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6-08向汝莲
向汝莲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落实好中央要求、实现有效衔接?笔者认为须从以下方面着力。
抓好重心衔接,解决“衔接方向”问题。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不仅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战略定位决定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将工作重心稳步转移到实现农村全面进步上来,补齐短板、弱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抓好机制衔接,解决“如何衔接”问题。必须把有效衔接与平稳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在领导机制方面,严格按照中央“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行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加强统筹调度。在工作机制方面,参照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在政策衔接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保留普惠性政策,缩小农村居民间的差异;调整一批临时性政策,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制定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好内容衔接,解决“衔接什么”问题。突出产业兴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扶持引进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突出生态宜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依托,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一批有益乡村发展项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做好农村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突出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法律知识普及、科普宣传,加快形成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新风尚;突出典型示范,教育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抵制不良风气,加强村民自治。突出治理有效,抓实乡村治理。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完善村民自治管理、民主监督和“一事一议”制度;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确保每个村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突出生活富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切实抓好农民群众就业工作,促进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紧紧围绕本地资源条件、农村劳力状况,引导农民群众自主发展生产;继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确保脱贫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抓好主体衔接,解决“谁来衔接”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继续强化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正向激励和约束并重,更多采取以獎代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提升广大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加快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培育多元振兴力量。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创新,鼓励退休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培养选拔力度,选优配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作者系中共泸溪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