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再优化 竞争实力新提升
2021-06-08
大力实施“机器人+”行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行动,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系统培育,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探索形成以应用为导向的机器人产业培育机制,为“十四五”时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机器人是智能装备的核心,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抓手。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大力实施“机器人+”行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建设行动,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系统培育,深入推进“机器换人”,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营造了良好产业生态,为“十四五”时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完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企业近300家,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基本形成集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整机、系统集成及周边配到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其中,机器人整机领域,集聚有钱江机器人、新松机器人、凯尔达机器人、伟立机器人、万丰科技等工业机器人企业,以及申昊科技、国自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企业。其中,万丰科技、钱江机器人两家企业已列入工信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关键零部件领域,有双环传动、来福谐波、恒丰泰等减速器生产企业,卧龙电驱、联宜电机、禾川科技等伺服电机生产企业,以及智昌集团等为代表的控制器生产企业。系统集成应用领域,集聚有厚达智能、舜宇智能、硕和机器人等一批工程服务公司。另外,在视觉传感器、轴承、齿轮、工装夹具等机器人周边配套领域已形成一定竞争优势。
着力推进“机器换人”,应用水平全国领先
近年来,浙江省以应用示范为切入点,实施“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政策激励、机制保障”的工作方法,激发企业需求,强化市场牵引,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11月,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10.3万台。在汽车制造、电力电子、橡胶塑料、电梯制造、家用电器等行业的冲压、焊接、喷涂、铸造、装配、包装、物流、检测等环节机器人保有量和应用水平较好,已形成50余个行业应用试点。龙头骨干企业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走在前列,形成了老板电器、万丰奥特等智能工厂和加西贝拉、怡达电梯等一批工业机器人应用典型案例。
着力加强技术攻关,“拳头”产品不断涌现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面向机器人领域,深入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积极对接落实国家重大专项,大力支持机器人企业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智昌集团的“高速高性能机器人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中大力德的“机器人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慈兴轴承的“工业机器人轴承”等项目得到了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如智昌集团开发的机器人控制器,性能可与国际一流的机器人控制器相媲美。
组织实施双环传动工业机器人高精密RV减速器产业化项目、申昊科技轨道交通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等个协同创新项目,推动降准备份升级为同准备份,破解“卡脖子”瓶颈。双环传动开发的高精密RV减速器在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开发形成自动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等首台(套)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着力建设创新平台,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浙江省机器人产业领域已布局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省级机器人产业联盟1个,杭州质检院等检测认证机构积极提供机器人检测认证服务,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機器人产业已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2个,钱江机器人、双环传动、万丰科技等企业已设立机器人研究院,推进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另外,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机器人研究机构,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一批省内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也在开展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相关研究,为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技术支撑。
着力打造产业平台,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浙江省基本形成以宁波余姚机器人小镇和杭州萧山机器人小镇为核心,温州、嘉兴、台州等地多平台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萧山机器人特色小镇已招引落户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钱江机器人以及西门子工业4.0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韩国机器人中心等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集研发孵化、生产制造、工程服务、总部经济、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产业格局。余姚以机器人小镇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国机器人峰会窗口作用,招引落户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此外,杭州余杭、嘉兴嘉善等地一批专业园区也在加紧布局建设。
着力推进开放合作,产业氛围日益浓厚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深入实施全球精准合作,激发地方平台、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活力,积极打造行业峰会,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行业峰会影响力不断提升。高水平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中国(杭州)国际机器人西湖论坛,中国机器人峰会会址已永久落户宁波余姚。
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推进。省内协会、联盟已与日本机器人工业会、韩国机器人振兴院等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
长三角产业链合作不断深化。疫情期间,积极参与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稳定工作,成立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合作组织,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合作、技术协同攻关。
(本文由浙江省经信厅投资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