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教学:意蕴、价值、路径
2021-06-08郭青松何益霞
郭青松 何益霞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材内容既注重不同学段知识的梯度联系,又注重各单元内部的整体联系。因此,教学中采取单元整合教学,对科学合理地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一、单元整合教学的意蕴
单元整合教学,是对教材单元内所有文章进行系统化分析、整合式教学的模式,每节课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精准教学,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内容不限于单篇课文,力求课内单篇与课外组文及整本书阅读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又注重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单元整合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教学,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量的增加,从课内到课外构建一体化的阅读体系;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内容或形式上的)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三是习作能力的提升,注重构建序列化的习作体系。
二、单元整合教学的价值
单元整合教学区别于传统单篇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兴趣的激发。单元整合教学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伴协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建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喜欢挑战,任务式、问题式的学习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习得的效度。单篇教学往往很少考虑单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文章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单元整合教学,注重从单元整体着眼,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将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整合,让学生学习得更具深度。
三是思维的深广。单元整合教学着力构建“1+X”式的阅读教学体系:“1”指的是统编教材中某一单篇文章;“X”既包括由教材选文的单篇文章扩展的同主题文章,也包括采取同一阅读方法的整本书阅读。这种阅读教学体系从教材内容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扩展,强调运用比较阅读、扩展阅读和深度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拓展。
三、单元整合教学的路径
路径是整合教学思考的方向,是整合教学的指南针。单元整合教学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文体特征
统编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编写时更加注重同一文体的组合。阅读教学,其实质是对某一特定文体文本的解读;基于文体特征展开的教学,教学目标更清晰、明确,教学任务也容易完成。因此,教学单元文章时,了解单元文章的文体特征尤为必要。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备课时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神话?神话具有怎样的文体特征?”等问题,如果对神话的文体特征不了解,教学时往往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脱离教学目标。神话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是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未知现象无法解释,只能通过想象创造相关的故事,达到自圆其说的目的;神话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语言表达独具魅力。基于此,备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民间文学得以世代相传,主要靠人们的口耳相传,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转述神话故事呢?神话故事人物形象崇高,如何设计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概括人物形象?神话故事语言表达独具魅力,如何让学生更精准地品析文中语言的神奇之处?备课时,教师围绕这三个方面思考,教学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2.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是人文主题,二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慣。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设有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的训练要素。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每个课后思考练习题都围绕单元训练要素展开,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神话故事”单元,其语文要素是:(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结合神话文体特征,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借助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情节,学习讲述故事;二是品悟语言,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是学习尝试改编、续编或创作神话故事。
3.以任务目标为抓手
评价一堂课的效率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采取适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有乐趣。
单元整合教学,注重从单元整体出发,力求一课一得,乃至多课一得。对小学生而言,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熟读课文,积累语言,是教学的关键。教学前必须让学生自主预习,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以上述“神话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任务目标实施教学,用两课时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任务一:运用多种方式,以朗读、想象为主,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关键词,理解神奇;品读句式,想象神奇”的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崇高形象。任务二:梳理故事,讲述神奇。采取“运用插图,讲述故事;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讲述故事;针对重点问题,讲述故事”的方法,在讲述故事中提升言语表达能力。任务三:借助表达,尝试习作。从“关注人物形象、绘出故事情节、写出奇特语言”入手,展开想象,自主习作。任务一与任务二的教学,分别使用两个课时,将单元内的文章放在一起系统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整合;任务三是在任务一与任务二学习的基础上,将学习所得迁移运用,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整合。
4.强化比较阅读
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个体系层层递进,暗示了比较阅读。教学“神话故事”主题单元时,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段群比较阅读,将《梵天的一日》《海南黎族大力神》《盘古开天地》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其创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也可以采用篇群比较阅读,将主题丛书中《梵天的一日》《门巴族“猴子变人”》《海南黎族大力神》与教材中的《盘古开天地》四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四篇文章在创作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比较阅读后,要求学生结合学习所得,展开想象,创作一篇神话故事,完成本单元习作;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印度神话故事》《北欧神话故事》等整本书,阅读后相互交流,比较不同国度神话故事之间的异同点。在不断比较阅读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鉴赏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单元整合教学是基于单篇阅读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形式的藩篱,可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作者单位:麻城市英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