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概念更直观

2021-06-08邓培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正数负数平均分

邓培红

《认识负数》是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负数,笔者用形象而又直观的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就“班”取材,引入教学。对小学生而言,负数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开课伊始,笔者从班级卫生打分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首先,笔者出示六(1)班、六(2)班上周的卫生评分——六(1)班做得很好,在平均分上奖5分;六(2)班做得稍差,在平均分上扣5分;然后,请学生回答“应该如何给两个班记分”。大部分学生说在平均分上加5分,就是六(1)班的卫生评分;从平均分中减5分,就是六(2)班的卫生评分。笔者相机抛出新问题:“如果将平均分看作0,又怎么给两个班记分呢?”学生议论纷纷,但都无法准确记分。于是,笔者顺势引入负数:“如果将平均分看作0,六(1)班得5分,可记+5分;六(2)班只能得负5分,可记-5分。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认识负数吧。”这样的引入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每一名学生都亲身经历过,便立即对负数产生了兴趣。

从生活中取材,准确理解。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负数,笔者先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对于负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学生说“为什么要有负数”,有学生说“负数怎样读、写”,有學生说“负数和正数有什么区别”,不一而足,这些学生想了解的内容正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负数的意义,有学生说自家的车库位于地下一层,因为地面是地上与地下的分界处,地下一层可用“-1”楼标示;有学生说低于0摄氏度的气温可用负数表示;有学生说既然正数用“+”表示,负数就可以用“-”表示。从生活实际取材,学生很容易将生活常识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更直观地理解负数。

从学生中取材,突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出示班里五名学生的身高:王林身高165厘米、刘鑫身高155厘米、李子涵身高150厘米、曹剑身高145厘米、杜芸身高140厘米。接着,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问题:1. 如果以杜芸的身高为标准并看作0,其他4名学生的身高在数轴上怎么记?请在“数轴一”上表示出来。2. 如果以李子涵同学的身高为标准并看作0,其他4名同学的身高又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请在“数轴二”上表示出来。3.想一想,曹剑同学的身高前后两次记录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数轴表示和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看出:如果将杜芸的身高看作0,0在这里就是一个标准,其他4名学生的身高与杜芸的身高比,都在0的上面,可用正数表示;如果将李子涵的身高看作0,0在这里也是一个标准,其他4名学生的身高与李子涵的身高比,王林、刘鑫比李子涵高,可用正数表示,而曹剑、杜芸又比李子涵矮,可用负数表示。最终,学生明确:选择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比0大的是正数,比0小的是负数,而0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巩固所学,笔者又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负数有关的素材。学生非常踊跃,找到了很多与负数相关的生活材料,比如,温度计上0刻度线以上的数为正数,0刻度线以下的数为负数;奶奶的存折上,存一笔钱用正数记录,取一笔钱用负数记录;地图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等等。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正数负数平均分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学好乘方四注意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