻度上睑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