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培训机构的“超常”谎言
2021-06-08陈璠
陈璠
“一对一培训990元/两小时,一对八培训528元/两小时。”这是某超常儿童培训班的价格。该机构负责人还“贴心”推荐:“一对一培训的性价比较高,效果也是最好的。”据了解,目前市面上超常儿童培训班的教授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学科竞赛内容为主,引领儿童提前学习;二是以部分学校开展的超常儿童考试内容为导向,传授儿童考试技巧;三是以KET、PET等社会热门考试为主打,助力儿童获得相关证书。无一例外,这些培训班的目标是吸引品学兼优的儿童,那么这与机构所打出的王牌——“超常儿童培训”有什么关联呢?超常儿童能否通过机构培训获得?
“小班已经开班了,如果想参加,现在只能插班。”在与北京某培训机构了解超常儿童培训班情况时,《教育家》记者被如是告知,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许多父母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挤进“超常培训班”,期待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刘正奎看来,抢课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紧密相关。“做超常儿童的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刘正奎介绍道,对于超常儿童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或者表现出的行为,他们的父母往往难以应对。比如,部分超常儿童不喜欢遵守规则,做事情有主见,缺乏坚持性,同伴相处存在困难……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迫切地期待通过外力给予支持,转嫁自身的教育焦虑。
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少普通兒童家长也选择加入超常儿童“培训”大军,催生了相关机构的繁荣。某超常儿童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说,超常儿童培训班属于高端班,建议基础不错的普通儿童报名,一次尝试很可能成为儿童入读重点中学的“敲门砖”。
然而,高昂的培训费用不一定与学习效果成正相关。作为一位资深的超常儿童教育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表示,“真正的超常儿童是无法通过培训获得的”。对普通儿童而言,不适合自身的教育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学习兴趣和性格的形成,同时,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无法支撑他们长远发展;对超常儿童而言,不科学的培训方法可能会扼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潜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此,刘正奎深表认同,“儿童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教育最怕将一种方法扩大到所有儿童”。
“有些培训机构在教授学科知识之外,还会带领儿童开展探访科技馆等活动,一定程度上推动儿童发展。”刘正奎认为,培训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多数超常儿童培训机构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打着培训超常儿童的旗号,教授普通学科知识;二是谎称机构与学校或科研中心存在合作关系,利用父母的焦虑心态为培训买单;三是机构教师鱼龙混杂,能力不足以教授超常儿童;四是教育方法缺乏规范化、体系化,儿童与家庭试错成本过高。
那么,培训机构是否有资质开展超常儿童培训?杨森态度坚定地表示了否定。他进一步解释,父母与教育机构都应该意识到,超常儿童教育是适应儿童自身差异的教育,而不是“制造差异”的教育。也就是说,超常儿童教育是基于超常儿童的“与众不同”,而不是因为培训才可以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
电影《少年班》讲述了靠着副校长的妈妈常年泄题才稳居全校第二的“人造神童”吴未,在少年班中艰难地伪装自己的故事。影片最后,吴未将自己的奖章扔出窗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受。为什么一定要痛苦地追求超常儿童的身份呢?正如刘正奎所说,“超常儿童未来不一定要成为行业‘领头羊,普通人通过努力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学校、父母不神化超常儿童,不强迫普通儿童,或许才是对儿童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