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与《魔法师的学徒》对比研究

2021-06-08熊万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歌德

【摘要】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史上的泰斗,被恩格斯推崇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本文尝试以文学理论为指导,从诗歌的不同层面对歌德的两首诗进行分析和对比,即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与于“叙事诗年”创作的典型叙事诗《魔法师的学徒》。研究结果对歌德诗歌解读,尤其对狂飙突进时期的诗歌以及叙事诗的研究、诗歌鉴赏、诗歌翻译和德国文化与国情学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歌德;狂飙突进;德国诗歌;叙事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7-117-03

【本文著录格式】熊万婷.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与《魔法师的学徒》对比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7):117-119.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井冈山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R2012)。

引言

歌德诗歌本身的总体性研究在中国就非常缺乏,大多文章都主要谈及诗歌的翻译理论和策略,关于诗歌的对比研究也是聚焦于译本的对比。相比于《魔法师的学徒》,对于歌德的另一首诗《普罗米修斯》的介绍和研究在国内外都要更丰富,但是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笔者目前还没有见到。《魔法师的学徒》在诗节和诗律上呈现出比较强的规律性,而《普罗米修斯》的则是不规律的,并且两首诗表达的是相反的主题,前者强调反抗权威,崇尚自由,后者表达接受权威,自我约束。本文在总结继承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文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别对两首诗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的分析,总结两首诗的特征;通过从结构、主角、观点等方面去对比分析,获得对这两首诗的差异认知。

一、《普罗米修斯》

(一)概述

关于这首诗的德语原文和中文译文笔者就不在这里给出,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到。《普罗米修斯》是歌德于1774年创作,是歌德在狂飙突进文学时期的一首代表作。狂飙突进是18世纪的一段文学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后期持续到80年代末。在狂飙突进时期感情和感性比理智和理性更重要,自我了解和个人解放作为指导思想处于中心地位。这个时期的年轻作家们,例如歌德和伦茨,尝试去阻断社会和艺术上的监管约束并同时发现新的艺术表现领域。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品以相似的方式不仅突出社会抗议而且还突出主观的表达意愿,并且反驳以前的传统与惯例。歌德创作了许多属于狂飙突进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以用非传统,通常民歌中简单或大胆夸张的语言以及自由的诗律所表现的直接情感表达为标志。

(二)诗歌解析

赞美诗和反赞美诗是狂飙突进时期的典型诗体。《普罗米修斯》是一首反对人性的不自由和当局权力的反赞美诗,同时也是一首歌颂人的自决和艺术家的本性的赞美诗。首先,笔者打算用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传说来开始该诗歌的解读。该神话讲述了人类的朋友普罗米修斯,他反抗宙斯,从奥林匹斯山盗取圣火带给人类,这触发了万神之父宙斯的雷霆之怒。作为惩罚,宙斯将普罗米修斯绑在高加索山上,并派来一只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每天晚上普罗米修斯的伤口愈合,第二天早上又被神鹰啄开……尽管这么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仍然不屈服于宙斯,歌德借具有叛逆精神的天才形象普罗米修斯来表明现代人反抗神明以及威胁到自己人身自由的各种权力。诗歌里的普罗米修斯象征着面对权力的勇气和反抗,而宙斯代表着当时的权威。接下来笔者将从结构、语言和内容方面进一步阐明这首诗。

《普罗米修斯》由七段含有不同数量诗行的诗节组成。此外,该首诗的诗律很自由,这意味着它没有明确的韵律。在这首诗中只有两个韵脚(“An Eichen dich und Bergesh?hn! Mu?t mir meine Erde doch lassen stehn...”“Genie?en und zu freuen sich, und dein nicht zu achten, wie ich!”)。不规则的诗节和诗律以及缺少韵脚是主人公内心的表达:普罗米修斯不接受神所制定的规则,所以该诗歌的外在形式也没有固定规律。

在这首诗的开头,普罗米修斯以命令式的口气向宙斯提出要求:?Bedecke deinen Himmel,Zeus,Mit Wolkendunst!“(宙斯,用云雾把你的天空遮盖起来吧!)普罗米修斯就此一开始严格地将神的领域与人世间的领域分开。第一段诗节的两个关键词组是deinen Himmel(你的天空) 和meine Erde (我的大地)。这两个词组不仅加以说明宙斯和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之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且也表明思想上的差异。此外,命令式的口气反映普罗米修斯强烈渴望自由,这是狂飙突进文学时期许多诗歌的典型特点。

在第二段诗节中普罗米修斯嘲笑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可怜和弱小。因为他们的威严并不是归功于自己的功绩,而是可怜地靠供奉的牺牲和祈祷的声息来颐养。

在第三段诗节中普罗米修斯回忆起他的童年,那时他自己还向众神寻求过帮助。当他完全迷失方向需要帮助,把迷茫的眼睛转向太阳时,他没有得到答复。在下一段诗节里普罗米修斯指责诸神从未给予他帮助。帮助与拯救不是来自众神,而是来源于自己的力量。带有定语heilig (神圣)的关键词Herz(心)意味着一方面人类被当作神加以崇拜,另一方面诸神被世俗化。

在第五段诗节中普罗米修斯重新又转向万神之父宙斯,并提了四个问题来责问他。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愤怒和蔑视(“Ich dich ehren? Wofür?”要我尊敬你?为什么?)。普罗米修斯指责众神从未关心过人类的苦难(“Hast du die Schmerzen gelindert je des Beladenen?”你可曾减轻过负重者的苦难?)。在最后三行普罗米修斯只承认时间和命运是他的主人,因為在时间和命运面前宙斯也要低头。

第六节暗示没有什么可以让普罗米修斯憎恨生活、逃离生活。他接受生活的正反面,尽管如此,生活发展的还是与他小时候所设想的不同。

在最后一节中普罗米修斯的自身价值感达到高潮。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位创造者,他按照自己的模样塑造人,造出一个和他相似的种族,和他一样蔑视宙斯。倒数第二行再一次表现普罗米修斯顽强地反抗和藐视宙斯。人类创造者普罗米修斯是狂飙突进时期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们的象征。

二、《魔法师的学徒》

(一)概述

同上一首诗,这首诗的德语原文和中文译文笔者也不在这里给出,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到。叙事诗《魔法师的学徒》是歌德创作于“叙事诗年”1797年。在这一年歌德和席勒竞赛,两人都写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学徒》就是其中一首。

为什么《魔法师的学徒》是一首典型叙事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首先阐明什么是叙事诗。叙事诗是带有诗歌、戏剧和短篇小说特点的一种文本。因此,它有抒情、戏剧性以及叙事性的元素。叙事诗并不是一种古老的文体,而是德国文学中很受欢迎的形式。叙事诗较少谈论感觉与反思,而是叙述一个故事。歌德把叙事诗称作文学的“原始蛋“,也就是说,像一个蛋包含了所有一样,叙事诗包括了文学体裁的所有方面。叙事诗像戏剧一样有着戏剧性的效果,故事的转折点也是叙事诗的典型特征。此外,叙事诗常常有戏剧艺术里的人物说话。因为叙事诗讲述一个故事,所以叙事诗通常很长,有些叙事诗甚至有好几页的篇幅。总的来说,叙事诗一般是一首讲述一个故事的长诗并且有一个或多个故事转折点。

叙事诗的这些典型特征都可以在《魔法师的学徒》里找到。《魔法师的学徒》叙述了一个故事。这首诗中存在两个故事的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学徒对扫帚失控;第二个转折点是师傅的出现,也是关键性的一个转折点。此外,这首诗有人物的口头讲话。因此《魔法师的学徒》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

(二)诗歌解析

叙事诗《魔法师的学徒》讲述了一位年轻的魔法师学徒虽然还没有掌握魔法,但他还是试图施展魔法。当师傅不在的时候,他凭借咒语把扫帚变成雇工,让扫帚帮他取水,倒进浴缸里。魔法师学徒忘记了让扫帚停下来的咒语,浴缸里的水满了,可扫帚还在不间断地往里倒水。屋子里的水越涨越高,整个屋子快要被水淹没了。情急之下小学徒赶紧找来斧子将扫帚劈成两半,然而劈成两半的扫帚又都去提水,情况更加恶化。小学徒充满了绝望,呼喊着求助师傅,师傅回来让一切重新恢复了秩序。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学到,不要轻易尝试自己不能掌握的事情。

这首叙事诗总共由十四段诗节组成,在这十四段诗节中奇数段和偶数段在特点和形式上不同。奇数段诗节各由八行诗组成,这些八行诗各分为四行四个重音节和四行三个重音节。押韵模式是ababcdcd,也就是一个典型的交替韵。每段奇数段诗节可以被看作是副歌,它们各由六行诗组成,而这些六行诗各包含前四行两个重音节和后两行四个重音节的诗行。押韵模式是effgeg,涉及到抱韵、排韵和交替韵。整首叙事诗的韵律是扬抑格。

从内容上看,这首叙事诗可以分成三段。在第一段(1-40行)中魔法师学徒实施魔法,并完全沉醉于臆想的成功中。在第二段(41-88行)中魔法师学徒尝试去解决突发的问题,但是他失败了,他认识到,自己无法撤回咒语。在第三段(89-98行)中师傅登场,他只在六行诗(93-98行)里解决了扫帚的问题。师傅的出现,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作为关键性的转折点,蕴含了整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在最后一段(93-98行)师傅说的话里,前三行是为了让扫帚停下来,另外三行则可能只是向学徒说教,给他一番教育。通过给最后六行师傅说的话打上双引号,而前面学徒说的话都没有打引号,与前面的诗节相比最后一段显得突出。这一反差暗示了学徒与师傅之间巨大的差距,同时表明学徒自我认识的过程:从高估自己去实施魔法,然后经历绝望和求救,最后到对自己能力限度的认识(“Die ich rief, die Geister,werd ich nun nicht los.”我召来的这些精灵,现在我摆脱不了了)。歌德在《魔法师的学徒》表明:根据古典时期的思想当主体从学徒阶段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自己成为大师,自我的发展才是成功的。否则缺乏专业知识会导致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两首诗歌的对比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首先在形式结构上《普罗米修斯》和《魔法师的学徒》非常不同:与《魔法师的学徒》相反,《普罗米修斯》的诗节和诗律都是不规则的,并且整首诗找不到一个押韵模式。其次两首诗所描述的主人公形象也不同:魔法师学徒是一位有激情的年轻人,他想要证明自己的魔力。这点让人想到狂飙突进时期的人物。这位年轻人长时间在师傅的指导下做事,当师傅离开时,他就想要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不再遵循师傅的指示。这点与普罗米修斯相似,但与魔法师学徒相比普罗米修斯表现的更加自大和叛逆。在《魔法师的学徒》里歌德引用了《普罗米修斯》,但是根本上改变了主题:最初魔法师学徒自大和放纵,但逐渐的越来越感到绝望,中间有过短暂的放松,因为他相信凭自己的力量是可以获救的,但是最后他求救于师傅,师傅解救了他并结束了纷乱,然而普罗米修斯到最后仍然保持着傲慢和独立。《普罗米修斯》的主人公是一位强有力的主体;而在《魔法师的学徒》中主人公认识到他需要师傅的帮助。

《普罗米修斯》诞生于狂飙突进时期,该时期作品的人物主体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切事并且愤怒地抵抗制度,这个时期的歌德也抱有同样的思想。后来歌德回顾,他认为他的狂飙突进时期是歧途,是不管不顾的阶段。他后面把该时期看作是一个中间期,这个时期起初看起来是有意义的,但是最后必然通向死胡同,因为没有人能够持久地在反抗中生活。歌德最著名的狂飙突进时期人物是少年维特,他最后陷入绝境死了。在少年维特中体现了狂飙突进的失败和年轻人反抗的失败。歌德在《魔法师的学徒》中也清楚的表达了这一点。在古典时期人们认为目标和成功不应该通过无礼和争执去达成。要成为一名大师,必须要接受权威和好的建议。在古典时期人们也可以自由发展并且不应该盲目服从规章制度,因为首先应该以健全的心智去认真审查然后再自己做决定。在《魔法师的学徒》中歌德就表明了古典时期的主流思想:带着自我批判和清醒的自我审查,凭借自己的智力,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年轻的学徒缺乏自我批评和必要的判断力,以致于他只盲目地遵循自我主义,最后必然失败。总而言之,《魔法师的学徒》论述了遵循师傅的指示、以师傅为榜样兴许是明智的,但不是盲目的去遵循,而是经过严格的考察去行事。这一观点与狂飙突进文学时期的《普罗米修斯》的叛逆、崇尚自由、追求情感、蔑视权威的观点形成强烈反差。

参考文献:

[1]Burdorf,Dieter et al.(Hg.):Metzler Lexikon Literatur. Begriffe und Definitionen.Stuttgart 2007.

[2]Felsner,Kristin et al.:Arbeitsbuch Lyrik.Berlin 2009.

[3]Je?ing,Benedikt;K?hnen,Ralph:Einführung in die Neuere deutsche Literaturwissenschaft.Stuttgart 2012.

[4]Neis,Edgar:Interpretationen von 66 Balladen,Moritaten und Chansons.Analysen und Kommentare.Hollfeld 1978.

[5]Petersdorff,Dirk: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yrik.München 2008.

[6]Sowinski,Bernhard;Schuster,Dagmar:Gedichte der Empfindsamkeit und des Sturm und Drang.Interpretationen von Bernhard Sowinski und Dagmar Schuster.München 1992.

作者簡介:熊万婷(1991-),女,汉族,德语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语言学。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歌德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晚年的歌德
我的书屋,我的梦1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普罗米修斯盗火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我要歌德的书
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