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赛训练法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7钱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技战术运球队员

钱梅

摘 要:比赛训练法是通过模拟比赛或者在竞赛条件下组织起来的训练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训练项目、比赛训练法优势等特点,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中运用比赛训练法,有利于队员掌握和提高技战术能力,提高队员对足球的兴趣和训练积极性,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校园足球; 比赛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193-002

本文校园足球主要指为响应国家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号召,把具有对足球共同爱好的学生,提高其足球技战术能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足球训练。本文所提竞赛规则以江苏省苏州市某区“区长杯”竞赛规程(以下简称“竞赛规程”)为依据。小学校园足球是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初中、高中、大学顺利开展校园足球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学生足球技战术能力,比赛训练法则是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运用比赛训练法有助于运动员全面并综合地提高专项所需要的体、技、战、心、智等各种竞技能力。

1.比赛训练法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应用动因分析

1.1学生身心发展。竞赛规程规定参加资格年龄在8-12岁之间,这一年龄分布在二到六年级意味着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参与校园足球训练,那么整个小学期间都是要参与校园足球训练。小学阶段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级学生身体处于平稳发展期,大脑功能飞跃发展,兴奋性水平提高,独立性自觉性差,这一阶段学生训练以学习足球基本技术并达到熟练为主。一般的传统训练法重复练习,低年级学生会觉得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训练中适当地加入比赛训练法。如:颠球比多、绕杆比快、传球配合比快、射门比多等等比赛类的训练手段。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运动能力增强,可持续注意力增强,这一阶段的学生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战术能力,运用比赛训练法更能让学生体会比赛情景,到正式比赛时不怯场,敢于拼搏,从而取得胜利。

1.2训练项目需要。足球运动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按照一定规则两支球队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进行攻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按照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属于以技战术能力为主导的同场竞技性项目。具有比赛时场上队员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攻全动、守全防的整体性;为将球攻进对方球门双方队员争夺冲撞的对抗性;比赛场上踢、顶、运、停、抢截等足球基本技术运用的技术性;比赛双方球员为取得胜利,攻防转换技战术的多变性;高速度、强对抗的艰辛性;规则场地器材易行性等特点。在运用比赛训练训练时,根据足球运动这些特点为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力取得比赛胜利,选择不同的比赛训练方式。例如在教授比赛时的战术配合是可以运用教学性比赛,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易于掌握和运用。

利用正式比赛观察学生的技战术能力,赛后反思总结优化训练方法,激发运动员潜能。

1.3比赛训练法优势。比赛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赛训练法是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根据比赛训练法的特质,比赛训练法有教学性比赛、模拟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和正式比赛等五种比赛训练方式。比赛训练法是提高比赛成绩、巩固技术能力、渗透战术意识、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训练手段。在小学校园足球技战术训练中,教练员根据足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对抗性等特点设计出针对小学生校园足球开展需求的比赛训练法,进行技战术的有效指导从而达到提高足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运用,进而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展现足球运动的魅力。

2.比赛训练法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中的应用

在技战术训练过程中运用比赛训练法,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训练效率,提升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带动训练氛围提升技战术能力。

2.1热身活动中的应用。在队员热身时教练员可以开展以单人或团队为组织形式的具有竞争性的比赛练习方法,变化踢球方式、传球距离、射门角度等。

如以个人为单位,定距或定量折返运球比快。变化方式:规定距离,不断增加折返次数的比赛运球训练;固定折返次数,不断增加折返距离的运球训练。

以小组形式的团队比赛,4人一组,采用脚背正面踢球,在无防守者状态下,先完成进30个小球门的小组为胜。变化方式:脚内侧运球、脚背外侧运球、有防守状态下运球。

运用比赛性质的热身方法可以使队员快速进入训练状态,专注于训练,提高小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

2.2在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扎实的足球技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前提,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足球基本技术。而小学校园足球训练的队员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阶段,专注力弱,传统的重复、枯燥的训练方法,会慢慢磨灭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热爱,一旦训练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则会大大降低训练的目的和足球技术的提升,有些队员甚至退出足球训练队。

足球基本技术有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有球技术包括运球、踢球、接球、头顶球、抢球、断球、掷界外球;无球技术包括起动、快跑、跳跃、急停、转身、步法、假动作。根据足球基本技术,在技术训练中应用比赛训练法培养和巩固學生的足球技术。

如以个人为单位的比赛,颠球比多,头顶球比多,绕杆运球比快,固定球射门比多等对球控制能力和技术巩固性比赛。变化方式:有无防守运球、绕杆距离不断缩短、不同角度的射门。

以小组形式比赛,4人一组,定时或定量传接球比赛、急停急起运球接力比赛等,变化:轮流进行进攻,防守,射门,每人5次交换,每轮结束进球次数多的队伍获胜。变化:每人轮换,规定时间内,进球多队伍获胜。

2.3在战术训练中的应用。足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活动,是根据比赛场上的攻守情况自觉选择和运用技战术行动的瞬时决断能力的体现。如果说取得比赛胜利扎实的基本技术是前提,那么战术则是关键。

小学生意志力薄弱,应变能力弱,通过教学性比赛、模拟比赛等比赛训练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保证在比赛时临危不乱配合完美。

如3人制比赛:传切配合应用,交叉掩护配合;5人制比赛:二过一战术应用、三角战术应用;7人制比赛攻防位置转换。

在队员有基本的战术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对抗赛训练。如:1v1、2v2、3v3小球门对抗赛;5人制标准对抗赛;7人制全场对抗赛等,让队员体会和感受比赛时的对抗性,有清晰地战术意识和配合。

3.比赛训练法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有比赛就有训练,科学有效的训练是提高技战术能力的前提。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方法主要有教师的讲解示范法,学生的重复练习和持续性练习等传统练习法,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比赛训练法是小学校园足球训练方法的重要补充,也是足球教练员运用较多的训练方法。让训练变得更具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

3.1利于队员掌握和提高技战术。在比赛条件下和传统训练无防守条件下,足球技战术的实际运用差异性较大。如在足球传切配合训练时,日常的训练大多是无防守练习或者是防守不积极情况下训练,这和比赛状态下的传切配合的质量有很大不同,面对对手时容易造成失误或者被对方队员抢断。运用比赛训练法防守队员积极防守,面对压迫进攻队员不得不想办法摆脱防守,进行高质量的配合。有助于队员对技战术的理解和运用。

3.2利于提高队员对足球的兴趣和训练积极性。由于足球运动的特点,足球训练有许多单一和固定动作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重复性颠球、传接球,在进行交叉掩护配合时,重复进攻时的掩护配合,容易产生单调感。在训练时加上防守模拟比赛,在遇到强防守时提醒队员注意掩护配合,勇于进攻,有助于队员对战术的理解,使训练变得更有趣从而提高队员训练的积极性。

3.3利于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有比赛就有竞争。运用比赛训练法,模拟正式比赛,要求各校之间举办交流赛,增强队员的竞争意识,通过比赛训练找出不足,有利于提高技战术能力,培养队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比赛中培养队员遇强敌不畏惧,遇弱队不放松,临危不乱、勇于拼搏的精神,有利于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校园足球训练可以积极地应用比赛训练法,提高队员对足球技战术的理解并灵活的应用到比赛中。但是在应用比赛训练法时,一定要做好准确设计训练的各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训练,立足于训练对象的水平和基础。在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中比赛训练法虽好也要与其他的训练方法有效结合起来,让队员体会足球的魅力,热爱足球运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馮俊勇.篮球比赛训练法的作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6):12-14

[3]郑全国.对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初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6):58-60

[4]陶于,周兵.“比赛训练法”与“以赛代练”的训练学阐释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85-88

[5]梁伟在.小场地足球比赛的训练学特征及研究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4(4):81-87.

[6]单卫国.比赛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5:177-178

猜你喜欢

技战术运球队员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