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2021-06-08
冯秀勤:“要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加强多发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排查,将治理链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县级社会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省信访量下降28.5%。
“自建立县级矛调中心以来,全省各地以增强全局觀念、尊重地方实践、提高调解质效为宗旨,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浙江发挥了积极作用。”省人大代表、浙江现代阳光律师事务所主任冯秀勤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要“高水平打造平安浙江”,迭代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基层。冯秀勤表示,在推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过程中,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比如,目前矛调中心部门资源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矛调中心驻点部门各自建有独立的管理系统与工作平台,如政法一体化平台、法院平台、在线纠纷化解平台等。这些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并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共享,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也影响所收集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冯秀勤说。
同时,矛盾纠纷重化解、轻预防,“诉源治理”前端环节有所缺失。
“社会矛盾纠纷不仅在于化解,更在于预防。”冯秀勤认为,如果相关监管部门密切配合、端口前移,将有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但相关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畅通,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多方联动和事先介入。”
“此外,村、镇两级矛调力量不足,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矛调工作缺少长效机制,制度层面缺少立法支撑。”冯秀勤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改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建议》。
冯秀勤提出,要整合矛调资源,联通“信息孤岛”。“建立健全矛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不清、配合不力等问题,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分析研判,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加强各个平台共融共通,防止多头录入、重复录入,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要坚持预防和化解并重,以数字赋能将“诉源治理”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加强多发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排查,将治理链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多方协作,及时采取预警、引导、分流措施或监管执法处置,真正推动‘诉源治理落地落实。”
目前,全省各县市均成立了县级矛调中心,但机构设置没有统一标准,有与信访局合署办公的,也有政法委领导兼任矛调中心主要领导的等等。“从长远看,还要推进矛调立法,形成长效机制。”冯秀勤建议,从立法层面明确矛调工作的省级主管部门,明确矛调中心及相关驻点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而理顺县级政法委、信访局、矛调中心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当事人以没有文件强制要求为由,拒绝诉前调解,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基层化解。为此,可在立法中考虑明确‘调解先行措施,在矛盾纠纷进入复议、诉讼等程序前,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变‘诉调为‘速调,提高矛调工作实效。”
当前,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涉法涉诉问题、重点信访问题等“终而不结”的情况依然客观存在,部分人员对无理诉求仍重复跑、越级跑,义乌在越级访治理上进行了探索,出台了越级访教育训诫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建议从省级层面将该项机制纳入立法,帮助基层画好矛盾纠纷终结号。”冯秀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