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做“真科学” 拒绝“伪教学”

2021-06-07高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

高伟

摘 要:求真,是科学的灵魂和本质。在陶行知先生“真教育”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进行“真科学教育”非常重要。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明确培养“真人”设计教学目标、创设“真情境”来导入课堂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真探究式”教学、教授客观科学的“真教育”内容这四个方面实施“真科学教学”,尽量减少出现“进行伪教学而不自知”的情况。

关键词:真教育; 真科学教学; 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4-060-002

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在《生命教育之特质》一文中说:“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有真假之分,教育也有真假之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离不开一个“真”字。

求真,是科学的客观目的,是科学教育的必然坚持。科学教育之求真,并非是教给学生一个固定不变的真知,也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真理,更不是一个绝对明澈的真相,而是以最为集中的时间、最为精炼的方法、真实的物质载体,呈现人们不断寻求真知、探索真理、发现真相的过程,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技能,培养相应的科学素养[1]。

一、小学科学教育实行“真科学教学”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育实行“真科学教学”,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教育之真。在教学中求真,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实现从教授遠距离的科学知识向培养触手可及的科学能力转变,建立科学课程与现实世界的有效链接;能够更好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舞学生将来更愿意选择从事科学类相关事业;可以更大地调动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小学生未来的发展。

为什么“真科学教学”能够产生以上作用?除了“真科学教育”本身具备的特点,还与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生的特点有关。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在根据事物某些方面的特征将事物进行排序,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虽然他们正逐步发展出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思维具有可逆性,但只有遇到真实情境时才能运用这种能力,其思维过程更多时候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2]。小学科学教育以具体事物为载体去探求真理,基于此实施的教学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其认知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教育实行“真科学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像科学家一样认识世界,亲历探究过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鉴于此,我们需要以培养“真人”为教学目标,以“真情境”导入教学、以“真问题”激发动机,以“真参与”组织活动、达到“真探究”的“真科学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努力。

1.明确培养求真创新的“真人”教学目标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人”是培养有生活力、创造力的“有血有肉有灵魂(人格、道德),用脑用手用工具”、“真善美,智仁勇”的“完整的人”[3]。

基于陶行知先生对“真人”的界定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笔者总结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的“真人”大致具备以下特质:对自然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敢于质疑的批判意识和勇于创造的创新意识,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善于寻求帮助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科学教师想要培养具备如上特点的“真人”,在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既需要遵循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更要明确对学生做哪些准备:(1)在教学前我们需要通过相关理论学习熟悉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特点,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育教学需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2)课前我们需要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科学概念的前概念。学习科学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相关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对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其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于该科学概念的或对或错的前概念[4];(3)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明确:通过科学教学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教学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因为有学者曾将科学定义为“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最逼近真理”和“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这两个定语表明科学需要“质疑和无尽的探索”,质疑是探索新知和创新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5]。

2.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真情境”导入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并不完全等于生活中现实发生的事情,而是指通过把真实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科实践三者联系起来,进而实现知识的转化。学生通过真实情境能够学会思考、学会处理问题并掌握相关的技能[6]。

如何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真情境”导入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创设情境所选择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例如: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物品及现象、自然中学生有机会观察和接触到的现象。(2)教师设计的导入语言要贴近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时候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达到导入的目的。(3)真实情境的创设中既要涵盖本节课的部分教学内容,如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又不能过于复杂,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

基于真实情境的导入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学习科学相关研究表明,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会更加有效。包括基于案例的推理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内情境学习都是重视先前经验以促进概念转化的方法。认知弹性理论认为,从多视角(“交叉”领域)去观察和重新观察相同的信息,学习者能够扩展并加深对案例复杂性的认知,提高他们将学习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最后学会在表面上看似分离的概念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7]。

3.执行教学做合一的“真探究式”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先生“真教法”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真教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便是“探究式教学”,即将探究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科学课堂当中,让小学生了解与体验和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与交流讨论等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领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8]。

真正的探究源于质疑,强调在真实过程中学习,在真实体验中学习,并非是教师先预设一个“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执行教学做合一的“真探究式”教学,需要避免以下三个问题:(1)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忽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动机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工容易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记住他们学到的信息[9]。(2)关注教学进程,忽视学生真实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学生要想真正地学到知识,就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10]。(3)强调形式完整,忽视探究本质。探究的本质是质疑,学校教育的一项关键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能力对行为和信念做出理性决策[11]。

教师应该以高质量问题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知识技能,并参与学习活动中来。仅具有学习动机也不能保证学生能真正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的每个部分都具有认知挑战。教师不能为了追求高效教学进程过度简化探究过程,忽略探究过程中的“不同”现象和“错误”数据,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让其投入其中和亲历挫折的过程。只有这样的“真体验”才可能让学生“真思考”,“真发问”,从而实现“真学习”。若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没有避免以上讨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说明你已经落入“伪教学”的陷阱。

4.教授客观科学“真教育”的教学内容

“真科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指出:“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由此推断,伪知识很可能是那些没有依据自身经验便获得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真实经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知识回归生活本身,这也许能够实现科学知识与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真正建构。

科学教师要努力做到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者的平衡,因为离开了科学方法的支持,学生便失去了认识世界的工具;若是离开了科学精神的陶冶,学生很可能发展成堆满科学知识却缺乏情感和价值判断、缺乏创造性的“科学怪人”。

与此同时,人类的探索自然过程,是对真理认识不断修正的过程,是不断纠正自己错误而前行的过程。因此,科学史教育也值得被关注,关注理论产生的历史过程和背景,这是做“真科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进行科学史教学,既能够增强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课堂教学,又能够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审视科学真实發展过程的能力。学生感知到真理有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在不同时期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是可以被修正的,而且发现真理的过程充满困难和挫折。孩子们经受批判怀疑精神的熏陶,才能在纵观探寻真理的真实历程后而砥砺前行。

若我们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实现培养科学知识积累、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思维发展、科学精神树立、敢于质疑、求真创新“真人”的目标将不再困难。否则,很可能会踏上伪教学的道路。

三、总结

总而言之,真科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从生活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学以致用,用自身已具备的科学素养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品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应当依据真实生活情境恰当创设课程导入情境,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真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求真创新“真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科学之光照亮求真创新之路[J]教育,2018,(Z2)

[2][9][10][1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吕德雄.真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1)

[4]靳来鹏.前概念评测的近红外脑影像表征[D]东南大学,2019:9-10

[5]邓继波.科学教育的本真与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1)

[6][7]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04:546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2]向蓓莉,金继海.科学教育中真、善、美的理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79-82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指导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