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
2021-06-08
周 贊:“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计划。”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多方面挑战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产业数字化”,翻看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频频出现的热词,引起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赞的关注。
应用网络通信、工业控制、集成电路、新型传感器等技术,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2018年起,温州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促进传统产业和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升级。
“目前,温州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5%左右,机器联网率达到40%左右,‘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9.85,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已见成效。”周赞介绍。
然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挑战。
在前期的调研中,周赞发现,多数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强烈,但存在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的问题。“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数字赋能的深度和广度尚不充分。市场上的智能化、数字化方案大多是通用型解决方案,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个性化、一体化定制需求。“市场上的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业务服务商良莠不齐,缺乏行业标准,选择难度较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仍然较低,底层设备层和过程控制层无法互联互通,仍是“数据孤岛”。“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数据链尚未构建,应用空间亟待开拓。”周赞说。
数字赋能,让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速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周赞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诸多建议。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系统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计划。”周赞认为,要重点研究推动新基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科研创新、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周赞指出,要制定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构建促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框架,将信息技术与实体及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发展主战场,推动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等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提升,发展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结构升级。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推动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赋能进程十分重要。
周赞提出,要深入开展“两化融合”工作,推广发展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推进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两化融合,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
“围绕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布局平台培育、测试验证、企业上云、工业APP培育四大工程。”周赞说。
推进基础建设是夯实数字赋能、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的基石。
除多方面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外,周赞建议,利用政务大数据整合共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线上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探索推动数据分析和产业应用创新,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发挥政府、行业、社会三类数据资源汇聚效应,持续释放数据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