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课后练笔实现读写双赢

2021-06-08王家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杜甫题目

王家佳

摘 要 教师重视并有意识地去设计、操作课后练笔这一环节,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表达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中课后练笔的实例,从抓关键词、联系生活、评头论足、玩转改写4个方面谈谈如何让课后练笔真正起到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后练笔;作文教学

不同于课堂作文教学,练笔训练一般来说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它没有非常明确的写作内容或写作对象,故不能算是正式的写作教学。基于课后练笔的这些特点,学生在练笔中往往更放松,也更愿意投入到这种练习中来。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轻松写作,鼓励学生多多表达,爱上表达,让课后练笔成为课堂作文教学的有效补充,真正地为课堂作文教学助力。怎么才能让课后练笔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读写双赢?以下就四种不同类型的课后练笔,结合笔者课后练笔的实例来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索。

一、抓关键词,深入解读

课后练笔源于课文,课文内容是练笔的重要源泉。没有对文本细节的细致解读,课后练笔就失去了可以依托的根基。当然,课后练笔的完成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理解的程度。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写尽了家国之痛,民生之哀。笔者抓住“归来倚杖自叹息”的一个“叹”字,让学生体会诗人真正叹息的可能是什么?为此,笔者出了两个题目:《解读杜甫的“叹息”》和《“叹”的深意》,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课后练笔。学生也是感受颇深,有的说杜甫叹息自己,茅屋被破;有的说杜甫叹息穷人,生活无依;有的说杜甫叹息战乱,兵祸连连;有的说杜甫叹息社会,何见光明…… 通过这个练笔,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种“叹息”,它已不再是一种对个人得失的哀痛,更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的体现。

又如《孔乙己》,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最喜爱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说创作《孔乙己》这篇小说意在描写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意在唤醒我们失落的同情心。学习这篇小说,笔者抓住一个“偷”字来做文章,围绕“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孔乙己偷的结果怎么样?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这一组问题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并布置了《谈谈孔乙己的“偷”》这样的题目来引出学生的思考,学生各抒己见:偷是因为穷,穷却不劳动,还要买喝酒(好喝懒做);偷东西被人嘲笑(人情冷漠);偷东西被人打(封建社会的罪恶);偷叫人又怒又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看,以一个“偷” 字为切入点,小说的主旨也渐渐明晰了。

二、联系生活,感悟体验

在教学课内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适时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迁移情感,抒写个人的感悟和体验,让课内文章的学习最终指导现实人生,这也是阅读的一种意义。

如在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我们发现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是笔者布置了《忠言未必逆耳——小议邹忌的说话艺术》这个题目,通过这个练笔,学生复习了课堂内容,再次加深了对“设喻说理”这种劝说方式的印象,同时联系实际,也明白了有时候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敬业的职业操守和对学生真诚的关怀、求实求真的精神以及无国别歧视、无民族偏见的学术理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学生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所以,课后,笔者布置了《漫话师生操守》这个题目,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文字中,笔者感受到了如果能有一个不传播偏见与仇恨的教师,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幸事。

三、评头论足,大胆思考

如今的语文课堂是思维的课堂,是审美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课堂上,让学生充足地阅读、充分地思考、大胆地思想,再通过课后练笔这方阵地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

如《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塑造极具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除了研究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权贵的走狗”形象,其实细读小说,我们发现赫留金表面是个受害者,其实质也是“人模狗样”,于是笔者布置了《可怜?可鄙?可悲?——我看赫留金》这个课后练笔题目,引发了学生对赫留金这个人物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的确,人性是复杂的。

又如《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它的寓意似乎已是约定俗成、不可更改。但事实是如此吗?在课上笔者引用《论语》和《庄子》《列子》中的内容,让学生去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基本区别:儒家重自我,要求人担当,是一种社会责任;道家重自然,要求人超越,是一种生命境界。再拓展了解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以此重新审视杞人的形象。之后笔者布置《重审杞人》这个课后练笔题目,一起探寻杞人忧天的真正原因,并肯定其探索精神和忧患意识。同样的《愚公移山》,也可以设计《愚公“愚”不“愚”?》的题目,引导学生从另一面去探究“愚”的内涵。很多时候“愚”并非是贬义词,也许它代表了一种独立自守的精神状态,相对于机巧和圆滑,也许“愚”是更令人尊重的朴素与本真。相信这样的课后练笔定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有时候能思想、敢思想本身就是可贵的品质。当语文能思想的时候,语文课堂就变成了师生的精神殿堂。

四、玩转改写,运用创造

改写型练笔首先要求学生读懂原文,基本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脉络等。改写文本能够帮助学生从相对呆板的课文分析中走出来,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看课文,让学生尽情发挥,生成丰富的想象和灵动的思维。

如《林中小溪》的作者普里什文作为大自然的诗人和文人,他爱自然的一切,爱一切的自然。他的作品中始终荡漾着浪漫的诗情。从溪水的奔流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固然是学习的重点,可文中的诗情不也是一种清新的教学范本?若有一种方式能让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世界,去发现自然的情趣,去找到富有活力的生动表达,去触动纤细灵敏的神经,去引动孩子们的少年诗情,去感同身受作者对于生命的热爱,也许这节课会给我们彼此一个全新的感觉。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一個课后练笔活动:寻找文中富有自然情趣的描写,将它们整理一下,并从中挑选你比较喜欢的,以它们为素材改写原文成一首自然的小诗。收上来的作品令人惊喜,“小鸟已经回家,小溪还在与风赛跑”“云杉和白杨树的种子漂浮,他们约好,要一起去旅行”“那水,是森林跳动的心”等等,这些富有童真童趣又无比活泼生动、干净清洁的表达让人心生欢喜。从这次课后练笔中,我发现,没有人不喜欢美妙的表达,学生心灵深处的诗情总在等待着富有智慧的老师去唤醒、去点燃。

课后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所谈四种,还有探究型练笔《〈桃花源记〉结局的意味》;续写型练笔《于勒回来以后》;比较型练笔《疯癫的举人与落魄的童生——〈范进中举〉〈孔乙己〉比较鉴赏》等。

总之,当教完课文后布置课后练笔成为教学习惯后,学生也习惯了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写点什么,作点有意思的表达。渐渐的,学生不再害怕写作,甚至有了想要表达的愿望。有读必有思,有思必有得,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么逐步形成了。当然课后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好多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招数,笔者这里也是抛砖引玉了。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锦荷中学]

猜你喜欢

孔乙己杜甫题目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杜甫改诗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杜甫与五柳鱼
追根求源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