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更高维度
2021-06-08张田勘
张田勘
母爱,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讴歌主题。无论中外,感恩和歌颂母亲的作品汗牛充栋。除了文学的讴歌和情感的抒发,科学研究也从不同维度诠释了母爱的力量。
2018年3月23日,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生命初期得到的关爱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我们每个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雷西·贝德罗希安团队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如果母鼠舔舐和亲昵幼鼠的时间较长且较频繁,幼鼠大脑中海马体的L1基因复制数量就会较少,而受母鼠关爱较少的幼鼠的L1基因复制数量则较多。而且,得到母鼠更多关爱的幼鼠L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另一组。
L1基因即跳跃基因(又稱转座子),它们会从基因组中的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在更早的2005年,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L1基因会进行复制并移动到基因组中的新位置,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记忆的部分。贝德罗希安团队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母爱能让小鼠大脑海马体神经元发生变化,说明更多的母爱可以让后代获得更好的智力。这是典型的母爱让后代更具有竞争力也更容易成功的生物学基础。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学家迈克尔·米尼对小鼠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母爱对后代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小鼠出生的20天时间内,一些母鼠对小鼠经常舔舐和抚触,另一些母鼠对小鼠较少舔舐和抚触,前者被标记为高LG(舔舐/抚触)组,后者被标记为低LG组。当幼鼠长到20天大的时候,研究人员对它们实施断奶,并与母亲分开,结果两组小鼠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与低LG组小鼠相比,高LG组的幼鼠更擅长在迷宫中找到出路,更善于与其他小鼠交流,更富有好奇心,更自信,而且攻击性较低。同时,它们有更出色的自控力,更健康,而且更长寿。换句话说,能得到更多母爱者,智商和情商都更高,也更容易成功。
母爱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在于,小鼠从一出生起就会感受到环境的压力,如声音、光线以及研究人员做试验时对它们的干扰。这些环境压力会让小鼠体内的紧张激素持续上升,身心一直处于应激状态,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但母鼠的舔舐和抚触,会抑制小鼠紧张激素的大量分泌,并使得紧张激素长时间处于正常或较低水平,因而有助于抵消幼鼠的焦虑,让它们心平气和,具有安全感和满足感。
小鼠和动物的母爱或许与人类的母爱相似,但并不能简单地推论到人类。人类的母爱有更复杂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和各种行为方式。这也使为人父母,在爱的表达上需要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学习。如果表达不当,即便有浓浓的母爱,也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约束,甚至产生怨恨。
母爱的体现有很多共性,最常见的体现是,无论孩子何时回家,都会为他们做上可口而美味的饭菜。但母爱的表达也有差异,最大的差别是,有的母亲对待孩子过于强势,会经常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孩子。
老鼠没有语言,只能靠舔舐/抚触的行为来体现母爱。但人类有语言,语言体现母爱的效果,有时并不比母亲做一桌美味佳肴差,甚至还更能体现母爱。因为,语言有更大的安慰和鼓励作用,是抚慰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无论孩子有多大错误,和颜悦色地批评,温柔细语地解释,不厌其烦讲道理的母亲,要胜过训斥、怒骂甚至打孩子的母亲。尽管后者也是在表达母爱,但孩子却很难接受和理解。
在训斥孩子时,本身夹带的愤怒情绪也会通过激烈的言辞、声调和体态传递给孩子,不只让孩子气愤、发怒和暴躁,而且也自然而然地使孩子习得了这种生气和争吵方式,以此来回怼父母、家人、同学、教师,以及未来的同事和老板。
当然,不只是言语会让母爱有差异,行为也会影响母爱的表达。如果是一位强势的母亲,当然也会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对孩子都是爱,但这样的爱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强势的母亲会凡事都要说了算,严密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得向自己汇报,每件事每项行为都要事前得到许可,对孩子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过于坚持自我,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完美主义,经常挑剔孩子的缺点。
在强势母亲的关爱下,孩子可能会压抑、恐惧、逃避,甚至发展为反抗、叛逆、偏激等心理问题。而童年的心理阴影会陪伴着他们的一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另外,母亲过于强势的孩子也可能会比较懦弱,甚至出现人格缺陷,同时容易失去自信心,成长后也缺乏自尊心,而且还可能对母亲的感情不深。
母爱表达不当,也可能让孩子误以为母亲对自己是嫌弃、厌恶和憎恨的,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更会让自家的孩子自卑和沉沦,难以在长大成人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虽然在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如何做父母的课程,但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出发,做合格的母亲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母爱更需要学习。合格的母亲不只是自己要学习,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培育孩子爱书、读书,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这可能是母爱的更高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