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21-06-08吴花平
吴花平,向 颖
(重庆理工大学 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 重庆 400054)
一、引言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的资源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由国内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各大集团企业纷纷扩大经营规模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在集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由于子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子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财务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协调效率变低、管理成本高企等典型的“大企业病”症状日渐凸显,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集团企业急需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战略决策支持的管理会计转型,以全局性的视角为企业提供决策服务,以便帮助企业管理者应对复杂的不确定环境[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以下简称FSS)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重大突破口,各大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FSSC)实现业财融合战略性转型。相较于传统财务职能的分散,FSS以“流程再造、集中核算、建立标准、共享服务”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企业的财务报销、资金收支等工作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图文转换等信息技术支撑下实现了自动化与信息化,成功解决了当下集团企业机构众多、部门重置、资源利用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2],减少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基础,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资金运行下,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大的价值[3]。
但是,要实施FSS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巨额资金,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组织、人员、流程、系统、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变革,给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带来了挑战。企业业务人员、财务人员需要时间再学习以适应新型财务系统,并且现代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财务共享系统也需要不断升级才能满足企业信息管理需要。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对实施FSS的收益回馈机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4-5]。《2018年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建设FSSC的企业中有45.33%的大型企业效果不明显,这也佐证了FSS实施企业面临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作为企业业财融合的重大战略投资,FSS实施能否显著提高企业绩效,成为了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目前,关于企业FSS实施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多为个案描述和定性分析类,实证研究成果极其匮乏且不全面。于是,以我国已经实施FSS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简称PSM)结合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简称DID),实证研究FSS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FSS实施与企业绩效
根据资源共享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FSS这种创新服务模式基于“资源共享—战略—竞争优势—绩效”的逻辑框架,使分散形式的服务标准化,将人、事以及费用融合贯通[6-7],企业通过实施FSS,将拥有闲置资源的部门与需要该资源的其他部门人员在同一时点进行匹配,从而实现资源跨部门随时随地共享,防止出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使企业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部门的需要,以形成战略优势,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具体而言,FSS这一新型组织管理模式与其他的互补性基础资源如ERP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企业原有财务管理流程进行自动化、流程化再造,横向贯通企业的业务系统,实现了与客户、供应商的无缝衔接,打造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控制[8-9]。如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以及时掌握产品的上游供应商供销水平,掌握市场上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状况,从而实现以需定产,合理控制企业库存,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绩效。除了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外,企业实施FSS还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10], FSSC如同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企业管理者通过在资源池里面提取过去经营的财务数据,预测企业下一个完整的资金周转期,再根据年营运资金需要量,预测确定企业的资金最佳持有量,加快资金流速度,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效率[11],使企业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规范化流程使企业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本文将企业绩效定义为兼顾经营效率和经营结果的经济效益,经营效率用营运绩效进行衡量,经营结果用盈利绩效来衡量。通过实施FSS,企业整合了物资、资金等业务系统,统一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优化了现有的财务处理流程,使企业的成本降低、资金周转期缩短,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减少了人为的疏漏和失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统一。而盈利绩效影响需要结合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影响,由此FSS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应是先对企业的运营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绩效,即FSS实施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FSS实施与企业绩效之间影响机制的核心逻辑关系可以简单描述为:“FSS实施—财务流程再造—资源共享—运营效率—竞争优势—盈利能力”[12]。由此可见,实施FSS对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1和假设2:
H1:FSS实施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H2:企业实施FSS对企业运营绩效比盈利绩效的作用更明显。
(二)FSS实施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时滞性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FSS实施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其搭建需要大量高成本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聘请FSS实施咨询顾问、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咨询及实施费用投入,除了这些显性成本以外,还存在其他隐形成本,如系统的日常维护费以及对员工的定期培训费用等,这些固定成本的增加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绩效短期的降低。并且FSS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FSS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组织管理等,而我国FSS起步晚,对FSS实施的问题认知水平和经验积累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研究认为我国FSS实施存在的问题,如项目实施周期长,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投入和调整,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因此FSS实施只有在与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融合之后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13]。但从长期来看,随着FSS与企业的业务流程融合适应,企业各部门人员对FSS的运作更为熟悉,FSS实施前期的固定成本被逐渐稀释,FSS在运作中也会凸显其优势,契合企业需求,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在企业实施FSS的短时间内,企业绩效无显著上升甚至下降,但在企业实施FSS一段时间后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三、研究方法
倾向评分匹配法提出者是Rosenbaum和Rubin,这一方法最先被用于生物统计学领域,后来逐渐被推广开来,该方法虽然同样是给实验组匹配对照组,但它与传统的异源配对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可观测的多个维度的变量值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浓缩为一个因子即最终的倾向得分(Propensity Score)。引入该方法可以更系统全面地综合衡量企业实施FSS的影响因子进而匹配出更为精确的对照组。具体的步骤为:1) 选定实验组,即在2004—2016年实施FSS的上市公司;2) 通过可观测特征值,利用Logit回归模型,用是否实施FSS这个变量对上一期影响企业实施FSS的可观测变量,通过逻辑回归给实验组匹配出在样本期间内未实施FSS的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参与组与对照组在可观测变量上的相似性,更准确地为实施FSS的企业匹配未实施FSS的企业;3) 通过平衡测试来检验匹配的有效性。另外,由于样本实施FSS期间不同,为此我们参照Armstrong等的做法,为实验组匹配对照组,具体为:将每个样本公司从其上市当年至2016年,通过上一期的测试变量进行Logit回归,如A公司在2009年上市,实施FSS年度为2012年,则测试变量的研究期间为2008年。通过该方法,得到样本从2010年至2016年间每年的倾向得分,再选择2011年匹配出来的B公司作为A公司的对照公司,依此类推,对所有实验组进行类似的匹配得到最终的控制组,通过该方法再来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绩效对比,使得出来的结论更为精确可靠[14]。
在给实验组找好配对公司之后,通过双重差分法将实施FSS企业与未实施FSS企业绩效进行前后对比。1) 确定研究期间。何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在实施后两年其绩效才有所提高,因此本文设定研究期间为前后两年以及实施当年,即FSS实施前两年为实施前期间,实施后两年为实施后期间,对照组也采用同样的实施期间[5]。2) 利用双重差分法来探讨FSS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Performancei,t=α0+α1Adoption+α2Post+α3Adoption*Post+Controli,t-1+ε
(1)
其中,Performance指公司绩效,Adoption和Post是哑变量。Adoption=1,表示该公司实施了FSS,否则为0,当Post=1,表示该公司处于FSS实施后期间,否则为0,control则表示如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等一系列控制变量,α3交互项系数的正负代表企业实施FSS之后的绩效升降情况,如果其显著为正,则说明企业在实施FSS之后绩效有明显的上升。
四、样本选择与匹配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2004—2018年所有A股实施FSS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再选取2004—2016年未实施FSS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实施FSS的公司数据按如下步骤手工搜集:1) 下载2004—2018年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通过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进行“FSSC”“FSS”“财务共享云”以及主要的FSS供应商,如“用友”“金蝶”“浪潮”等关键词的搜索,得到各公司有关FSS实施的信息。2) 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通过“财务共享”“财务共享云”等关键词搜索开发实施FSS的企业,结合新闻报道得到各企业开发实施FSS的时间点等样本数据,样本时间点界定为企业启动FSS项目的时间。3) 通过FSS提供商如浪潮、金蝶、用友等披露的FSS案例佐证和补充样本企业开发实施FSS的有关信息。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消除异常样本的影响,剔除ST、*ST、S*ST公司以及金融类公司。本文所涉及的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根据以上方法,最终确定了2 461家上市公司,其中57家上市公司实施FSS,另外的2 404家为未实施FSS上市公司。
(二)样本的匹配
1.确定研究变量
以企业是否实施FSS作为研究变量。根据上述研究方法的要求来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选定57家实施FSS的上市公司作为实验组,另外的2 404家未实施FSS的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
2.确定可观测变量
可观测变量选取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会影响企业实施FSS,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实际,选定本研究涉及的可观测变量。
1) 国有控制(SOE):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FSS模式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价值逐渐显现。在此种背景下,政府鼓励企业积极采纳FSS这一新模式。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为政府,国有企业有着和非国有企业不同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比较倾向于实施FSS,所以在本文当中国有企业SOE取1,非国有企业取0。
2) 股权集中度(Top1):FSS实施涉及到基础设施投入、组织人员变革,是一项历时长、耗资大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回报与投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滞性,因此在企业决策是否投入实施FSS时,管理者可能更多地考虑到各种潜在的风险,基于职业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可能会选择不投入实施FSS,而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会降低其负面作用,因为大股东更注重自身的长远利益,可以预防和避免管理者不投资FSS的短视行为。
3) 企业规模(Scale):企业规模越大,经营越多元化、复杂化,FSS的作用是将公司内跨组织的、分散的、性质相同的内部事务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可能倾向于实施FSS。
4) 企业业绩(ROA):企业业绩越好,说明企业经营越有效,越有能力投资FSS实施。
5) 投资营运资金比率(IWCR):本文选取投资营运资金比率作为衡量指标,由于FSS投入资金需求量较大,而且其需要前期、后期的资金持续投入,周期较长,而对于资金匮乏的企业来说,资金中断很可能导致企业FSS实施的前功尽弃、后患无穷,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营运资金占有率会促进企业实施FSS[15]。
6) 资产负债率(Lev):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经营风险越大,而FSS实施是一项非常巨大且耗时的系统工程,FSS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投资行为,一方面需要大量显性的硬件设备投入,还包括聘请FSS实施咨询顾问及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咨询及实施费用;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作为颠覆性IT技术,FSS应用与扩散包括摸索准备期;进行中、上升期;已转型、较成熟;已转型、瓶颈期四个阶段[16],因此其实施给企业经营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7) 制度压力(Presurre):制度压力是指政府的强制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在我国当前的制度情境下,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为企业是否愿意发展和应用大数据的重要考虑因素,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制度驱动着企业在财务共享应用等方面做出战略决策并积极落实,从而增强企业合法性,有利于构建基于财务共享平台搭建的竞争优势[17]。在强大的制度约束下,企业高管感知的强制压力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其参与财务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特别是具有高学历的企业高管,他们更倾向于顺从政府的政策要求。因此,强制压力对高管参与构建企业大数据能力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本文认为制度压力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FSS。表1为主要的变量。
表1 倾向评分匹配模型中的变量界定
(三)确定Logit回归模型
Adoptioni,t=β0+β1SOEi,t-1+β2Top1i,t-1+β3Scalei,t-1+β4ROAi,t-1+
β5IWCRi,t-1+β6Levi,t-1+β7Presurrei,t-1+Ind+Year+εi,t
(2)
为了控制所研究样本存在选择偏差的问题,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表2为倾向评分匹配模型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最终的匹配有效性如表3所示。
表2 倾向评分匹配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倾向评分匹配有效性
从表4可以看出,Adoption与SOE、Top1、Scale、ROA、IWCR、Presurre显著正相关,这与前文猜测一致,说明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规模越大、投资营运资金比率越高、制度压力越大,越倾向于实施FSS,而Lev与FSS实施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为了规避风险,更倾向于不实施FSS。
表4 FSSC实施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五、实施FSS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确定双重差分法变量
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率作为营运绩效指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作为盈利绩效指标,以营运绩效指标、盈利绩效指标作为模型结果变量,选择影响企业绩效的企业性质(SOE)、企业规模(Scale)、股权集中度(Top1)、资产负债率(Lev)、企业年龄(Age)作为控制变量,各项具体指标计量如表5所示[5]。
表5 双重差分法变量
(二)业绩效果双重差分模型
Performancei,t=γ0+γ1adoption+γ2Post+γ3adoption*Post+
γ4SOEi,t-1+γ5Top1i,t-1+γ6Scalei,t-1+γ7Levi,t-1+γ8Agei,t-1+Ind+Year+η
(3)
通过PSM进行样本1∶1匹配,最终为实施FSS的55家公司中的42家匹配了未实施FSS的企业,选定样本期间为企业实施前两年和实施后两年,对照组也采用同样的研究期间,利用实施前两年和后两年的数据对模型(3)中的营运绩效指标和盈利绩效指标分别进行回归,变量统计如表6所示,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6 双重差分法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7 实施FSS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施前后两年的比较
首先对FSS实施企业实施前两年、后两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最终结果如表6所示。首先从营运绩效来看,当模型中因变量为现金周转率(CFTR)时,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的值为4.052,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P=0.000),当因变量为营业成本率(COS)时,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的值为-0.009,且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P=0.023),说明未实施FSS企业比实施FSS企业的营运水平有显著提高。其次,从盈利绩效来看,当因变量为销售利润率(OROS)时,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的值为0.016,且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P=0.621),当因变量为投资回报率(OROI)时,模型中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的值为0.007,且在5%水平上显著(P=0.035),说明与未实施FSS的企业相比,实施FSS的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高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企业在实施FSS之后,企业绩效提升,研究假设1得以验证。
为了验证假设3,本文将实施FSS当年定义为Year=0,实施后第一、二年定义为Year1,Year2,采用FSS实施前两年作为比较的基础来进行分年度回归,分年度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首先从营运水平来看,现金周转率(CFTR)在实施当年其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为正,但不显著,在第一、第二年之后,Adoption*Post为正且显著,其营业成本率(COS)在实施当年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为正但不显著,而在实施第一年、第二年Adoption*Post为负,均显著。其次从盈利绩效来看,销售利润率(OROS)及投资回报率(OROI)出现了相同的规律,其交互项系数Adoption*Post在实施当年、实施后一年为负,但不显著,而在实施后第二年为正,且显著,研究假设3得以验证。
表8 实施FSS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年度回归
当因变量为CFTR、COS,Adoption*Post的回归系数在FSS实施后第一年在5%水平上显著,第二年分别在1%和5%水平上显著,但当因变量为OROS和OROI,Adoption*Post在FSS实施后第一年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FSS实施后第二年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说明FSS实施对企业营运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研究假设2得到以验证。
六、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4—2018年实施FSS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PSM-DID对同一企业实施FSS实施前和实施后当年、实施后一年、实施后两年的运营绩效、盈利绩效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FSS实施的短期内,盈利绩效在FSS实施当年、实施后一年出现下降趋势,但在实施后两年绩效会显著提升、超过实施前水平,运营绩效在FSS实施当年无明显变化,但在实施后一年、实施后两年绩效会显著提升、超过实施前水平。即企业在实施FSS后会出现绩效短期下降的结论,而且FSS实施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与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一致,新技术对企业绩效正向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在理论贡献方面,本文尝试整合绩效管理理论与资源共享理论,构建一个分析FSS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即“FSS实施—流程再造—资源共享—营运效率—竞争优势—盈利绩效”模型,并采用PSM-DID方法实证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在方法上拓展了现有FSS研究以个案描述、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在理论上丰富了现有FSS研究成果。在实践价值方面,揭示了企业FSS实施对企业绩效发生作用的情景因素,尤其是对FSS实施前后企业运营绩效和盈利绩效进行了纵向对比,所得结论对企业和政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管理启示。
(二)管理启示
1) 从长期来看,企业实施FSS,打破了现有固定的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18],为企业提升价值创造、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新路径,对企业绩效起着正向促进作用。从此角度看,企业可以适当引入这一创新型技术,但FSS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性投资,风险与收益并存,涉及到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方面重构,实施难度大,企业FSS实施需要和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相契合。因此,FSS实施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业务的复杂性对于融合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企业应当先易后难,将业务复杂度低的流程先融合,而融合难度较高的业务可以适当推后FSS在企业的实施。另外,企业高管应提高对实施财务共享的重视程度,提高高管对财务共享及其背后蕴含的商业价值的认知水平,转变固有管理思维,以新的切入点创新管理模式,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FSS的远景定位,通过咨询第三方机构、引进复合型员工等,提高FSS实施成功率。
2) 该结论表明企业实施FSS的收益回馈机制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具体来说,FSS实施后,企业盈利绩效在短期内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实施后两年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此,FSS实施对于企业运营绩效和盈利绩效的提升具有波动性,企业需充分认识到FSS实施的绩效具有波动性,为企业带来绩效增长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对于短期内绩效下降的状况要作出理性的认知,切忌以短期下降而否定其长远的回报。
3)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典型案例的宣传。通过研究发现,制度压力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实施FSS,表明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中鼓励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具有战略意义。该制度的出台促进了企业对FSS实施给予更多的重视。实施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之间竞争压力增大,促进了FSS实施在企业中的普及。此外,FSS实施投入大,风险大,企业为了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更愿意去模仿同类企业中FSS实施的成功案例。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应用财务共享典型案例的宣传,增强企业实施FSS的信心,使其愿意为FSS实施投入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