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肓俞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浆P物质水平的影响
2021-06-09刘春禹陆孟婧亢泽峥张天星王志英赵骏飞
刘春禹,陆孟婧,亢泽峥,张天星,王志英,张 宇,赵骏飞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目前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西药治疗,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对患者腰椎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跌扑损伤或劳损导致腰部经脉闭塞不通所致,肓俞穴与肾经关系密切,可滋肾水,补肾精,有温经散寒之效;雷火灸中含有沉香、乳香等成分,具有燃烧热力强、作用范围广、穿透作用强等特点,雷火灸肓俞穴作用于患者机体可有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1]。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火灸肓俞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浆P物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12月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9;年龄42~60岁,平均(52.38±3.25)岁。观察组(3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10;年龄40~61岁,平均(52.42±3.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疼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等。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精神异常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将0.5 g的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黑龙江省格润药业,国药准字H19999125,规格:2 mL ∶ 0.25 g)加入25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同时将20 mL丹参注射液(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4020787,规格:2 mL/支)加入25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赵氏雷火灸治疗。选穴:双侧肓俞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对脐旁两侧的肓俞穴进行定位,同时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首先进行温和灸,右手持点燃的雷火灸药条,距离肓俞穴垂直上2~3 cm,左手的食、中两指置于肓俞穴两侧的皮肤上通过感觉局部受热情况以随时进行调整施灸的时间与距离,在施灸的过程中大约每隔10 s可配合左手的拇指或食指按压肓俞穴,以患者局部皮肤潮红,感觉热度适宜为主,时间2 min;再进行回旋灸,施灸时右手均匀地横向移动或反复旋转移动火头,距离、手法等操作同上,时间1 min;最后进行雀啄灸,右手将火头对准肓俞穴像鸡啄食样上下移动,时间4 min。另一侧肓俞穴采用同样方法,整个过程约为15 min,每周治疗6 d,休息1 d。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有效: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疼痛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无效:症状均无变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5]评分。VAS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剧烈;JOA满分29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血浆P物质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给予肝素抗凝处理,取血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 (±s)、[例 (%)]表示,采用t、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VAS、JOA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组别 例数VAS评分 JOA评分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对照组 30 7.21±1.19 3.53±1.20* 15.62±1.33 25.55±1.36*观察组 30 7.24±1.16 1.62±0.32* 15.66±1.35 19.36±1.27*t值 0.099 8.424 0.116 18.220 P值>0.05<0.05>0.05<0.05
2.3 血浆P物质 从治疗前至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1、2、4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比较(±s, pg/mL)
表3 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比较(±s, pg/mL)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1周后比,#P<0.05;与治疗2周后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对照组 30 126.75±37.21 110.54±32.75 90.62±19.41*# 74.28±13.50*#△观察组 30 126.83±36.43 93.81±28.12* 76.23±17.90*# 53.57±10.35*#△t值 0.008 2.123 2.985 6.668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常规西药虽可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远期疗效较差[6]。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该病的病因病机可能为外邪侵袭导致患者机体肾精亏虚,腰部经络受阻。赵氏雷火灸中含有沉香、乳香、麝香等成分,具有燃烧热力强、作用范围广、药物力猛、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选用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手法,用雷火灸强大的火热力与红外线辐射力作用于病灶和穴位,达到疏通经络和促进微循环的作用。肓俞穴,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其属足少阴肾经,且为冲脉、足少阳之会。雷火灸作用于该穴可有效滋肾水、补阴精,调节患者机体气机升降,从而有效温经散寒、疏经通络[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可见雷火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肓俞穴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P物质是一种神经肽,其广泛分布于患者机体神经纤维内,当患者腰部神经受刺激后,会导致其机体中枢端和外周端末梢释放大量P物质,向患者大脑痛觉中枢传递痛觉信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灸法作用于患者机体皮部,可起加强卫气在人体肌表与体内循行的作用,从而有效温阳散寒、祛湿;此外,艾灸通过经络的传导传入机体中枢,经整合调控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进而调控患者机体内环境,发挥促进患者腰部炎性介质吸收的作用,最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8]。本研究结果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更低,说明雷火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肓俞穴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神经激素水平,进而降低疼痛程度。
综上,雷火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肓俞穴可有效调节其机体神经激素水平,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