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与老年心肌梗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2021-06-09卢方理张创良钟书辉贝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百分比亚群

卢方理 张创良 钟书辉 贝筝

(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 1心肺康复科,海南 海口 571100;2急重症康复中心;3脊髓损伤康复科)

单核细胞是机体受损后参与防御体系构建与免疫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可通过炎症反应促使斑块破裂,剥离斑块随着循环系统游离是引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单核细胞功能具有异质性〔1〕,即单核细胞可由不同的遗传物质编码合成,且不同的异质单核细胞作用不完全相同。自2010年起,国际免疫学联合会将人单核细胞分为3个亚群:经典型(CD14++CD16-)、中间型(CD14++CD16+)和非经典型(CD14+CD16++)。当损伤在心血管系统中出现时,会出现大量的活化血小板向区域聚集,在此过程中单核细胞可与血小板相互作用〔2,3〕,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结合后形成的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可能参与介导血栓和炎症的机制。且相关证据表明MPA水平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动态变化和预后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分析单核细胞亚群、MPA比例与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心血管内科初次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病例组,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4〕;②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为12 h内;③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能力;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高血压、静脉血栓、脑卒中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有肝、肾等脏器疾病;④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者;⑤资料不全或不能配合随访者。同时段选取1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年龄(岁)男/女(n)BMI(kg/m2)SBP(mmHg)DBP(mmHg)CRP(IU/L)总胆固醇(mmol/L)FIB(g/L)PT(s)发病前2 w内曾应用阿司匹林(n)病例组65.23±6.2766/7424.79±2.12123.16±13.1181.27±10.103.81±3.126.62±1.264.10±2.3712.57±1.2314对照组64.71±4.5170/7024.87±1.52122.26±9.7680.29±9.343.75±2.876.35±1.423.92±3.1211.41±1.1518χ2或t值0.800.230.360.650.840.171.680.541.120.56P值0.430.630.720.520.400.870.090.590.260.45

1.2单核细胞亚群 两组静脉穿刺取血每人4 ml,置于柠檬酸盐抗凝管中。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柠檬酸钠全血进行单核细胞鉴定。根据单核细胞的前向-侧散射特性,收集1万个单核细胞。通过FITC-CD14和PE-CD16的双重免疫染色鉴定单核细胞亚群。单核细胞分为经典型(CD14++CD16-, MON1)、中间型(CD14++CD16+, MON2)和非经典型(CD14+CD16++, MON3)。

1.3MPA百分比 血液样本静置15 min后,用1%甲醛(Sigma)固定全血。固定的全血通过5 μl CD61-FITC染色识别血小板和5 μl CD14-APC染色识别单核细胞。红细胞裂解后,利用Accuri C6流式细胞仪根据侧散射特性和CD14阳性染色收集单核细胞。MPA的CD14和CD61呈阳性染色,计算其占收集的2 000个单核细胞的百分比。

1.4随访 随访并记录病例组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梗、心力衰竭、死亡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χ2检验、Cox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 病例组MON1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MON2、MON3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2。

表2 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

2.2不同单核细胞亚群MPA百分比比较 病例组3种亚群M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3。

表3 不同单核细胞亚群MPA%比较

2.3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MPA%比较 病例组共有39例(27.9%)在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两组MON1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组MON2、MON3百分比及各亚群MPA%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均P<0.001),见表4。

2.4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对病例组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RP、PT、FIB、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与MPA%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2.5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以病例组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作为因变量,以年龄、BMI、CRP、PT、FIB、单核细胞亚群百分比与MPA%作为自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RP、PT、MON2百分比、MON2-MPA%是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6。

表6 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3 讨 论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炎症、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其中血管炎症与斑块破裂均与单核细胞有密切联系。在既往的研究中通常认为单核细胞由单型单核细胞(CD16+)与经典单核细胞(CD16-)MON1构成,直至2010年才陆续提出了经典型单核细胞的两种亚型:MON2和MON3。经典单核细胞为炎症细胞,在感染组织中可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12〔5~7〕。经典单核细胞可高表达MCP-1受体CCR2,抑制该亚群可减少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而MON2具有促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8〕,与此同时还能表达高水平的抗炎因子。有研究显示,中间型亚群数量的增加及中间型相关的MPAs数量的增加,决定了中到高心血管风险〔9〕。MON3可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系统的碎片,产生高水平抗炎因子。先前研究表明,小鼠炎症环境中MON1回到骨髓中,导致其他亚群的比例升高〔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单核细胞参与心肌梗死的亚群主要为MON2、MON3。且在此基础上3种亚型的MAP百分比也有明显提高,证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了所有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的结合能力。

血小板活性与一系列炎症性血管疾病相关,最近研究已证明血小板效应细胞特性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11~13〕。血小板是多面的炎症细胞,是功能跨越先天免疫反应到适应性免疫的连续体。有研究证明冠脉疾病中活跃的血小板和炎症单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证明了外周MPA可作为冠脉疾病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14〕。未来的治疗研究应调查在高危人群中MPA的靶向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发生后的1年内,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再次发生率为8%~12%〔15〕。本研究结果提示(CD16+)型单核细胞MON2、MON3可能在心肌梗死的预后扮演重要角色。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BMI、CRP、PT、MON2百分比、MON2-MPA%是心血管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百分比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85-3p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