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46例临床观察

2021-06-08曲晓晓徐辉李众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红素

曲晓晓 徐辉 李众毅��

【摘 要】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胆红素水平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 两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较治疗前下降 胆囊收缩率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对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好效果 能有效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 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疏肝利胆化瘀汤;胆红素;胆囊收缩功能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 大部分患者是由长期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管梗阻所致[1]。患者通常伴随有腹痛、呕吐等症状 一般在饱食后发作 也可急性发作 如不能及时治疗 可能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甚至是胆管肿瘤 危及生命。西医临床常规药物、手术治疗整体疗效有限 且多伴随不良反应[2]。中医辨证论治 整体疗效较好[3]。疏肝利胆化瘀汤有疏肝、通络、健脾、利胆之功。本研究采用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观察其对患者胆红素水平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91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年龄35~73岁 病程1~6年;对照组年龄36~75岁 病程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4]内相关诊断标准 患者有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 可伴有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超声提示胆囊壁厚>3mm 发现胆囊结石或CCK-HIDA评估胆囊喷射指数<35%;中医诊断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5]内肝郁脾虚证 主症:胸胁满闷、腹痛欲泻、脘腹胀满;次症:倦怠乏力、晨起口苦、食少納差;舌质暗或淡胖 苔白或厚腻 脉弦或细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血液系统疾病;未接受其它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系统疾病;无恶性肿瘤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对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 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Dr. Falk Pharma GmbH 生产批号L19250A 规格:0.25g×25粒) 0.25g/次 2次/d 早晚各1粒;控制低脂饮食。两周为1疗程 连续治疗3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利胆化瘀汤 药用:金钱草30g 柴胡25g 赤芍20g 白术20g 陈皮、枳壳、当归、郁金各15g 佛手、甘草、川芎各10g。加水煎至300mL 1剂/d 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胆红素水平:于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空腹时静脉取血5mL 以全自动生化检测仪(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胆红素水平。胆囊收缩功能:于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超声检查其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及胆囊收缩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x±s)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红素水平 治疗前 两组胆红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两组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胆囊收缩功能 治疗前 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胆囊收缩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下降 胆囊收缩率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胆囊结石多发于中年女性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其发病机制多样 糖尿病、肥胖、饮食等只要能引起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胆囊结石 继而诱发慢性胆囊炎[6]。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部分会有慢性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隐痛 并会向右肩部放射并伴随有消化不良症状。西医治疗以溶石治疗为主 熊去氧胆酸胶囊能够增加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 并改变胆汁酸成分 能够抑制胆固醇生成并溶解胆结石中胆固醇 可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 松弛奥迪括约肌 起到利胆的作用[7]。但西医药物治疗疗效有限 且治愈后病情易反复 因此还需要寻找更为有效治疗方法。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 除新生儿外 大部分人胆红素水平在一个固定的范围 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胆囊梗阻 需要及时治疗[8]。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3个月后 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均下降 且观察较低 两组患者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下降 胆囊收缩率均较治疗前上升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较好(P<0.05) 表明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用于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效果较好 可有效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 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胆胀” 其病位在胆 且与肝、脾联系紧密 是由多因素导致肝胆失和 气机阻滞 不通则痛 治疗应以疏肝利胆、化瘀通络为主[9]。疏肝利胆化瘀汤方中金钱草可清利湿热;柴胡可疏肝解郁;赤芍可散瘀止痛;白术、川芎可活血健脾、止腹痛;陈皮可理气、健脾、化痰;枳壳、郁金可消肿、理气、解郁;佛手可舒肝健脾;甘草调和诸药[10]。诸药合用 共奏疏肝、通络、健脾、利胆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柴胡、金钱草功效广泛 可改善患者肝胆功能 其内多糖成分有助于排出结石[11-12];赤芍、白术、当归改善血管循环 调理患者脾胃功能[13-14];川芎、郁金可促进胆汁的分泌 改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 其挥发油成分还可作用于肝细胞线粒体 促进其恢复 保护肝脾功能[15-16];陈皮可消除油腻 缓解患者餐后消化不良 其还具有一定滋补肝胆的功能[17];枳壳有消痰、消炎的作用 其内挥发油及黄酮苷等物质还可促进保肝利尿 降低胆红素水平[18];佛手可作用于肝、脾、胃 对于一般的消化不良、胸闷有较好的效果[19];甘草护胃和中 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20]。

综上所述 疏肝利胆化瘀汤结合常规西医疗法对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有较好效果 能有效降低患者胆红素水平 改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专家共识(2011)[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1 10(1):14-19.

[2]孙跃明.消炎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4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 28(1):48-49.

[3]孙晓.柴胡四黄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  2017 37(10):1015-1018.

[4]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4年 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 2015 31(5):292-296.

[5]张声生 赵文霞.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4(4):241-246.

[6]毛艳平 张能平.利胆排石汤辅助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及对胆汁成石成分、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現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4):72-74.

[7]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16-517.

[8]孙秋红 文俊.硫酸镁对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红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06):784-786.

[9]赵登科 赵彩霞.疏肝利胆通泄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初步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 20(5):633-634.

[10]严舒 李生茂 张光年 等.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 2019 37(8):111-114.

[11]孙晓卉 张量.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0):52-55.

[12]黄彭 曲佳琳 常乐 等.金钱草治疗胆囊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房 2019 30(9):73-78.

[13]董国菊.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 2017 10(9):1157-1160.

[14]张晓娟 左冬冬.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18  35(6):101-106.

[15]韩炜.川芎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7 5(9):1341-1349.

[16]俞献文 陈琼芳 王钢 等.桂郁金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 34(7):261-263.

[17]李卫霞.陈皮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0):1521-1522 1555.

[18]李陈雪 杨玉赫 冷德生 等.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2):158-161.

[19]张思荻 杨海燕 曾俊 等.佛手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8):3510-3514.

[20]李想 李冀.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 2019  51(5):81-86.

猜你喜欢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知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