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层递支架,把握链式写作

2021-06-07毛永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议论文

毛永健

摘 要 议论文写作时选择何种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系基于逻辑和说理的表达需要。递进式结构是议论文主体部分的重要结构形式,在学校教学和社会生活写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内涵分析,阐释概念”“原因分析,探究根源”“功能分析,呈现价值”“对策分析,寻求方案”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议论文递进式拓展的逻辑路径。

关键词 议论文;递进式;逻辑路径

高考作文层递式结构支架的搭建大抵有四种类型:一是论点链,二是问题链,三是模块链,四是逻辑链。考生如若掌握了上述四种高考作文层递式行文技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做到了心中有结构。而心中有结构,考生的写作至少完成了整个流程的三分之一,何其重要。

一、论点链:切割论点,纵向搭建

高考作文命题的中心论点,考生在切分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来纵向切分为递进式结构,以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推进的写作目的。基于此,考生在搭建支架之时,最好着眼于分析的深度,而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主体部分肢解为几个层递的分论点,并与首段的总领及末段的总括共同构成文章的整体支架。其支架的特点是各分论点的先后顺序是不可逆的,考生不能随意变更,以免背离了分论点之间的内在递进关系。为此,考生在进行纵向支架的搭建时,最好立足于线性的布局,首先要确定切割论点层次的标准,然后再确定切分论点的层次,才可能搭建出符合要求的支架,为深度的分析提供支点。事实上,纵向搭建支架的真正难点在于,考生如何去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层次的切割,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支架搭建。譬如以“群体”为标准去谈“诚信”,就可以确定“个人、家庭、国家”为切分的不同层次,最终的分论点可拟定为“个人要讲诚信”“家庭要讲诚信”“国家要讲诚信”,整个文章支架就构建成为了规范的纵向支架。在此,个人、家庭、国家之间是范围上的纵向關系,挖掘的是分析的深度问题。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迈出美丽的步伐》。

迈出美丽的步伐

一考生

在当今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犹如雄鹰翼上的金色翎羽,有了它,国家才能更有感召力,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插上羽翼,凌空翱翔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美丽的步伐,做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美我之美,珍视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如是语。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故乡,我们要珍视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前些日子电视上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点。由于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做支撑,这些节目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但与此同时,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君不见网络上不法网民大肆曲解英雄事迹,君不见某些地方政府拆古迹建新楼,君不见有人号召用拼音代替方块字……这些行为对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究根追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民族文化。所以,想要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就应当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到“美我之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美人之美,正视传统文化,学习优秀文化。

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我们要敢于正视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取长补短。清代,我们自恃天朝上国,固守传统,不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以致被实行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赶超,写下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要想这样的历史不重演,要想发展,就要正视传统,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比如如今山寨货泛滥,我们就应学习瑞士的工匠精神,以丰富发展已有的式微的大国工匠精神。美人之美,可以识己之不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美美与共,重视分享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魏源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只顾着发展自己的文化,走到后来就会发现路越来越窄了。那么如何才能使路拓宽,变成通向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分享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完美地诠释了它。其实文化不怕碰撞,就怕不交流。民族文化如同金,两相碰撞会发生金玉之声,多相碰撞则可能擦出璀璨的火花。要想实现共同发展,就要美美与共,重视分享文化。

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相信这美丽的三步会淬出传统文化中的真金,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泱泱大国焕发出别样的精彩。让我们迈出美丽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吧!

这篇文章的支架搭建,考生以“传统文化”为标准进行切割,于是就有了“珍视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正视传统文化,学习优秀文化”“重视分享文化,实现共同发展”三个分支,其中由“守护”到“学习”再到“分享”,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层次性。考生的机智还在于,其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对费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进行了解构,并根据命题指向将其重组为“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意即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守护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学习别人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将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别人的优秀传统美拼合在一起进行分享,就会让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焕发异彩。显然,文章的支架路径由自己到他人再到大家,依旧构成了不同的层次关系。加上首段的总领及尾段的总括,整个支架的搭建虽然呈现的还是总分总的传统模式,但是由于分支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堪称上乘之作。

二、问题链:勾连问题,溯源谋篇

考生意欲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深刻,那就需要以问题为抓手,然后通过抽丝剥茧,追根溯源,不断探究等技术手段,以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究问题的真相。建构有效的层递式问题链,考生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建构支架,并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不可逆的问题进行有机的勾连,使之形成层递式链条,并在追问中由此及彼地逐一解决问题。一般而言,问题链主要有如下两种结构支架。一是针对“你怎么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等任务命题,“是什么”即提出文章的观点;“为什么”即对文章观点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探究其原因;“怎么办”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针对概念型命题,“是什么”即释义,包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予以厘清;“为什么”即分析原因,不但要让多个原因具有外显的层次性,而且还要有内在的层递勾连,以使溯源由浅表走向深刻;“怎么办”即措施。考生唯有如此一环紧扣一环地以概念为核心去勾连问题,并由表及里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例如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中国味”,考生要先厘清“中国味”的概念,然后分析坚守“中国味”的原因,最后辩证地提出留住“中国味”的措施。如此一来,文章才能建构为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才能给人以深沉的思考与玩味。

同舟共济,家国同构

一考生

早于1993年“汪辜会谈”中,海峡两岸便已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历朝历代,无人不想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发展各地区间的关系。而中国台湾明星却频频遭网友指责为“台独”分子,究竟是世人常言“树大招风”,抑或网友本身动机不纯?

欲下定结论,先依据事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之下,新闻消息的真伪最有待考证。之所以会发生众多网友抨击中国台湾明星的事件,很可能仅仅因为当初少数“黑粉”想故意对某明星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不惜胡乱捏造事实以表示自己对其厌恶心理,而往往假话被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会被更多人默认,以至于无从察清事情原委。无论有意为之,还是盲目从众,都应当以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为实。否则,即是站不住脚的空谈,最终都将沦为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会因此引火烧身,丧失他人信任。

欲端正风气,则拒绝网络暴力。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同为一国同胞,有何深仇大恨值得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对一个明星进行无底线的污蔑与侮辱?如果在别人不曾犯下错误时便一味破口大骂,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此种精神上的暴力行为无异于肉体攻击。有多少初崭头角之人因一块屏幕后种种低俗恶劣甚至毫无逻辑的话语而从此深受创伤,销声匿迹?唯有监管不良网民在言语上的肆无忌惮并予以提醒警示,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定,国家才会稳步发展。

欲家国同构,需团结友爱。网友不分青红皂白给台湾明星乱扣帽子,无疑有损两岸间的友好关系。有时或许出于对统一话题过于敏感,从而容易上升为不尊重,使双方都产生误解。起因可能仅仅是对明星的厌恶,但却会发展为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以至于影响两岸发展。因此需認清明星与“台独”分子间的本质区别,可以不喜欢,但不可用超出娱乐范围的词句进行诬陷,正如曹植所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与人之间多些关爱与鼓励,少些恶言相向,才会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从而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郑成功曾不畏千难万险坚持收复台湾,余光中先生曾于海峡两岸架起一座“乡愁”的情谊桥梁,两岸同胞也从未放弃让台湾重归祖国怀抱的行动……我们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从来都风雨同舟,同德同心。无人愿被“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依据事实,团结友爱,小家方能相融合,齐心方能成大国。

文章开篇由“汪辜会谈”引入,进而引出观点,以疑问的方式抛出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主体部分由“欲下定结论,先依据事实”“欲端正风气,则拒绝网络暴力”“欲家国同构,需团结友爱”三个分论点建构而成,布局清晰,有条不紊,并呈现出了递进梯度;末段列举了郑成功、余光中两个点例,进而通过析例来升华两岸应该“牢记历史,依据事实,团结友爱,小家方能相融合,齐心方能成大国”的观点。整篇文章的分析不但娓娓道来,而且逻辑严密;不但具有政治的高度,而且充满了冷静与理性,十分难得。

三、模块链:缝缀模块,线性布局

按照高考作文阅卷的规则,引材既是作文“入格”的硬性要求,也是避免作文跑题的救命稻草,为此,考生采取“引议联结”来进行模块链的层递式支架搭建,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引”即引用材料。考生摘引命题材料,必须基于引出主旨的需要,并为之后的“议”确立论点。为此,“引”要有针对性,考生最好能够顺旨转向,高度概括,针对最能凸显主题的材料进行简洁化用。“议”即议论。这是论述文的重头戏,考生需有的放矢地针对自己“引”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议论,以使观点确立起来。如果命题材料呈现的是道理,考生就可就理说理;如果命题材料呈现的是事件,考生就可就事论事,循事析理……一言以蔽之,考生的分析越透彻,越紧密,说理就会越深刻。“联”即联系实际。文章如能由命题材料推而广之,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就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并具备时代气息。“结”即结尾。文章收束处要能总结全文,对中心进行深化或拓展,使文章有“高格”。总之,引议联结支架,不但能让文章结构具有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联,而且有利于文章内容的拓展与主题的升华。

人性的温度

一考生

近日,一则父子间的法律纠纷引起轩然大波。刚刚成年的小王上诉与母亲离异的父亲老王,要求其继续支付自己的抚养费,法院以小王已成年为由,驳回了其诉讼请求。我认为,人性的温暖相比一锤定音的判决,更能成为融化坚冰的炽热暖阳。

巴尔扎克曾在其著作《司汤达研究》中写道:“人毕竟是人,总是有虚荣,有嫉妒,有热情。”事件中的老王也是平凡人,少支付一份抚养费,对他而言也许意味着更轻松优越的生活。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有的人自命清高说自己与享乐无缘,其实面对诱惑时却往往难以自制。且法律规定,父母在子女成年后无义务承担抚养费。法院的依法判决即便显得冷血,也有依有据,无可指责。

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即便义务终止,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也在情理之中。小王尚且刚刚成年,对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兼顾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找一份薪水尚佳的工作实属不易,也难免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人性即便从一开始就有无数的黑暗面,但理应抵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父母爱子的本能。

这场关乎法律与伦理的博弈,让我想起了《孟子》中的一段记载。有学生问孟子若舜做了天子后,舜的父亲犯法了怎么办?孟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抓起来,无论谁也不能阻止法官的判决。”学生不解:“那舜该怎么做呢?”孟子答曰:“舜应放弃天子之位,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忘掉之前的荣华富贵。”连天子舜也无法阻拦的法官的判决,却可以通过选择人情放弃王位而保全父亲。几千年后的今天,法律依旧如天网恢恢规定着世界运行的许多秩序,却难以否定伦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老王与小王的纠纷,以法院的一纸判决而宣告落幕。我们担忧小王未来的生活,对老王的冷漠唏嘘不已,却再没有更多的办法。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丛林下掩饰的是物欲横流的社会和金钱至上的人性。即便这样,世间仍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景。我只希望,人性的温度可以被每个人所守护,即便有一天世界荒芜到寸草不生,也能为最本真的情感开辟一个繁花似锦、绿荫环绕的乌托邦,给人心底的善良永留一席之地。

本文的立意独辟蹊径,站在亲情的维度反对老王的“冷血”,提倡应该给人性以温度,给善良一席之地。文章先引事出观点,接着在分析中客观指出,老王拒绝支付抚养费,有自私的考量,也有法律的支撑,但是就小王的生活处境而言,一旦失去老王的支持,就可能遭遇生活的困境;并以《孟子》中的故事,说明“法律与伦理的博弈”也可有变通之处;文章结尾,再次呼吁“守护人性”。整篇文字可谓温情脉脉,充满人性的温度,尽管没有丰富的名句嵌入,也没有华美的修辞,但是却内蕴了令人信服的思辨,值得肯定。

四、逻辑链:彰显逻辑,逐层推理

高考作文侧重于对考生抽象思维的考查,为此,考生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达到“深刻”等级,辩证的深度与逻辑的严密度是达成目标的路径之一。采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层递式结构来搭建支架,可以在逐层推理中彰显行文逻辑的谨严。这种结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以负面现象或事件为材料的作文命题,考生可按照材料中的负面现象或事件,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一步一步地讲道理,一层一层地深剖析,一环一环地再递进,不但能让行文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逻辑勾连,而且在内容上也符合客观规律,并呈现出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梯度。例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

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

一考生

近些年来,文学界关于鲁迅的讨论颇多。诸如鲁迅与胡适谁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个时代需要鲁迅还是沈从文等,非此即彼,逼着人非要选边站不可。其实,文学殿堂里不能只有一尊神,鲁迅与胡适、沈从文,都是独立的高峰。

先说鲁迅和胡适。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进行最激进、最无情、最全面的抨击,而胡适则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只图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社会改良进步。如果说鲁迅的主张像一剂苦药、猛药,针对的是这个民族的顽症,那么胡适的主张更像是“健”字号的冲剂,对身体健康的人,能起到调和身心的作用。两种主张各有千秋,习惯于选边站的我们昨天坚定地选择鲁迅而抛弃胡适,今天又企图选择胡适而抛弃鲁迅,我们昨天和今天的立场都失之偏颇。

再说鲁迅和沈从文。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近代文坛中有大成就者,一个举着劈向黑暗的启蒙之剑,一个唱着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他们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就像玫瑰和紫罗兰散发着不同的芬芳。但是两位文学巨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鲁迅成了现代文学殿堂里唯一的神,而沈从文却被逐出了文学殿堂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知晓。何以如此?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使然也。

有道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每一个文学大师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文学的高原上从来就没有臣服的山头,只有互相致敬的高峰。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一种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平等的、多元的,而不應该是强制的、单一的。在文学殿堂里只立一尊神,强迫其他诸神臣服,那是对文学、文化和文明的肢解。

回望历史,肢解文学、文化和文明的事屡见不鲜。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好不热闹。董仲舒感到“花”太多,无所适从,便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孔老夫子荣登“至圣先师”的宝座,一坐就是两千余年。直到五四时期吴虞高喊“打倒孔家店”,这才把孔老夫子从宝座上拉了下来。其实,无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还是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认水不认盐,认盐不认水,削山头以成就高峰。

世界是多元的,少些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对立,多些取长补短、共存相生的包容,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本文在总体架构及素材运用上均采用总分总的布局,开篇即提及鲁迅、胡适、沈从文,并借此抛出评述性观点“文学殿堂里不能只有一尊神”;其后以“先说鲁迅和胡适”引入,对鲁迅与胡适进行辩证性的比较评说,认为“两种主张各有千秋”,如果选边站,势必会导致“立场失之偏颇”;接着再以“再说鲁迅和沈从文”导入,对鲁迅与沈从文进行了客观的比较评说,认为鲁迅成神、沈从文无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使然”;最后考生将行文导入纵深的历史文化中进行评说,指出“多些取长补短、共存相生的包容”才可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观点。整体文章评述从容大气,客观辩证,颇具思维的深度。

总之,高考作文结构支架的建构,最好以简单清晰为外在标准,以逐层递进为内在准绳,加之逻辑链条在分析论证中的串联,定会让文章内外勾连,逻辑缜密,浑然一体。

[作者通联: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阐释合理,全面准确——阐释型议论文的写作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议论文逻辑关系不严谨的有效对策
议论文如何往纵深处发展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