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2021-06-09蒋龙华
蒋龙华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 上饶 334100)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脊髓承压或缺血,造成脊髓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常见脊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动作笨拙、易跌倒、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该病的最常见手术方式,通常采用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起到减压、改善脊椎的效果,并通过钢板螺丝进行固定,能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改善颈椎侧弯角度,但该方式操作方式范围较大,易出现牵拉等操作,造成周围组织损伤[2]。而植入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手术操作切口相对较小,能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更利于术后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指导未来对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38±8.2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3.25±0.53)年;病变节段:C3-45例,C4-510例,C5-610例,C6-7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4.39±9.23)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1±0.66)年;病变节段:C3-44例,C4-512例,C5-610例,C6-7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②保守治疗无效,病程>3个月;③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多节段患者;②存在骨折、感染患者;③存在脊椎手术史患者。
1.3 方法两组均采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将手术治疗巾卷成圆柱形,置于患者颈部,并于患者双肩下垫海绵垫。进行常规消毒后,与患者颈部右侧做3 cm左右横切口,分离椎体前缘软组织,充分暴露椎间隙,经透视确认手术椎间,进行常规减压。对照组给予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用普通椎间融合器植入合适的融合器与钛板后,进行负压引流,缝合伤口。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置入合适的前路颈椎椎间零切迹融合器进行固定。两组术后均采取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功能恢复及Cobb角。①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5]评分为参照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包括上肢运动(4分)、下肢运动(4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3分)4部分,共17分,分数越高表明恢复越好;②Cobb角:运动站立位脊椎全长片测量患者侧弯角度大小;③并发症:比较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JOA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两组JOA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JO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术前5.90±1.47 6.00±1.28 0.281 0.780术后1个月12.60±3.83 12.40±3.05 0.224 0.824术后3个月13.70±3.69 13.60±3.78 0.104 0.918 F值52.687 59.550 P值<0.001<0.001
2.2 两组Cobb角比较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Cobb角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bb ang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Cobb角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obb ang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术前8.10±0.48 8.00±0.51 0.782 0.437术后1个月16.70±3.63 16.60±3.71 0.106 0.916术后3个月15.91±3.48 15.77±3.63 0.153 0.879 F值79.698 74.458 P值<0.001<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吞咽困难1例(3.33%),对照组吞咽困难4例(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P=0.350)。
3 讨论
由于颈椎活动度较大,易出现劳损,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引发颈椎病,而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主要由于脊髓受压缺血,造成脊髓损伤[6]。有研究[7]显示,该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通过植入融合器,降低椎间压力,起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并通过前路钛板以获得术后的即刻稳定、提高融合度,疗效显著[8]。但有研究[9]显示,经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21%,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而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具有零切迹,无锁紧步骤的优势,在制定过程中可直接锁紧,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气管食管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不同时点JOA评分、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与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侧弯角度大小,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症状;同时,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减少植入物对气管、食管造成的损伤,继而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目前,对于吞咽困难发生机制尚无定论,但多认为与术中所造成的食道损伤及术后食道肿胀等因素有关,由于ACDF通常使用钛板及螺丝进行固定,固定时操作范围较大,易造成周围软组织被过分剥离,导致气管食管损伤,因而引发术后吞咽困难。而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由于切口较小,置入后无需置入钛板固定,自动锁紧,可有效降低对食管的刺激,手术过程中使用椎体撑开对椎体进行定位,可有效避免传统定位针所造成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样本较少有关。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能有效促进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能有效改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机体功能及活动度,利于减少术中损伤,降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