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同伴混龄合作中幼儿的心理理论

2021-06-07林文琪武建芬许君迎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1年3期

林文琪 武建芬 许君迎

【摘要】本文通过混龄班幼儿的合作案例,分析同伴混龄合作中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合作策略主要有强制性策略、一般性策略、亲社会性策略,幼儿的合作水平主要有意向性合作、自发性协同、适应性协同和组织化协同。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混龄班;同伴合作;心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03-0028-05

合作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为了达成同一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的协作过程(曹中平,1994)。幼儿期是个体合作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合作中,幼儿共同发起活动、互相协商并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也能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等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推理。〔1〕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能理解他人复杂的愿望,也不具备考虑他人意图的能力,〔2〕他们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3〕4岁幼儿的心理理论开始形成。〔4〕已有研究表明,幼儿通过同伴交往可获得与他人合作及推测他人想法的机会,有利于其心理理论的发展。〔5,6〕混龄教育使幼儿拥有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得到增强,〔7〕幼儿心理理论在交往过程中得到顺应与平衡。本研究拟从合作策略及合作水平分析同伴混龄合作中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从混龄班幼儿合作策略看其心理理论水平

同伴混龄交往中的合作行为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为了探寻和解读幼儿合作行为背后的心理理论水平,本研究选取了杭州市某幼儿园混龄班的28名幼儿为观察对象,幼儿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男孩15名,女孩13名;小班幼儿6名,中班幼儿10名,大班幼儿12名。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幼儿混龄交往中合作行为的案例,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

本文将幼儿最常出现的合作策略,如威胁、命令、解释、利诱、妥协、提醒、轮流等待、共同协商等归为三大类,分别是强制性策略、一般性策略、亲社会性策略。〔8〕

1.强制性策略

威脅和命令在同伴混龄交往中属于强制性策略。使用该策略的幼儿知道威胁和命令是能够改变对方愿望和行为并使得游戏正常进行的一种手段,说明处于该阶段的幼儿具备初步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其心理理论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案例1:要不就别玩了

在自由活动中,等等(4岁)指着积木对奇奇(3岁)说:“你愿意和我一起搭一个超市吗?”奇奇点了点头表示答应。这时小凯(3岁)走进了建构区,二话没说就拿起了几块积木,准备和等等一起玩。等等说:“我去拿更多的积木给你们搭吧!”积木拿来之后,小凯从等等手里接过积木开始搭建。不一会儿,超市和马路都搭建好了。“通往超市的路不是这样子的,”奇奇边说边伸手把小凯搭的路拆开。小凯着急地吼道:“你不能拆我的路!”眼看两人就要起争执,等等命令道:“不许吵!你们要不就重新一起搭一条新的路,要不就别玩了!”小凯和奇奇只好听从等等的话,一起商量着搭出了一条大马路。

在案例1中,等等先对奇奇发出了合作的邀请,并在小凯主动进入游戏后,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了调整,即由搭积木的工作转换为拿材料的工作。在游戏过程中,奇奇和小凯因为马路的搭建发生分歧。这时4岁的等等已具备了理解他人内心活动的能力,他知道用命令口吻能使另外两名幼儿听从自己的话,使游戏正常进行。因此,他迅速做出了判断并使用强制式语气对两人进行干预。最后奇奇和小凯为了使游戏继续下去,调整了自己的意愿,顺从了等等的指令。一般来说,4岁幼儿逐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尝试着推测游戏伙伴的意图,并根据对方的意图采取某种行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9〕在合作过程中,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年长或年幼的幼儿都会使用一定的合作策略。虽然威胁或命令很有可能会引起同伴的消极情绪,但这恰恰也是对他人内心活动的一种把握和控制。

2.一般性策略

一般性策略是指幼儿在同伴合作中为了达成共识而做出的一般性决定,这类策略没有敌意消极的因素,也不会引起他人积极的情绪反应。一般性策略包括解释、利诱、妥协、提醒等。使用一般性合作策略的幼儿往往能够简单地推测对方的意图,并采取某种合适的行为来达成合作目标。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处于中级阶段。

案例2:一起玩

在手工活动中,晴晴(5岁)对美美(4岁)说:“美美,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吧?”晴晴边说边用手拍了拍身边的座位,示意美美坐下。美美往晴晴的方向瞧了一眼,没有回应晴晴。晴晴又说:“我们一起折纸船吧,做好后我们可以一起玩。”美美看了看,走到晴晴旁边坐了下来,说:“可是我不会折。”“没关系,我可以教你。我们还可以做一个小人让他坐在船里,还可以把船放在水里让它漂呢!”美美说:“那太好玩了!”美美兴致越来越高,两人配合着一起玩了起来。没过多久,一个小人坐在船里的作品就完成啦。

在案例2中,晴晴主动发出了合作邀请,但是美美一开始并不想和晴晴一起玩。为了达成和美美一起合作的愿望,晴晴拍了拍身边的椅子,但还是没能引起美美的兴趣。接着晴晴又以折纸船为理由邀请美美一起玩。美美最后答应跟晴晴一起玩。由此可见,晴晴能够尝试理解美美的想法,先是向美美发出口头邀请,接着又用肢体动作邀请美美坐到旁边来,还自觉调整了自身的话语体系。一般来说,4~5岁是幼儿心理理论迅速发展的关键期。〔10〕在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合作认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11〕处于该年龄段的幼儿开始学习站在他人的立场,以他人的需要为合作行为的出发点,并试着寻找最合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对方利益的手段达成合作的意图。

3.亲社会性策略

亲社会性策略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考虑自身意图,而且能够考虑到游戏伙伴的想法,并使用满足多方利益或分工协作的策略达成合作目标。主动搭讪、寻求帮助、轮流等待、共同协商等都属于亲社会性策略。通常使用这类策略的幼儿的言语和行为都富有亲和力,能够引起合作伙伴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较为成熟。

案例3:我们一起开个商场吧

教师提议在活动室里开一个商场,幼儿纷纷附和。图图(6岁)这组的游戏氛围十分和谐。图图率先说:“我们这一组来开奶茶店吧,奶茶店有店长、服务员,还有顾客。我来当店长,甜甜(4岁)和小白(4岁)当服务员,小七(5岁)和晶晶(4岁)当顾客,怎么样?”小七听完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还得有做奶茶的机器设备。”佩奇(5岁)补充说:“甜甜可以做收银员,小白做店里的卫生员,我来负责接待客人吧。”在教师的帮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图图这一组最先在商场里开设了奶茶店。

在案例3中,图图在筹备奶茶店的过程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他逻辑清晰地对本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小组的其他成员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使整个项目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开展起来。研究表明,幼儿合作水平及心理理论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12,13〕5~6岁幼儿对合作本质的认知迅速发展,心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处于此年龄段的幼儿能了解并协调自己及合作伙伴的意图、愿望、情绪、信念,还能判断合作伙伴的游戏水平。此外,在混龄同伴的合作中,年长的幼儿往往充当示范者的角色,年幼的幼儿通过观察与模仿可以学习到一些合作交往技能,最终所有年龄段幼儿的合作水平都得到提高,心理理论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从混龄班幼儿合作水平看其心理理论水平

本文把幼儿的合作水平分为四种,分别是意向性合作、自发性协同、适应性协同和组织化协同。

1.意向性合作

意向性合作是指那些具有合作意向但是并没有真正发生具体合作行为的合作方式。意向性合作虽然在幼儿间很常见,但这类合作水平较低。相应地,幼儿的心理理论也处于较低水平。

案例4:一起画画吧

秋天到了,小君(4岁)看到外面落叶纷飞,很想和旁边正在阅读的朵朵(3岁)一起画落叶。于是,小君对朵朵说:“朵朵,你看外面黄色的叶子正在飘落,我们一起画落叶,好不好?”朵朵一边看书一边回答:“好啊,你说用什么材料畫好?”小君说:“就用蜡笔好了!”两人断断续续地聊了一会儿,但是基本都是小君在主动发起谈话,朵朵一直没有停止看书。直至最后,只剩小君一人看着落叶,自言自语地说着有关落叶的事情。

在案例4中,小君向朵朵发起合作邀请,而朵朵没有被小君所说的内容吸引,合作没有顺利进行。虽然小君已经产生了想要合作的意识,也有了一些合作意向的交流,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观察他人的行动和揣摩他人的心理状态,也未能采取适当的行动推进合作的完成。这类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较低,合作水平有待提升。

2.自发性协同

自发性协同是指幼儿尝试通过语言及动作的配合去解决与游戏主题相关的内容。幼儿的自发性协同通常目标不明确,合作过程松散混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处于这一合作水平的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还不够成熟。

案例5:我要去和宁宁一起玩了

彭彭(4岁)和小马(5岁)在玩穿珠子。彭彭第一次尝试穿珠子,失败了。于是他对小马说:“我不会穿,你能教教我吗?”小马看了看说:“你要从这个孔穿进去,然后把它拉直。” 彭彭看了小马的动作示范后,开始尝试着操作。此时,小马看到彭彭的动作不对,立即纠正说:“不对,你穿错了!” 正在彭彭懊恼时,宁宁(4岁)走了过来,问彭彭:“你要跟我一起到别处玩吗?”于是,彭彭就走开了。

在案例5中,彭彭遇到困难主动请求小马的帮助,尝试通过语言的交流和行动的配合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彭彭的合作目标不明确,内心不稳定,缺乏计划性,所以一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停止了原来的游戏活动。此外,彭彭对小马的想法和心理也缺乏预测,最终导致合作终止。

3.适应性协同

适应性协同是指幼儿拥有明确的合作目标,能读懂合作伙伴的意图,并按照约定好的合作计划开展游戏。适应性协同多是自发性质的,往往不能稳定持久。该阶段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已趋于成熟。

案例6:宝宝生病了

在角色游戏中,满满(5岁)扮演照看宝宝的妈妈。过了一会儿,满满突然急切地对旁边扮演售货员的小清(4岁)说:“我的宝宝生病了,你可以帮忙照看一下我的宝宝吗?我现在要去给他买药,回来我们一起给他治病好吗?”小清看到满满一脸着急的样子,赶紧点头表示答应。不一会儿,满满带着听诊器和针筒回来了。她对小清说:“你先给宝宝做听诊,我来给他打针。”小清做了听诊后,说:“不好!情况紧急,得马上医治!”满满赶紧给宝宝打了一针。之后,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案例6中,满满和小清在玩角色游戏。他们基于共同的合作目标展开活动。在给宝宝买药、做听诊以及打针等一系列活动中,满满和小清配合默契。她们的“治疗”活动是基于两人的想象随机产生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有所欠缺,属于适应性协同。该阶段的幼儿基本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表现出较为成熟的心理理论水平。

4.组织化协同

组织化协同是指幼儿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能基于自身及他人的想法树立合理的合作目标,并根据合作伙伴的游戏水平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化协同是一种高水平的合作,主要发生在5岁以上的幼儿身上,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较前面三种合作水平的幼儿更为成熟。

案例7:修补图书

在自由活动时间,芝芝(6岁)发现班级里很多书籍都已经有所破损,于是对小伙伴们说:“今天我们一起修补图书吧。力力(6岁)和平平(5岁)去把破损的图书找出来,小秋(3岁)去把胶水和剪刀拿过来,之后我们一起来修补图书。”力力听到后说:“好,我负责找这边的图书,平平去找那边的吧。”他们很快就把破损图书找了出来。这时,小秋也拿来了胶水和剪刀。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把班级里破损的图书都修补好了。

在案例7中,6岁的芝芝组织大家一起修补图书。在芝芝的领导下,大家都一心想着把图书修补好,目标具体,分工明确。这属于合作水平较高的组织化协同。

三、教育建议

幼儿合作策略及合作水平与心理理论显著相关,合作能力强的幼儿更能察觉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以达成共同合作的目的。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和合作水平的发展。

1.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解读混龄幼儿之间的合作策略

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与心理理论水平呈正相关。〔14〕成人在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时,不仅应当关注合作的结果,而且应当关注幼儿合作的过程及其所使用的合作策略,适当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例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合作意向或合作行为时,成人可以重点关注和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对话及行为中的合作策略,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合作言行进行描述与说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丰富幼儿的合作策略。

2.运用混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提升

幼儿往往以同龄伙伴为交往对象,又渴望与异龄伙伴进行交往。〔15〕异龄幼儿间往往存在经验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会导致认知冲突,从而推动着异龄幼儿之间的示范和模仿,增加幼儿间的合作机会。年长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及合作能力较强,他们往往会考虑到合作伙伴与自己的经验差距,并基于自身的考虑,主动采取一些维持游戏活动的策略。在此过程中,低龄幼儿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获得模仿学习的机会。因此,异龄幼儿间的合作氛围通常比较融洽,合作目标明确。随着游戏活动的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合作经验都得到增长,合作水平及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提高。〔16〕成人应当善于利用混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提升。在混龄教育模式中,年长幼儿被赋予一定的责任。这不仅能推动年长幼儿的发展,而且能促使年幼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推动幼儿合作水平的提升。

3.通过绘本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理论水平的提升

研究表明,幼儿合作行为与心理理论呈显著正相关。〔17〕社会主题绘本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8〕而且能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19〕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绘本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理论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三个和尚》《南瓜汤》等有关合作主题的绘本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学习和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合作思维和合作行为,引导幼儿尝试猜测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想法及故事发展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幼儿学会反思。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介绍和使用一些心理状态术语,如“我认为”“我觉得”“我相信”等,引领幼儿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描述故事中人物的想法。此外,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幼儿的合作水平及心理理论能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在相关情境中促进幼儿心理理论水平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PREMACK D,WOODRUFF G.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1978,(4):515-526.

〔2〕苏彦捷,俞涛,傅莉,等.2~5岁儿童愿望理解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6.

〔3〕吴荔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4〕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BROWN J R.Why talk about mental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s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siblings and mothers〔J〕.Child Development,1996,67(3):836-839.

〔6〕JIN X, LI P,HE J,et al.Cooperation, but not competition, improves 4-year-old childrens reasoning about others diverse desir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17,157:81-94.

〔7〕張玉萍,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四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4):1397.

〔8〕许君迎.混龄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9〕冉乃.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18-29.

〔10〕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15.

〔11〕吕芳.4~5岁儿童合作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2〕〔16〕李运余.4~6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13〕〔14〕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5〕武建芬.心理理论与混龄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17〕雷萍.3~6岁儿童心理理论与合作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8〕杨伟鹏,雷雁岚,陈科成,等.社会主题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4,(12):87-94.

〔19〕陈倩.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心理理论影响的干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