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06-09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总务部秦文军
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总务部) 秦文军
在近年医疗改革大力推行的过程中,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医院管理模式主要转变方向,其最初起源于日企管理理念,主要应用效果是精细化社会分工,具有程序化、数据化、标准化的管理特点,能够对管理成本及管理占用资源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以及管理占用资源消耗,由此得以有效提高医疗管理质量,降低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医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医院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可行性,详情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的200例患者均在我院就诊治疗。将2018年1月至12月的100例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将2019年1月至12月的10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53:47;年龄20~68岁,平均(44.35±7.21)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51:49;年龄21~69岁,平均(45.18±7.45)岁。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配合研究进行。排除沟通功能缺陷患者,排除认知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二)方法。参照组管理模式为常规管理,医院日常事务运转进行均按照往常院内相关制度进行。研究组管理模式为精细化管理,管理内容:1.岗位职责精细化。依照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岗位划分进行优化,并重新对岗位进行设置,对护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进行分组划分管理,于病区内设置两组护理组及诊疗组,一组护理组需包含3位护理人员,一组诊疗组需包含1位诊疗医师,在对各岗位职责细化精确的同时,还需为各岗位设立相应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收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考核人员工作绩效挂钩。2.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将患者作为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的中心,围绕患者重新构建医疗服务流程及服务体系,所有医务人员均需接受精细化管理相关的定期知识培训,以充分了解掌握现行管理模式,各岗位及各科室均需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异性进行细分优化,严格明确不同岗位及科室所负责领域,同时还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中,以准确对各服务流程进行整合。3.细节管理优化。在整体精细化管理框架构建后,需对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记录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中挂号时间过长是主要典型问题之一,管理人员需要分析患者挂号时间特点,针对挂号集中时间段提高人力资源配给力度,合理对医疗资源进行分配,以有效提高诊疗服务工作效率,此外挂号负责医务人员也需定期参与相关培训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而提高诊疗效率。4.质量管理优化。管理人员需于各科室内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制定相应质量审核标准,依照质量审核标准定期对各科室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同时针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不断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诊疗效率及诊疗质量。
(三)观察指标。参照组与研究组管理满意度调查情况,评估标准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四项,调查问卷为院内自制调查表。参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不良医疗事件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失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以及投诉事件。
(四)统计学方法。对参照组与研究组管理满意度调查情况以及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管理满意度调查情况以及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存在明显差异。
二、结果
(一)参照组与研究组管理满意度调查情况。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研究组管理满意度调查情况[n(%)]
(二)参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医院感染、管理失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情况[n(%)]
三、讨论
精细化护理作为现今医疗模式改革的主要应用管理模式,能够准确对各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对管理职责进行落实,有效排除人治原则,为医院管理构建更加高效的运行体系。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精细化管理从岗位职责精细化、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细节管理优化以及质量管理优化四个方面对医院管理情况进行干预。
岗位职责精细化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各岗位职责,避免出现职能重叠、混淆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职责的明确划分有利于院内人员调动管理,有利于奖惩机制准确实施,对后续精细化管理措施实行具有重要意义,是最为基础的管理部分;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的主要目的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对服务流程以及服务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定期管理培训、特异性细化实施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以此来有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细节管理优化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整体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切实落实到位,主要通过全面考核实际应用情况来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问题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达成最初管理优化预想;质量管理优化的主要目的是不断优化改善现有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措施是在各科室设立相应质量管理小组,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制定针对性质量审核标准,通过定期考核来发现现有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随后以集体讨论分析的方式制定对应改进方案,以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精细化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现有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研究组医院感染、管理失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医疗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原先管理模式下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概率,能够明显提高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突出,能够降低不良医疗事件发生概率,提高管理质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医疗改革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