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恩经典著作蕴含的生态思想价值分析

2021-06-08李文文

学理论·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危机当代价值

李文文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创生于工业社会的早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忧患意识。发掘和整理这种生态忧患意识,无论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而言,还是对于反思当今社会生态问题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立足于经典原著,分析其重要的生态思想,为正确应对生态危机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总的来说,要以马恩生态思想作为基本指导,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方式,重在从现实和人本身出发,尊重自然,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思想;生态危机;当代价值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就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历程而言,人的认识经历了协调与冲突以及应对矛盾冲突的过程。由于人自身所掌握的工具的增多、技术的应用、自身意识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出现问题,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显现。就人所普遍面临的生态问题,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观念出发,从人与自然的相对性地位关系加以认识,为当下社会普遍的生态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角度赋予理性思考,从理性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建立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基础之上,经历了从提出、认识到逐步深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从而得到了系统的阐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论述了有关生态思想的内容。马克思说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34这里阐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和先在关系,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也是人存在的先在基础,人的存在与发展立足于自然,没有自然的存在,人和社会也将难以存在。就像他所说的:“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1]31人类要在社会中生存,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来满足其生存需求,这就须与自然发生联系,因为这一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提供的基本的物质资料,即人的物质生产是在自然之中进行的。自然给予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生产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没有自然,没有自然提供的物质生产基础,人类什么也不能创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根本无从开展,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实现是由自然提供的。

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走出来并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创立。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丰富了生态思想的内涵。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在现实性上,首先论述了人的本质问题。他说道:“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2,明确了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1,论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明确了人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人的生态思想,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存在与发展处于自然中,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也在影响自然。自然也正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才有了现实性,才是现实的关于人的自然。也就是说在看待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从实践的、现实的自然的人的角度分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就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3]67。“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3]79。人要实现在自然中的生存,进而实现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须得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物质资料生產离不开自然提供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因而自然提供给人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料,构成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人的改造自然、创造社会历史的活动,是在自然中进行的,与人的物质生产相联系。这表明了自然在人类生活、历史发展中占据的支配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是生态思想的明确化的阐述,也是其生态思想的深化,明确了人对自然任意征服的行为最后会报复到人类自身,深化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识。首先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入手,他认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4]158这里就说到了人所固有的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但他还说道:“但是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而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158从这得知,人类自身能动性具有有限性,人类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地支配自然,自然是占据支配地位的。基于自然支配地位的认识,恩格斯提醒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应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合理改造自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论述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下,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过程。在谈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生产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汇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的物质交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5]579这里马克思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城市化和资本扩张,以及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生产方式带来的与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危及了人的身心健康。从这看来,马克思认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问题,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置于自然和人可承受的限度内,这对现今社会的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二、生态危机问题解决之路径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立足于社会现实,展望人类未来发展,为之后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路径。

1.人类相对性地位的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马克思主要叙述了人与自然的先在关系。自然是人的先在基础,没有自然的存在,没有自然提供的物质生产资源,人的存在无从谈起。因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是相对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人本身出发,认识人在自然中的相对性地位。转变人的生态观念,认识到自然孕育着整个社会中的人类,但自然所能提供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有着有限的修复能力,一旦超过自然可以承受的限度,自然将以灾难的形式来回报整个人类社会。因此,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类,应该认识到自身在自然界中的相对性地位,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使之适合于人类本身的根本发展需求。

2.实践理念和实践活动的转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不外乎是从人的实践和现实性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表述。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活动组成了人的现实关系,而人的实践活动影响自然,自然也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谈及了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实践理念和实践活动,才能使自然与人和谐发展。当下面临的生态问题,要我们从正确的实践理念和实践活动出发,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以自然的承受为限进行基本的物质生产。从人类现实关系角度出发,改变人类不合理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活动,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生态思想的表述从人类自身开始。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有生命的个人的生存,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行所需问题以及其他需求的满足,而这些需求的满足仅仅靠自然界所提供的现成的资源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这种物质生产活动是基于对自然的改造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也是必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前提。而人类的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为了更高需求的满足,人对自然的认识发生变化,加深了改造程度,对自然的索取也不断加剧,忽略了自然给予人类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最终导致生态问题严重化。当下生态问题的解决,夹杂着人类生存与更高需求的矛盾。在人类生存发展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得遵循自然固有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在自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这样,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有保障,自然又能够给予人类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实现自然与人的双向发展。

4.自然支配地位的认识转变。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明确表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虽能运用自身固有的能动性改造自然,但自然仍处于支配地位,人类不合理的物质生产活动使得自然以灾难的形式报复人类。这从一定意义上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应合理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生态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思想上认识自然的支配地位。没有自然的存在,没有自然提供的物质生产资料,人类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从何而来,更别提人的更高的发展需求。在这里,人类中心主义是行不通的,一味以人的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对自然任何不合理的改造活动终究威胁人类的生存,从根本上损害人类自身。因此,人类的固有的能动性活动应遵从自然支配地位,认知到自然有限的修复与给予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5.应对生态危机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生态危机的表述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上。主要是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物质生产,造成资源紧缺和环境破坏,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受到挑战,威胁着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应对生态问题,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置于自然可承受的限度内,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的物质生产活动。这在现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合理运用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一些环境难题,实现环境保护与科学技术的双向发展,促使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探索落实到实践当中,正确应对生态危机,实现人与生态自然的协调化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态哲学思想,对于人类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立足于人类自身发展。马恩生态思想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考察,对其生态思想的启示分析,须立足于社会发展中的人这一特殊中心。人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的核心,人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正是有了人类的改造和实践活动,才创造了人类的历史,社会也就产生。社会也为人的存在提供了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因而人与社会是相互的。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基本的物质实践活动应以自然环境作为必要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与社会是统一的整体。人们的生存发展问题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保护似乎是一个两难问题,人们要想在社会之中生存,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就不得不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追求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损害了人类自身利益,不仅给当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威胁,也损害了后辈人的发展利益,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个角度上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人的自身发展,明确提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保护,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自然才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永恒的、可持续的资源基础。

2.从对立、对抗到和谐的发展道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得知,主要经历了从对立、对抗到和谐的这样一条道路。人类最初从自然中分化出来,因自然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人的自身能力不足,人是相对处于弱者地位,人與自然就处于一种屈服的关系之中。人类如同动物一般服从自然界的统一控制与安排,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只是简单地用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因而,这一时期人对自然还是处于敬仰的状态。伴随着人所能掌握的工具增多,能够运用更多可得到的工具进行物质生产,满足了人的更高的需求。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使其适应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状况,渐渐走向了对立。人所能利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人类主体的能动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人类不断试图对自然做出改造,改造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走向对抗性。在这一对抗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开始面临严重考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为对自然界不合理的改造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的资源、生态问题,已经开始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这时,处在寻求更高发展层次中的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改造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性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危及,人类试图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挽救,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路径,并力图从当下现实出发,立足于理论与实践,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

3.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认识。主体与客体的概念就是来自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哲学观点。他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分析采用了中介一词,认为主体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而客体是可感知的、一切存在的任何物,主体对客体发生作用须得通过中介,在不同事物状态中,主客体的关系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对于生态关系的认识也是如此,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不是永恒的。人虽然可以作为实践主体,能够利用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作为客体,提供着满足人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但这种主客体关系不是永恒的,随着自然事物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自然反过来作为主体制约着人类客体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的统一。人类须正确认识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恰当地处理这种主客体关系,为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四、结语

以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作为论述的基础,对于生态问题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启发性的意见。对于生态危机,借鉴马恩的人与自然的观点,从不同的方面给予可行性建议。结合人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转变人的不合理的观念,转变不合理的实践活动,深层次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传统的主客二分的观点中抽离出来,认识到人在自然中的相对性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生态危机当代价值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