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在点上 扶出成效

2021-06-08谭剑英刘亚雄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修县域城乡

谭剑英 刘亚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晃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最西部,前些年,受邻近省份教育发展的冲击,新晃教师队伍流失较为严重,城乡发展出现失衡,教育质量有所下滑。“国培计划”新晃县整体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立足这一实际,全覆盖诊断、精准化指导,积极探索城乡教师发展“教研训一体化”机制,有力推动了县域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机构联动,构建城乡“教研训一体化”管理体系。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些向乡村学校和教师倾斜的政策。作为教育管理部门,需要统筹城乡教师管理,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乡村教育中实现共享。项目专家组与新晃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共同科学谋划县域教师发展规划,组建“教研训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原本单打独拼的教、研、训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实现学校、师训、教研管理横向贯通、部门联动、协同作战,管理体系涵盖了教育局、城乡两级基地校、片区学校、村小等四级,确保城乡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实践岗位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融合发展,探索城乡“教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要真正形成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必须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让他们教有保障、教有尊严、教有乐趣、教有成就。具体来说,城乡“教研训一体化”运行机制应做到三个融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融合。在规划阶段将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所有学科全部纳入,建立跨学科、跨学段混合工作坊。“乡村教师送教培训”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学科骨干教师作为工作坊管理人员和学员参与线上研修。通过线上研讨,从学科教师内在需求、鲜活经验和实践思考中梳理出线下研究的主题,形成培训的专题,在线下实践中夯实城乡“教研訓一体化”研修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让问题诊断更真实精准,研修主题更符合教师需求,专家指导更贴近一线实际。常态研修与送教培训融合。“乡村教师送教培训”到县、乡的终极目标就是为每所学校建立常态“教研训一体化”长效机制。实践中,明确学校每学期一专题、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确保每位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有团队研究、指导并予以解决。在校本研修中规范课堂常规,建立薄弱学科和班级帮扶制度,督促各校(园)研究、提炼教师研训成功经验,为城乡两级基地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机制创建与训后跟踪融合。前期,重点学科专家团队进行研修示范和送教引领,展示研修与送教活动的全过程,构建“教研训一体化”实践操作模式。后期,专家团队定期对乡镇、村小进行训后跟踪指导,落实创建学校“教研训一体化”运行、评价机制,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盘活资源,培植城乡“教研训一体化”燎原火种。目前城乡教师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农村弱,城镇挤”,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一方面,盘活资源。注重培植城乡“教研训一体化”燎原火种,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内驱力,激活教学活力,帮助建立城乡学科教师学习共同体,完善城区优秀学科教师团队下乡送教培训和走课制度,确保每个片区、每个学段、每个学科都有“火种”,推进县域“教研训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突出重点。着重打造城乡两批教师,一是送教者“专家型教师”,二是参训者“学习型教师”,确保每个“火种”逐步成长为县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研修县域城乡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