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峰苹果

2021-06-08张永权

金沙江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峰基地苹果

张永权

到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高峰乡去,我们选择了一个好日子:立秋。秋天来到彝州大地,果熟瓜甜,一切都显得沉甸甸的丰硕。特别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已经香飘八方,“蘋果熟了”的品牌种植基地高峰乡的团山村,实地感受这一扶贫产业的成果,和秋天这一收获季节的联系就更直接了。

说起苹果,有名的果品似乎不在楚雄彝州。但自去年秋天以来,一个叫“苹果熟了”的品牌悄然走进市场,而且价格不菲,还广获口碑。记得一位朋友从网上购得一箱“苹果熟了”,在中秋节送我品尝,一看样子,和那些果大色艳的苹果相比,小了很多,没有入眼的诱惑。但入口一吃,清脆可口,香甜自然,吃了还想吃。一问产自何处?说就在楚雄?丰县的高峰乡。我便对这一神秘苹果的新产地,充满了好奇地想往。说来也巧,最近禄丰县一平浪煤矿的一位作家朋友打来电话,说高峰的苹果熟了,想约几位作家诗人、摄影家去采风。我一听便知道这一定是去“苹果熟了”的种植基地,便欣喜地答应了,还选定在立秋的这天出行。

第一次去高峰,汽车行驶在青山绿水中,满眼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细雨微岚中,那山那树那水,隐隐绰绰,如神秘的仙山琼廓。清新的空气洗尽我五脏六腑,感觉一身轻松。沿路随便找一个地方停下,都是绿树成林,清水照镜,小鸟晿歌。那些黄色、白色、紫色、红色的无名小野花,带着露珠,闪亮出欣欣向荣的气象。在松树下、草丛中,刚出土的山菌小娃娃,打着五颜六色的小花伞,高峰森林就像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一位诗人还在森林中捡到一朵鸡枞菌,捧着大声说道,你们看高峰的大鸡枞。一平浪的朋友们说,高峰,还真出大鸡枞,说着便带我们走进一个叫大花箐村里,这里有一幢新房,住着一位80多岁的老毕摩普顺发,老人精神不错,双目有神。2012年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传承人证书。一位朋友指着他那些州级、省级、国家级的证书、奖牌,诙谐地说到,他就是高峰乡的“大鸡枞”。他ㄦ子普宜生是村校老师,也是非遗传承人。他很健谈,说到今天村民的生活时,他告诉我们,高峰乡过去是深度贫困乡,直到前几年,不少村民还主要是靠苦荞、洋芋、苞谷维持温饱,因海拔高,气温低,不好种稻谷,很难吃上一顿白米饭。但自从县上决定用林果业扶贫后,村民把土地加入合作社种生态苹果,年年分红,有的还在苹果基地当农民工人,有固定工资收入,腰包开始鼓起来了,生活不断改善,不少人家盖了新房,买了农用车和摩托,这都是这些年用苹果扶贫带来的新气象。

我们还没有到苹果种植基地,就从村民口中,听到了对县上、乡上,用苹果产业扶贫的赞美。有朋友幽默地说,高峰苹果,就是在扶贫产业上,冒出的“大鸡枞。”

为了尽快看到高峰“苹果熟了”的新气象,我们婉谢了普宜生留客喝一台的美意,汽车向着高峰乡的“高峰”飞驶而去,驶过团山村的乡街子,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竹编用具,显示出彝族人民勤劳坚韧的品性。彝族手工绣织的衣裙、挂包、帽子、围巾、腰带、花鞋……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不少都具有非遗的价值。街边也见有一些农民摆摊卖苹果,一问才知还不是基地种植的苹果,是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的。他们说,高峰农民历来有种植苹果的传统,只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现在基地苹果是紧俏果品,一般很难在市场上销售。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苹果熟了”,终于在团山村的山坡上出现了。这些山坡,一台连着一台,从下到上,就像从地上到天上,形成气势恢宏的梯级苹果园。仔细一看,这些苹果园和我过去见过的苹果园,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果园,树矮枝丫少,果树下绿草丛生,有的青草甚至在和苹果树比高矮呢。立秋已到,苹果累累,挂满枝头,天然的红色,一树连着一树,树树成片,如红霞落地,红了树,红了地,红了天,红成了一片灿烂的秋色。仔细看,这些苹果都不像过去见过的那样硕大,大多比酒杯大不了多少,但又显得沉甸,压弯了枝头。枝丫间,还有不少沉重的袋子挂在其间,开始我以为这是一般苹果种植常用的套袋,仔细一看,又不是套的苹果。

初到果园,就在心中留下了许多不解的疑惑。但当我们见到高峰苹果种植基地的沈先云先生后,这些疑问,便一个个全都解决了,才恍然大悟,他们这是在种植世上最原生态的天然苹果,在种植市场上最好的苹果。

沈先云,并不是高峰人。他来自以种植苹果而闻名的昭通。过去是地道的农民,因在时代的潮流上他顺势而行,成了先富的农民典型。2014年,禄丰县招商引资,把他引到高峰这片高寒而贫瘠的土地。他实地考察,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团山村的一个荒山头上,山风吹开了他正在沉思的思路,他抓起一把脚下的泥土,这里的农民,却不能用这样好的土质脱贫致富,就下定决心,他这个走出农村的农民,要重回农村,把脚下的荒山坡,变成花果山,利用高峰这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生态土壤,为高峰的扶贫脱贫,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发现,这里气候寒凉,日夜温差20多度,不适合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土地也荒芜了,但却是苹果生长的理想地方。在高峰种植苹果,也是和禄丰县委提出的“稳粮、扩花、扩菜、增畜、增果”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于是,禄丰云天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挂牌高峰海联团山村,开始走上了用苹果产业扶贫的时代之路。

高峰,多么富有鼓舞人,挑战创业道路,勇攀高峰的地名啊!沈先云想,他在高峰种植扶贫产业苹果,也要有勇攀高峰的气魄,创高端的品牌苹果,把扶贫产业做成造福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绿色生态产业。这个品牌,必须是没有任何公害,营养价值高,口感天然美好的原生态苹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试验,沈先云终于走出了一条高峰苹果的原生态种植的科学之路。

一是在苹果园,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和人工肥料。把苹果生长所需要的肥料,完全用苹果园里的绿草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果园里生长着茂盛的绿草的原因。待每年的苹果挂果成熟后,就用人工来割草或用除草机来割草,坚决杜绝用除草剂之类的化学药品除草。一部分割好的草就留在地里,让其腐烂后成为苹果天然的肥料,而用不了的草堆起来发酵,到第二年开花挂果前,施用在地里,成为苹果生长期的天然肥。这是高峰苹果成为原生态苹果的重要原因。

二是控制产量,不追求果大果多而采取的任何人工措施。完全让苹果在天然的环境下,靠阳光雨露和土地中的养料自然生长。这样虽然果实不会太大太多,一棵树一般只产四五十公斤,最多也不会超过七八十公斤,但果肉密度紧,营养价值高,口感是自然的甜酸味,芬芳扑鼻。追求果大高产的苹果,虽然好看,但果肉疏松,放在冷库中时间稍长,就会变质疏软不好吃。

三是不套袋,日照时间长,让果实自然地吸收阳光雨露,大自然的天然养分,可在果实里自然转化,有利于提高苹果的营养价值。而套袋苹果,日照时间太短,养分含量减少,也影响口感。

四是用一些装有泥土的袋子,挂在枝丫上,压得枝丫低垂,有利用果树矮化,接地气。这就是我们初进果园看到的挂袋。加上这里日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形成和积淀,形成一种自然酸甜香脆、回味无穷的口感。

我们跟随沈先云徜徉在他的生态苹果基地,一面观赏雨后这些果实带露的天然姿色,一面从树上摘下绝对新鲜的苹果,品尝无公害天然生态的美味,听他讲述他的生态苹果的科技含量,我觉得这个农民企业家,也是一个生态苹果的种植专家。特别是他说的,我们不能为了扶贫脱贫去走破坏高峰美好的生态环境的捷径,而是要做最好的生态产业来扶贫,要用原生态的品牌苹果帮助农民脱贫,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更是让我们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沈先云虽然在高峰种植苹果产业扶贫才6年时间,却迈出具有高峰特点的扶贫之路,实现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产销”的种植扶贫模式。他公司的种植基地现在已达1000多亩,实现了荒山坡变花果山的愿望。凡是种植基地的农民在基地工作,保证每天有100元的工资,一个月至少有2800元的工资收入。我在果园碰上一位正在人工割草的农民,聊起来他说,原来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辛苦下来,除了来去路费,吃用,所剩无几,现在家门前做工,按月结算工资,开销也少,一年也可存一两万元。不少农民也开始自己规模化种植苹果,公司便对他们培训种植技术,用科技扶贫。为了让贫困农民的子弟考上大学能够顺利入学,公司还决定,每销一箱苹果,就捐出10元钱助学。去年基地苹果第一次上市,以“苹果熟了”的品牌,高峰苹果销路大开,今年基地外种植苹果的合作社,已近4000亩,再过两三年,整个高峰品果种植面积肯定会超过30000畝。已经脱贫的高峰农民,再奔小康,不是问题。

沈先云说到这里,我见他拳头一捏,两眼闪出坚定自信的光芒。

高峰苹果,苹果的高峰——“苹果熟了”,正在从眼前的这片果园,走出禄丰,走出楚雄,走出彩云之南,走向大江南北……。

责任编辑:李军学

猜你喜欢

高峰基地苹果
石庆云
早高峰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
四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