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美育资源育潮乡乐娃
2021-06-08张敏玉
张敏玉
摘 要: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以潮乡美育资源为源头活水,以水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逐步创生并实施了《少儿潮乡水墨》拓展性课程,以此来达成“以美育人”之美术课改目的,助力潮乡乐娃的培育。
关键词:少儿潮乡水墨 以美育人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地处观潮胜地——海宁盐官,这里有着举世闻名的钱江潮。浩瀚的钱江潮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以及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林立;“潮神祭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鱼鳞海塘”“钱江观潮”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塘江海塘(海宁段)及海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塘江海塘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奔涌的钱江潮撞击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和涌潮诗篇。钱江两岸还涌现出了蔡元培、王国维两大先驱级美育大师,美育资源异常丰厚。如何引导学生走向身边足以震撼其心灵的潮乡文化,获得美好心灵的培育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以潮乡美育资源为源头活水,以水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逐步创生并实施了《少儿潮乡水墨》拓展性课程(图1),以此来达成“以美育人”的美术课改目的,培育潮乡乐娃。
一、高处站位:课程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水墨学习内容
当下水墨学习的内容,主要停留于传世名作的欣赏与临摹复制层面,学习内容主要局限于《芥子园画谱》等旧时代的课程上,关注的主要是描摹古代的亭台楼阁和人物风貌,远离了学生可感可触的周边生活,与时代鲜活的气息严重脱节。为此,本课程的开发重在立足当下,积极体现潮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人文特点,将学校周边最具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的钱江潮引入课堂,让水墨表现的内容可视、可感、可触,从而切实拓展了水墨学习内容。
(二)有利于自由放飞美的心灵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当首先解决一个美盲的问题。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价值是培养一个个热爱美、创造美的心智自由的人,一改传统美术学习仅仅关注美术技能的刻板训练做法,积极引入“项目化学习”这一新颖学习方式,导引学生带着项目问题,走向身边的潮乡,展开探究,进行速写,在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切身行动中,放飞美的心灵。
(三)有利于传承潮乡非遗文化
传承中华非遗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小学生这个层面来说,传承潮乡的多元“非遗”文化,其最重要的并不是解决工艺技术,而是要在情感上接受它,在生活中关注,并掌握运用水墨的语言、速写的笔调、调查的文字等,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感受的方法。为此,本课程从多个维度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图2),来打通课堂内外,链接历史未来,导引学生在传承与创意中活态传承非遗。
(四)有利于培育家国乡土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其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课程立足乡土,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周遭生活,通过“水墨文化”和“潮乡文化”的双重熏陶和滋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来引导学生产生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积极价值观,使之逐步成为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前瞻引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人只有当具备审美能力时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审美素养是其心灵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公约数”。本课程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对自然、社会、文学、艺术等审美过程中获得对美的感受、发现、热爱,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捕捉到的美的形象及情感,获得审美素养的持续提升。
(二)助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非遗文化需要在其生成发展的環境,通过多样活动进行保护和传承。本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身边海潮,并尝试运用水墨这一极具视觉美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围绕多个非遗文化传承点进行创意构思与大胆实践,并将成果进行特色化展示与全方位推广,助力潮乡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三)展开基于跨界的项目学习
社会呼唤心智自由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绘画创作当转向由他们自己带着项目主题自主探究,彰显自我的绘画创作才能,凸显内在的情感与思想。本课程引导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综合运用各学科所学以及生活智慧解决问题,发展情感沟通力、思维变通力、文化探究力、闲暇生活力和做事的合作力,提升跨学科学习的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品质。
(四)推动孵化创意的水墨创作
“孵化”是一个用心孕育的生长过程。本课程积极推动“孵化创意的水墨创作”,让创意成为本课程水墨学习的特质所在。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调动其多种感官和个性思维的积极参与,使之不断经历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的历练,激发、派生出多样化创意,创生出别具一格的潮乡水墨作品来传情达意。
三、精准定向: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学审美——带着项目,学会审美
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之美、文化历史之美、周遭生活之美、诗词歌赋之美、个性创意之美,进而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切实提升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二)探水墨——聚焦水墨,敢探善创
学生在对“潮乡中最具有文化意义和水墨符号特征的事物”的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过程中,积极探索水墨表现的新媒材和新方法,提高了探创能力和水墨表现能力。
(三)传非遗——直面非遗,活态传承
学生通过实地采风、水墨创作、展览布置、诗文诵读、社区联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宣传潮乡特有的非遗文化,为其活态传承助力,真正成为了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文化使者。
(四)润乡情——潮乡探潮,润泽乡情
学生在深入探访、个性创作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潮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树立了建设美好家乡的远大梦想,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五)提素养——学会创新,敢于实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变通力、文化探究力、闲暇生活力、做事的合作力和创意实践力,提升了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了跨学科学习素养。
四、系统架构: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模块设置,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弄潮水墨
本课程从“艺术之潮”“历史之潮”“自然之潮”“文学之潮”“未来之潮”五个角度对“潮文化”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提炼,设置了“名画临潮”“文史探潮”“生活写潮”“诗文画潮”和“科幻创潮”五大模块23课时(图3)。这五大模块属于并列关系,在学校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模块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加入切入,展开自主的水墨学习之旅,满足其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赏创结合,有利于学生审美创作联动提升
欣赏、创作是美术学科最本质的两大活动。本课程中,教师精心选择了富有美感的生活和艺术图片,开辟了“赏画说画”“画中悟艺”等区块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还开辟了“创作实验室”“拓展行动”等区块明确了创作要求,引导学生个性化创作,启迪学生展开跨学科拓展学习与实践。通过赏创结合,来实现学生审美与创作能力的联动发展。
(三)注重学导,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项目学习
本课程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方式的双重改变。教师直面真实存在的教学问题,不断开发出适合本课程学习的项目活动,通过项目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自主探究力,使水墨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研发的课程,专门设计了一本学生活动手册,作为学生展开项目化学习的导引,有利于学生在自主选择创作项目主题,展开采风速写、探究调查和试画创作中,提高自主的、项目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分类推进:课程的学习方式
本课程根据在校创作学习和外出采风探究的不同,将学习方式分为常态化、项目化两种,其操作方式如下:
(一)常态化教学流程
1.审美感知。我们只能用眼睛来看世界吗?美国盲聋人作家海伦·凯勒用触觉“看见”了生活的美好,发现了正常人没有发现的美。可见,眼睛只是“审美”的器官之一,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上的各种感官,在看看、听听、说说、摸摸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知,切实提升审美力。
2.尝试表现。尝试是学生探寻世界奥秘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亲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水墨大胆表现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主观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原初认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欣赏理解。教师的适度导引,为学生指向更为美妙的前行方向。欣赏自然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品读诗文,感悟文字间的韵律之美;解读历史,感受其厚重的人文内涵;观察演示示范,学习水墨的基本方法;欣赏名家名作,感悟水墨的高雅之美。
4.二次创作。学生在欣赏、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喜欢的水墨语言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二次创作,来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潮乡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规划潮乡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项目化教学流程
在外出考查、探究的学习中,结合探究卡,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
1.选定项目。项目式学习必须要有真实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学生相关,并且真实存在。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主题,也可以是小主题。学生根据具体的课,在开放性问题驱动下选定自己喜欢的项目。
2.制定计划。学生选择项目后自由组团,教师根据人数多少、能力高低进行适当调整,以此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员协商后,进一步明确选题和职责分工、具体的完成时间和展示交流的方式。
3.活动探究。开展多样的艺术探究活动。如搜索网络资源,上网查询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制作成PPT或者文本,在组内交流。如开展实地采风,组员进入展览馆、观潮公园、名人故居等进行采风,利用相机、速写进行记录,找寻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用水墨方法表现的独特一角。如进行实践试创,运用多样的媒材和水墨方法进行尝试表现。
4.主题创作。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个性化创作,创作前教师适当介入,助力学生适度提升。小组策划作品展示方式,可以PPT演示,可以布置展览,可以现场创作,可以送画进社区,倡导学生运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项目作品展示。
5.反思评估。师生围绕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并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学生在《少儿潮乡水墨》拓展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历代潮文化中所蕴藏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文学之美、科技之美、思想之美、创意之美,感悟到了潮乡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探究意识,成为了一名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有家国情怀的潮乡乐娃。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