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内涵、操作与要求
2021-06-07邢思珍魏宏聚
邢思珍 魏宏聚
摘 要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一种新的课堂研究方法。它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其常态课中典型活动片段为研究对象,具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步骤:初步切片—确定典型切片—分析典型切片—总结、归纳,指导课堂实践。它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改善中小学校本教研方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 教学切片诊断 课堂教学 中小学教师
提升校本课堂教研质量,改进教学,关键要有适切的方法。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作为一种新的课堂研究方法,由大学教师在中小学校经历十余年实践,基于传统听评课基础上创新而成,深受中小学一线教师欢迎。它克服了经验性听评课中的主观性、形式化等弊端,吸收了指标性听评课中的客观性和科学化等优点,在实现中小学校本课堂教研的价值追求上具有优势。目前,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在合作校的实践中取得优异效果。为使其在中小学校本课堂教研中发挥更大效力,本文就其内涵、操作与要求进行深入探讨。
一、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内涵意蕴
切片,是生物学、医学上的用语;诊断是指给病人检查之后,依据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对其症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判定,进而对症下药。据此,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指将课堂现场观察与录像观察相结合,对中小学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典型教学切片进行分析、判断等一种专业的课堂研究方法。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现场观察,初步选取值得分析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借助录像观察,从中确定典型的教学活动,再运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其切出,即为教学切片,然后依据诊断标准,对其分析、判断,进而归纳出某类教学活动设计的功能、作用与要求,从而指导课堂实践。
校本课堂教学研究,借用“切片”“诊断”用语,意在强调其针对性、科学化。教学切片是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或环节,每一个教学切片包含某一种教学技能。典型教学切片包括两类:一类是优秀教学切片,即优秀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指符合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特色或反映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和技能的教学活动片段,其蕴涵着教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另一类是不足的教学切片,即存在缺陷或不恰切的教学活动片段,把它作为“典型”,是因为它代表一类问题,分析这类教学切片,可使授课教师对其纠正和改进,同时警示其他教师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课堂是由一系列教学事件组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对一系列教学事件的谋划,而教学的本质是活动,因此,可以把课堂拆解为一系列的活动来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片段的分析诊断,精准发现课堂教学问题,探查成因,进而生成解决方案,寻找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最恰切表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同时,总结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之概念化而得以保存。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操作步骤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旨在追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长期的校本课堂教研实践中,提炼出一套具体、明确且易于中小学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操作步骤(如图1)。
1.课堂观察与录像
现场观察是选取典型教学切片的基础,目的是寻找值得分析的课堂活动片段。观察前要做好如下事项:(1)与授课教师沟通,简略了解授课内容及教学设计等,以做好观察和记录。(2)根据对教学内容和设计的了解,设定核心观察点(切点)及其简表(如图2),做到有的放矢,客观记录和描述值得分析的切点信息。(3)选定好录像工具(如便携式录像机),保证视频的清晰性和正常录像。进行课堂观察与录像,依据切点主题简表,观察、记录值得分析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师生行为、教学效果、课堂情境、时间长短等。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课堂观察点的设定不是固定不变的,须根据学科特性、教师需要、课堂现场来选取。课堂现场中的特色教学活动,如课堂生成、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等等,可能不在拟定的观察点之内,但也要记录和描述,以备切片。二是听课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其认为值得分析的教学活动进行描述。听课之后,由团队负责人和听课教师一起,根据观察记录与描述,经过讨论,初步选取出该节课中值得分析的教学活动,包括优秀和不足的,即初步切片。
图2 课堂观察点描述与评价
初步切片的过程,需要听课教师对切点的典型表现、原因及效果进行客观、简要地深度描述。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核心主题有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与呈现、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情境导入、有效提问、小组合作、课堂生成事件的处理、板书设计、结课艺术等。
2.确定典型教学切片并归类
结合初步选取的值得分析的教学活动片段,团队成员共同观看录像,经过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出本次课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活动片段。利用视频剪辑技术与软件,依据完整性原则,将其切割出来,即为课堂教学切片。
为使课堂教学切片从具体上升到一般而具有普遍意义,对课堂教学切片进行归类,即归为某种教学活动设计。归类,分不同的层次,从一节课的角度进行归类,即为某节课的某类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科的角度归类,即为某学科的某类教学活动设计;从去学科化的角度归类,即为某类教学活动设计。其中后两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类,属于教学切片诊断范畴,前者仅是个案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不属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范畴。
归类是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关键部分,也是克服传统听评课弊端的重要一环。有的典型课堂教学切片容易归类,有的课堂教学切片不容易归类。把典型课堂教学切片归为哪一类,首要的是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什么;其次看哪一个归类更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归类影响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结果,须仔细、慎重。
3.分析典型教学切片
判断归类后的课堂教学切片,须要有相应的评判标准,即“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它既不是抽象的理论条款,也不是纯粹的经验事实,而是由诊断者基于其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中的有关论述,总结、提炼而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因为作为评判标准须要遵循两条法則:一要符合逻辑法则;二要在经验上可以证实[1]。以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为例:从课堂实践经验中,我们知道“好”的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一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出新知;二是选取的导入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相连;三是导入时间不宜过长。从文献的阐述中可知,导入的根本功能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准备,其要求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简洁明了,恰到好处;新颖有趣,能吸引人”[2]。由此可提炼出,“好”的课堂导入设计的诊断标准是:(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指向课堂教学目标,自然引出新知;(3)要符合学生特点,紧密结合内容;(4)时间不宜过长,3到5分钟为宜。寻找诊断标准的过程能够促进中小学教师主动学习,有利于其专业成长。
分析典型教学切片,是根据预设的诊断标准,判断该教学切片的教学效果(或功能)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效果。分析优秀教学切片的教学效果(或功能)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实现的;或分析不足教学切片的教学效果的表现是什么,教师设计中的不足是怎样出现的,怎样改进和避免。对照诊断标准,教师的实际操作会出现三种情况:完全符合、违背、超越预设标准。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是其实践性知识的体现,分析典型教学切片的过程,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外化过程,既实现了教师隐性知识的公共化,又能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4.总结分析并指导实践
依据典型切片的分析,从中归纳出某类教学活动设计的功能、操作与要求,进而生成归纳性的教学活动设计规律,以指导教学实践。实质上是教师优秀教学经验的概念化,是实践性教学理论的生成过程,也是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超越传统听评课的所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不但使教师明晰优秀教学活动设计的标准是什么,而且使其知为什么。
归纳出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理论,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教师进行课堂分析、判断教学活动设计优劣的标准,是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的准则。因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线中小学教师可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线中小学教师在参与课堂切片诊断和应用实践性理论的过程中,获得切实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三、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具有团体校本教研潜能,能够改善和优化中小学校教研方式,使一线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在实践中应遵循以下要求。
1.观察与记录须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通过对典型切片的分析,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典型切片一定是教师课堂教学实操的真实性反映,而对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记录是获取典型切片的唯一路径。常态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行为,从教师真实的教学行为中才能够发现真正的典型课堂教学切片。另外,进行课堂观察记录,要客观、真实地描述切点主题,这是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典型切片的基础;课堂录像的必要性在于为典型切片的确定及其分析提供真实的全息化素材。
2.取出的教学切片要具有完整性与包含性
完整性是指教学切片应具有包含某一种教学技能的典型教学活动片段的应有部分;包含性是指一个教学切片仅包含一种教学技能。如果包含一种教学技能的典型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在不同的课堂时段里,则须要将其相关部分切割出来并进行有机组合,使之成为完整的教学切片。如课堂教学预设目标的呈示,因教师的设计意图不同,就有可能在不同的课堂时段里进行呈示,这就须要将相关部分切出并进行合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呈示”教学切片。相对完整且包含某一种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才是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对象。围绕典型之处,基于标准对其分析,进而归纳出该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功能与要求,为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3.分析后要注意素材的整理与数字化保存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属于归纳性诊断,对教师典型个体知识进行公共化、显性化,生成的操作性的实践性理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3]。切片诊断的结果不仅丰富已有的教学理论,而且可供其他教师学习。所以,其影像和文本材料的保存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视频及文本素材进行整理和数字化保存。可以根据诊断的维度“以课堂为单元线索进行整节课的切片诊断;以某一教学设计为单元线索进行多节课的横向综合诊断和比较;以某位教师的优秀教学技能为对象进行纵向诊断”[4],进行分类整理与保存,逐渐形成不同类别和维度的教学活动设计资源库,供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以促动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之沧.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6):15-18.
[2] 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93.
[3] 魏宏聚.教学切片分析:課堂诊断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9(02):63-67.
[4] 魏宏聚,孙海峰.教学技能视频训练的内涵、原理与步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53-55.
[作者:邢思珍(1970-),女,河南唐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科院,副教授,硕士;魏宏聚(1972-),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