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一体”的中学“爱心作文”实践研究
2021-06-07张志先
摘 要中高考作文享有“天下第一题”的美誉,也因此受到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作为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二等奖教育教学成果,文章立足于大数据研究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时4年,旨在解读当下中学生在文章中难以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的原因,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强调爱心写作,总结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关键词 大数据;爱心作文;三维一体;实践研究
中高考作文因在整张语文试卷中单项分值最高而被尊为“天下第一题”,于是也就有了“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的高度评价,因而受到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写作”部分提到: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1]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学生在考场写作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或者是机械的模仿,或者是情感的失真,或者是表达的偏执,或者是抒情的苍白,唯独缺少了本属于青年人的自然纯真和独特体验。在文章中说不了真话,写不出真意,抒不了真情,这样的文章,如何能打动读者?
一、研究背景意义
其实,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做到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作文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表现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而且反映着考生的人生态度、思想智慧、感情和意志,这些都是一个年轻人日后成功的关键。[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包括“整本書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整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应当说,新课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文教学不能脱离总体语文教学环境而孤立来谈,我们要在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努力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等写作观念在心中安营扎寨,切实培育写作教学的大语文观。
针对有的同学写作毫无真情实感的现状,笔者旗帜鲜明地提出“爱心作文”的观点。刚提出这一观点的时候,笔者在多所高中做了调研,试图弄清楚学生难以写出“爱心作文”的原因。梳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没有真情实感的经历,占14%;
有了经历,但是写出来还是不够感人,占22%;
别人都是这么写,我也就不突出真情实感了,占36%;
有时真情实感的内容是个人隐私,学生不愿意暴露,占11%;
老师偏重技艺的传授,而没有在真情实感的要求上下功夫,占17%。
二、存在原因分析
1.生活方式单一,缺乏应有情感体验
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上过着学校和家庭间“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学、放学,大多由父母接送,双休日也不怎么出门。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自主组织的活动并不多。即使农村的学生,也很少参加田间劳动。他们没有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了观察的内容和对象,自然就不能写出有内涵的作文,更不用说什么情感了。
同时,独生子女从小被爱包围,被爱呵护。有些时候,他们往往看重索取,不愿回报;懂得享受,不愿付出。我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实在很难写出真切感人的佳作来。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实情感,根本的就是要去感受真实的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写作与生活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
2.图书不当引导,影响学生情感流露
君不见,每年一到高考,屈原、项羽等古人反复被考生“请”了出来,忙得不可开交:屈原一次次跳下汨罗江,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的宝剑始终架在脖子上,随时准备自杀;韩信呢,只赖在胯下,干脆不起来……殊不知这些学生写了文化,却无底蕴;搬了经典,却无认知;弄了文化,却无品位;堆了经典,却无思想;砌了文化,却无个性;写了古人,却无自己;摆了历史,却无现实;增了套路,却无创意;多了摆设,却无价值。[3]想来真是可悲可叹啊!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学生伪情感化,动辄“一味抒情”的背后,某些教辅资料实在是“功不可没”。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秘籍》是这样分析“有意蕴”的: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4]
有些同学的作文,表面上看有一定的情感,不过还是改变不了虚伪、浮夸的本质,更多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作,难得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的本来面目。
3.教学方法失当,误导学生“八股”写作
现在为数不少的老师,往往沉迷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指导,动辄弄一些所谓的“模板”。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漫画作文等类型作文如何审题立意;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如何写作;如何写作开头与结尾;段落安排要达到5至7段;如何过渡,如何照应;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技巧突破;时评类作文写作注意事项;人生价值、文化教育、创新发展、道德情感、理想信念、态度意志、心灵修养等作文母题的把握;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思维训练……不可否认,技法的确是有了,但是这其中却忽视了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所谓的作文技巧,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它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思维预设在已有的体系中。于是本来鲜活的作文,就成了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填料、压膜、组装,一篇篇“考场佳作”就这样写成了。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文也就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于是,学生硬是活生生地将生动鲜活的文章写成了“新八股”,给自己戴上了冰冷的“面具”。
4.评价标准失当,阻碍学生情感表达
中学生作文难以写出真实的话语,难有真情实感的表达,难有真情意志的抒发,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高考作文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在基础等级“内容”项中有“思想健康”这一项要求。其实,在阅卷中,有时我们不自觉地强化了“思想健康”。毫无疑问,作文固然要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然而如果阅卷教师过分强调思想方向,就可能造成一种误导,部分中学生就会在文章中一味迎合,人为拔高,过分夸大,乃至走向虚幻缥缈。试想一下,这样的文章哪里有真实的话语和真挚的情感呢?另外,很多老师在教学作文时,都会提到“立意深远”,与其大谈立意如何深远,倒不如谈谈立意深远的根本——做人的至高境界。一个人,如果没有开阔的视野和至善尽美的境界,又怎么可能有着深远的立意?
三、研究路径探寻
1.关注现实生活,竭力打造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与对生活深刻的见解,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的。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要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留意了,就会感觉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不会一帆风顺,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一直坚强地走下去。荣耀与屈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都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少一些无奈与忧伤,多一份从容与坦然。
叶圣陶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就会活泼、昼夜不息。[5]叶老的意思主要是说当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候,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心绪的冲动。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路径,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景,就会成为学生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把生活作为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
2.研读感悟经典,真切感悟生活真谛
现实生活是活的教材,是学生的必修课,而阅读经典则更利于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感悟生活的真谛。
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阅读的定义开始变得有些宽泛,韩剧、日剧、网络小说、戏说经典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以经典人物、经典文学为内容的阅读渐被冷落。正当我们极力引导学生翻阅古典名著《西游记》时,他们却沉浸在《大话西游》的电视剧中不可自拔,沉浸于漫画等快餐式的故事中难以回头。[6]“腹有诗书气自华”,影视作品、网络小说不能让真正的文化精髓沉淀于心,只能带来短暂而浅层的视觉或阅读快感,长此以往定会导致“营养不良”。
人生最大的捷径,不是读得多,而是多读经典。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学习经典,并不在于保证它的真理性或实用性,而在于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7]
经典作品是人类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奠基之石。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红与黑》《复活》《呼啸山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当然研读有关屈原、苏轼、李白、杜甫、苏武等历史人物的作品,感受他们的英雄豪气,这也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方式。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年轻的心灵中自然会形成对历史更迭、社会矛盾、人心善恶的正确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這些作品所诠释的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总体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
3.树立正确“三观”,适度改变评价标准
中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高的素质,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感动的文字。要教育学生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师长、爱同学、爱世界上的一切值得爱的事物;要教育学生有宽容心,宽容他人、宽容与自己观念相悖的人、宽容一切应该宽容的人;要教育学生有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大自然、感谢一切可感谢之人。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8]
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正确的“三观”。我们在讲解作文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具有真实情感,真诚待人,诚恳做事,感谢生活,不随波逐流;一颗博爱之心,与人为善,对他人有宽容谅解之心,具有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厚德载物”的胸襟。“文必己出”,要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传达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从公式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束缚,多角度地去质疑求异,探究思考,形成深刻新锐的思维。
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写作与阅读教学割裂的状态,充分借助以读促写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联系和渗透,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语言运用、谋篇布局等能力,全面提升写作质量。借助微写作,开展作文训练。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微写作这一有趣的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并在多样化的微写作过程中,完成写作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在开展微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的写作文本多样化,可以有标题,也可以没有标题。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述说心情,还可以写事,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为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取得好成绩,心情愉快;受到批评,心情郁闷;与同学作了倾心长谈,和老师有了教与学的默契,诸如此类,都可以写进随笔。[9]我们要向学生传达一种理念,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思考,把所领会的写进札记,一旦书中文字触发了你的思想感情,也要马上记录下来。当养成了写随笔、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
4.重视加工提炼,较好处理真实虚构
我们应当意识到,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加工,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虚构不是胡编乱造,寓言和神话没有一件是真实的,但它们都是生活情理和艺术再现。[10]所以,我们说经过加工提炼的“情感真挚”不是说不允许虚构,但要注意的是,作文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作文肩负着塑造自我心灵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让作文成了掩盖个性、覆盖真情的一层帷幕。一件事要让人感动,首先你自己要深受感动,然后你将这份感情通过文字来表达,让读者在读了文章后,也像你一样受感动。
虚构的材料可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真切的感受。我们没有因为小说虚构而斥之为虚假的文章,相反有时候恰恰表达出作者对世事深刻的真实的认识,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真实”。作文,善待虚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戒除虚伪,使学生保有纯真的心灵。[11]
四、实践操作过程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整个研究工作一直都得到安庆市教研室多位专家的指导,多年来一直坚持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而保证了研究过程的可追溯和结果的稳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个案研究法。主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具体案例为载体进行研究,找出其共性特点与个性差异,然后分门别类,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等四个主要环节。在研究过程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照学生的思维与想法。
经验总结法。以发表论文、主编图书、成果研究报告等为主展开研究与实践,包括学生成功的作文。同时,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在于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在研究中改革,在改革中验证,在验证中形成成果。成果研究与实践,共经历了下列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这一阶段主要研读《叶圣陶讲作文》《巴金谈文学创作》《教学名家谈作文》《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等著作,还包括伍尔夫《普通读者》、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等图书。主要是积累、巩固知识,把握作文动向,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知识储备。
第二阶段:2017年7月——2018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与实践并存,逐步向实践过度的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正好赶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通过开展多项调查,向学生反馈调查结果,师生互动,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在此期间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课题编号为AJKT2018-043),发表了多篇研究报告,主编出版了《作文经典教程》(2018年1月,甘肃教育出版社),《考点专项突破作文素材》(2018年3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攻略》(2018年8月,西安出版社)。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期两个阶段的拔高、提炼、总结与提升的过程。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倡导“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学生踊跃投稿,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在这一时期,市级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于2019年10月顺利结题。笔者也在这个阶段,丰富了“爱心文章”的内涵,宣传了“爱心作文”的观点。2019年7月,受重庆五洲教育集团之邀,在其舉办的名师研讨会,谈到了“爱心作文”的开发与研究。2019年8月,受世纪金榜集团之邀,远赴泉城济南,重点谈到了“爱心作文”研究的实践过程。2019年12月,在千人大群“新启蒙作文研究”(群成员达1636人)讲解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重点分析当下高考作文写作的要求,教导我们的学生写“爱心作文”。在2019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发表《用心感悟生活 抒发真情实感》;另外还在《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广东教育》等杂志发表多篇作文教学文章。推荐的学生张雨晨作为“校园之星”刊发于《全国优秀作文选》2019年10期,其中包括其发表的3篇文章。主编出版了《高考作文双线15周》,2019年12月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同时主编的《高考作文指津》,2020年2月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
五、成果主要内容
在这一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1.明确“套话作文”的危害,教导学生注重积累的过程
“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相伴产生了“套话作文”。套话作文的存在,危害性是巨大的。公平性是高考的生命线,如果依靠套话作文得高分,对那些基本功扎实,注重平时积累的同学是不公平的。
2.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文风,倡导锲而不舍训练模式
写作训练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一定要养成脚踏实地、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著名作家贾平凹初尝写作时,稿件源源不断的寄出去,然后又源源不断的被退了回来,为了激励自己,在自己的床头贴满了退稿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当面对几百字的文章时,又有什么为难的呢?
作文训练,讲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需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一样一样的来练,没有恒心与毅力,没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劲头,是不能有好作文产生的。
3.强化研修制度的落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首要因素。建立和完善“爱心作文”研修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很有必要。我们须立足教学实际,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研究与定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研究的有效实施。
教师专业的成长,包括对新理论、新内容的消化吸收,提出新观点,注重实际操作,以及师生互动,不断调整研究思路。教师专业的成长,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作为一名县级高中语文教研员,笔者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努力拓宽自己的眼界。
4.改变固有评价体制,提出新的作文评判标准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改变,如果仅仅冠以“思想健康”“主题鲜明”等要求,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对真情的表达。一篇优美的文章,应当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中,应该有“写出独特经历,表达独特感受”的内容。这样对激发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实在很有益处。作为教师,我们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写作内容,激活写作教学形式,进而全面提升写作教学质量。
六、成果实践效果
1.学生克服了以往写作的畏难情绪,明确了写作的目标和方向,写出了一大批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在说真话,写真意,抒真情的推进过程中,我倡导“说真实话语,抒真挚情感,叙真人真事”的大作文观,努力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学生的心灵安营扎寨。很多学生的作文,明显提高了一个等级,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写出了许多真性情的优美佳作。
2.努力构建“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根据学生写作实际,结合“爱心作文”的观点,我总结构建了“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生活+积淀=打造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对生活的观察、深刻的见解是无法写出好文章的。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一切都会司空见惯,这种感觉导致学生本人思想与情感的浅薄和匮乏,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几乎“无事”的生活中却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留意了,你就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把生活中的“活水”引进作文写作中来。只要去观察生活,就能得出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融会贯通的路径,一言一行、一物一景,就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从而把生活作为真情文字的源头活水。
感受+体验=写出真情表达
每个人都有思想的活动,情感的生发。及时定格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就会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写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发生的普通事,产生的普通情,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角度。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发现好的段落就一定要抄录下来,并且作一番思考,当我们养成了写随笔、作札记的习惯时,就会发现写作原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我们要在作品中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力求写出“言情沁人心脾”“寫景惑人耳目”的话。
尊重+反思=塑造完美人格
深刻的见解离不开深刻的思考,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完美的人格。理解他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反思,审视自我,赋予批判精神,是新课改下高考作文的现实要求。
千万不可以看似华丽的词藻、优美的句子来代替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以此来掩盖思想意识的贫乏,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不要玩毫无情感的纯粹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的文章,表面看来文学味十足,可是文章背后反映的却是考生虚无的思想。作文先要做人,力求达到作文人格与真实人格的完美统一。
七、成果特色与创新
1.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
本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精神,联系当代知名作文大家的教法,对中学作文进行有益探索,研究整体推进精品教学的思路、目标与举措,从而较好地推进作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具体可行,安庆市教研室汇编成书,召开相关会议,向全市推广。
同时,该研究也为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推行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和范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近5年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佳作发表在省级报刊杂志上,为升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茁壮成长,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探索构建了基于爱心写作的“三维一体”真情实感精品写作知识体系
“三维”即“生活+积淀=打造源头活水”“感受+体验=写出真情表达”“尊重+反思=塑造完美人格”;“一体”,就是落实在“怀着爱心写文章”这一落脚点上。打造源头活水,写出真情表达,塑造完美人格,是逐步深入的过程,不管如何,“爱心作文”才是根本所在。
(2)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受益面宽,影响广泛
学生在写作中,发现了乐趣;写作中懂得了“反思”与“感恩”的人文精神;写作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其实,作文就是做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受益面宽,影响广泛又深远。
(3)加强阅读与写作间的有机联系,倡导“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
很多老师在教授“阅读”与“写作”知识点时,是割裂开来的。我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寻得灵感,在作文中加以贯彻。在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纯美阅读》顺利出版,这也再次验证了“阅读式的大作文”教学观的成功。
(4)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用新课标理念加以引领,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在面对学生写作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时,教师将不再回避,而是用新课标理念加以引领,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教法,在研究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创新。
3.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爱心作文”的实践,为当前作文的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果研究与实践中,主编6本作文图书,同时还发表50多篇教科研文章。近5年来,20多篇富有真情实感的学生作文发表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其中,不乏有学生在国家级作文大赛中获得奖项。
(2)“爱心作文”的实践,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教育局聘请笔者担任近3年岳西县新任教师集中培训专家,向全县新任教师重点讲解“爱心作文”。2019年10月,岳西县举行“国培计划”(2019)送教下乡,笔者作为县管理团队专家组成员,做“中学作文如何有效备考”的微讲座。2019年11月,在岳西县第二片区教研会上,举办 《撰写优秀论文,提高投稿命中率》教研专题讲座,重点谈到了作文论文写作注意事项。2020年4月,在岳西县第四片区教研会上,举办《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微讲座,重点讲解如何上好一节作文课。
(3)“爱心作文”的实践,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新闻媒体和众多报刊的广泛好评
几年来,由于对“爱心作文”研究的逐步深入,笔者担任以下学术兼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美文》《创新作文》《奔跑作文》《满分阅读》特约编辑,《语数外学习》特约撰稿人,同时还是《作文素材》编委、五洲作文高考研究中心讲师。主编6本图书,主要包括:《作文经典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任务驱动型作文满分攻略》(西安出版社),《考点专项突破 高中语文写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高考作文双线15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高考作文指津》(新疆文化出版社),《高中语文素材经纬》(新疆文化出版社)。发表《用心感悟生活 抒发真情实感》(2019年第4期《全国优秀作文选》)等“爱心作文”类稿件多篇。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作为教师要体现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积极动员学生写稿并投稿,所带班级胡王伟、蒋璐瑶两位同学习作在湖北《高中生学习》杂志发表,两位同学获得“优秀作品奖”,笔者也获得“优秀作品奖”。
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2018年第7期“教海撷英”栏目,介绍其教科研成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封二“本期重点作者简介”刊登其教研实绩。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官网在“考试研究”栏目刊登“特聘研究员张志先”,充分展示其教科研实力。
〔本文系安徽省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个性化思维的中学语文爱心作文研究”(课题编号:AJKT2018-043)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志先.用心感悟生活,抒发真情实感[J].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2019(4):55.
[3]张金保.中学生作文语言八股泛滥的原因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高中版),2009(11):37.
[4]张志先.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综述暨2020年备考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9):25.
[5]陈寅昆. 文章似溪水,生活如泉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1):59.
[6]陆萍.用好经典,提升人文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1(6):13.
[7]钱吕明.我所能说的语文核心价值[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6):35
[8]张志先.作文經典教程[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115.
[9]朱华蓉.美文出自真情[J].知识窗(教师版),2010(7):23.
[10]张志先. 高考作文指津[M].乌鲁木齐:新疆文化出版社,2020:78.
[11]刘宏胜.作文,可虚构但不可虚伪[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6):62.
[作者通联:安徽安庆市岳西店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