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对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1-06-09李泽强李井野李壮赵金
李泽强,李井野,李壮,赵金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外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胃癌是消化系统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发病机制复杂,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多通过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病灶,从而达到阻碍胃癌进展、扩散的目的。但张占华等[1]研究表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具有较强的炎症反应,延长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需探究更合理的手术方案。腹腔镜手术凭借其微创、对神经及肌肉组织损伤程度轻等优势,在临床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胃癌患者中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3.47±4.22)岁;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3例,Ⅲ期3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4~79岁,平均(53.52±4.19)岁;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32例,Ⅲ期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诊断标准[3],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②均为原发性胃癌,且符合手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
1.3 方法对照组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完成术前准备后,仔细探查病灶情况并明确切除范围,结扎、阻断胃周血管,切除网膜,清除14、15组淋巴结并切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切断胃网膜右侧血管并清除第6组淋巴结,清除胰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切断十二指肠,依次清除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周围、胃网膜左动脉淋巴结。于剑突下做一10 cm小切口,取出远端胃及恶性肿瘤。行食管空肠胃吻合术,清理腹腔,留置引流管行胃肠减压,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完成术前准备后,置入腹腔镜探头,探查病灶情况,确认病变部位位置且无远处转移后,游离网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切除胃结肠韧带,离断左动、静脉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切断脾胃韧带,游离并切断胃短动、静脉,清扫第10组淋巴结。游离胃大弯部,游离贲门左侧胃膈韧带,清扫第2组淋巴结,沿横结肠向右游离胃肠系膜,根部裸化胃网膜右动、静脉并离断,清扫第6组淋巴结。游离胰胃韧带,沿胰腺解剖肝、胃、脾动脉,离断胃左血管及后血管,清扫第7、8、9、11淋巴结,使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于术后1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常规离心后得到血清样本,置于-20℃冰箱备用。①血清肿瘤标志物:使用全自动酶标仪以免疫发光法测定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②炎症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术后1 d,观察组血清CA125、CEA、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CA125,糖类抗原125;CEA,癌胚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CA125(U/L)28.64±3.75 37.15±3.80 11.271 0.000 CEA(μg/L)9.63±1.42 13.57±1.83 12.028 0.000 NSE(μg/L)13.57±3.16 19.62±3.51 9.058 0.000
2.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术后1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TNF-α(ng/L)141.37±24.62 167.81±27.74 5.041 0.000 IL-6(ng/L)278.62±43.58 304.53±46.81 2.865 0.005 CRP(mg/L)8.31±2.03 10.26±2.05 4.779 0.000
3 讨论
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水平。但传统开腹手术下进行远端胃癌切除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多,导致术后发生强烈的炎症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探头可清晰、直观地观察患者腹腔内脏器官组织及周围环境,精准切除原发病灶及可疑的淋巴结组织,手术创伤小,对机体组织损伤较轻,在临床胃癌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4-5]。
肿瘤患者血清中特有的标志物水平异常能为辅助诊断、预后判断提供指导。CA125、CEA、NSE均为对胃癌敏感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6-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观察组CA125、CEA、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开腹手术比较,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分析原因为,胃癌根治术为实现理想的手术效果,彻底切除病灶及相关淋巴结需较广的开腹视野,操作时对局部组织会产生较为剧烈的挤压、牵拉,促使相关肿瘤标志物更多地进入血液循环,呈高表达水平,不可避免地造成机体损伤、延缓患者术后恢复。而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拥有清晰的手术视野,不仅手术创伤更小,在操作过程中也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挤压、牵拉,有效切除病变组织,有利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受创伤诱导,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造成机体损伤,影响预后。TNF-α、IL-6及CRP均为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8]。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观察组TNF-α、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对炎症指标影响更小,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更轻。分析原因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且可准确发现病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患者术后应激及炎症反应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可进一步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炎症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