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021-06-07赵映川杨兵陈德鑫陈静幸赋都

电化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网络环境

赵映川 杨兵 陈德鑫 陈静 幸赋都

[摘要]已有研究指出,教师传递的信息中82%是由非语言实现的,音视频同步技术为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中国在线教学规模很大,但鲜有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研究。文章以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为自变量,以学生学习投入为中介变量,以学习所在地为调节变量,以学习效果为因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对1595名参加在线学习学生的调查显示:控制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类型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习所在地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理解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在机理,而且对教师在教学中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非语言亲密行为;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网络环境;社会临场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教学的实质是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在线教学中,师生因为空间(心理)上的距离而在信息传播上容易产生潜在的误解,Moore将这种距离称为“交互影响距离”。研究显示:亲密行为包括语言亲密行为(Verbal Immediacy Behaviors)和非语言亲密行为(Nonverbal Immediacy Behaviors),能够传递诸如喜欢、亲近的积极信息,降低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学者对在线教学中的语言亲密行为研究较多,但对于非语言亲密行为,受“在线课程中很少或者根本不存在非语言行为”传统认知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857万,占全体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至今鲜有学者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视角研究如何提高在线教学的质量。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教学平台能够同步传递音频和视频信号,由此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成为可能,他们可以与学生进行即时的眼神交流、表情互动。我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化不同,民众在交流过程中对谈话情景的依赖程度不同,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教师对学生产生这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探寻新的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因素,为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

Andersen认为,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指教师交流的眼神、放松的身体姿态、面向学生、微笑、走向并靠近学生。Frymier、Shulman和Houser指出,非语言亲密行为包括眼睛的接触、微笑、走进学生、声音的抑扬顿挫、积极的姿态。

关于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学界已有的研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作用。Andersen认为,非语言亲密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中心。Chesebro的研究显示:对于个体而言,非语言亲密行为能够产生期待中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还有学者探究了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的影响,如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越多,学生的认知学习收获越多,情感学习效果越好。另一种结论却认为作用不显著。Titsworth指出,亲密行为对知识学习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当再次测试时,亲密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Chesebro的研究也指出,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习只有微乎其微的影响。Messman等人的研究显示,亲密行为对学习成绩的方差解释率仅为1%。

已有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但课题组对学生的访谈主要支持安德森的结论,据此提出假设1: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虽然有研究探讨了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但是其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线教学中,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的微笑和声音的抑扬顿挫,因而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投入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Dixson等人对在线教學中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和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指出:就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频数而言,频数越多,学生的投入水平越高:就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形式而言,论坛(Forum)、教师的语调(Tone)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

Astin经过长达20多年的观察后指出:决定学习效果的黑箱是学习投入,学习投入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全身心地专注于学习,他们的学习收获越大。他还以学习历史为例,指出学生花在上面的时间越多,他学到的历史知识越多。Carini等人对来自14所四年制高校的105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投入与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数正相关。Davis的研究指出,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时,他们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在线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Hu等人对212位通过线上学习Adobe Photoshop课程的学生的实证分析显示,学习投入对学习效果具有完全的调节作用。Blass和Davis的定性研究也指出:在线学习中,学生的投入非常重要。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学生学习投入对学习效果都具有正向影响,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学生的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三)学习所在地的调节作用

Webster和Hackley构建了一个远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技术因素(如网络质量正向影响学习效果,网课中,网络无法连接或运行,网站的崩溃或频繁掉线,音频信号传递的延时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学者也构建了网络学习影响因素模型(LICE模型),指出良好的网络通信性能,流畅、稳定的传输速率都是保证网络学习的基础条件。邬大光的调查显示:54.55%的师生认为网络速度及稳定性非常影响线上教与学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网络条件存在差异。董慧等人认为,地理环境的“先天条件”影响了网络在不同地区的实现,优势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经济的集中和互联网的普及。程晨等人认为,区域已有经济基础、地理区位、科技实力、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对地区网络发展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网络竞争力表现各异,东部沿海地区网络竞争力总体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及边远贫困地区的网络环境较差,无法有效支持在线教学的实施。

根据以上文献并结合对学生的访谈,本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所在地(东部、中部和西部)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研究假设3:学习所在地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效果”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检验学生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学习所在地的调节作用,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一)研究样本

遵循方便取样原则,通过问卷星平台向东部、中部和西部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24份。在对问卷进行整理时发现,东部江苏省的问卷达到1544份,占总问卷的54.67%,为了使样本在生源地、大学类型上达到平衡,按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315份江苏省问卷,最终用于数据分析的问卷为1595份。其中,男生737份、女生858份:东部大学689份、中部大学375份、西部大学531份;一流大学689份、一流学科375份、其他大学531份:文科学生624份,理科学生480份,T科学生491份。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设计了三个量表用以测量变量,设计的方法是:在借鉴已有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需要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和试测,对量表进行修订,形成量表终稿。

1.非语言亲密行为量表

当前使用最广泛的非语言亲密行为量表当属Richmond、Gorham和Mccroskey设计的测量非语言亲密行为频数的量表,一共14道题目,每道题目分为5个等级,从O(从来没有)到4(非常频繁)。本研究团队将此量表翻译成中文后请学生试做,学生认为有些题目不符合中国情况,团队随即删除这些题目。最后,结合访谈,确定的非语言亲密行为量表包含5道题目,每道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从1到5分为5个等级。对这些题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克隆巴赫a系数为0.90,表明能很好地测量出在线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

2.在线学习投入量表

Dixson设计的学生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包括19道题目,聚合为4个因子:技能、情感、参与和绩效,因子载荷达到0.60。这份量表虽然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并被广泛采纳,但是,本研究将“学习效果”(量表中的“绩效”因子)作为因变量,因而在学习投入量表中将其包含的题目删除。结合学生试做的情况,本研究的在线学习投入量表包含6道题目,每道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从1到5分为5个等级。对这些题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表明能较好地测量出在线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

3.学习效果量表

针对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效果,Rovai等人根据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设计了包含9道题目的自我报告式测量量表,信度分析显示,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9。学生在试做这份量表的翻译版本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题目,据此最后确定的学习效果量表包括15道题目,每道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从1到5分为5个等级。对这些题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7,表明能很好地测量出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

采用AMOS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第一次分析时,X2/df=13.56,一般认为这个值小于3说明拟合非常好,介于3和5之间可以接受。因此,根据修正指数(MI)和变量之间的实践意义进行模型修正,第二次分析时,X2/df=8.88。这个指标容易受到样本量的影响,当样本量较大时易拒绝模型,应参考其他拟合指标进行判断。本模型中,NFI=0.94 >0.9,RFI=0.93 >0.9,IFI=0.95 >0.9,TLI=0.93 >0.9,CFI=0.95>0.9,RMSEA=0.07<0.08,這些指标拟合度都很好,说明本研究修订的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四、研究结果

(一)相关性分析

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效果之间显著正相关(r=0.27,p<0.01;r=0.63,p<0.01),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显著正相关(r=0.48,p<0.01),学习所在地与学生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r=0.11,p<0.01)。

(二)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将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在控制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类型的情况下,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Model 4(Model 4为简单的中介模型),对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表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测作用显著(B=0.61,t=31.79,p<0.01),且当放人中介变量学生学习投入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B=0.53,t=29.11,p<0.01)。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25,t=10.39,p<0.01),学生学习投入对其学习效果的正向预测作用也显著(B=0.30,t=16.32,p<0.01)。此外,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为(0.50、0.57),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为(0.05、0.10),都不包含0,表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学习效果,而且能够通过学生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预测其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87%和13%。

(三)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Hayes编制的SPSS程序PROCESS中的Model 7(Model 7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受到调节,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一致),在控制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类型的情况下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表明,將学习所在地放入模型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所在地的交互项对学生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显著(B=0.07,t=2.25,p<0.05),说明学习所在地可以调节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可知(如图2所示),学习所在地网络环境较差(M-1SD)时,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0.54(图中实线);学习所在地网络环境较好(M+1SD)时,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只是其预测作用更大,simple slope=0.67(图中虚线),表明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有所增加。

五、讨论

基于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本研究以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为自变量,以学习所在地为调节变量,以学生学习投入为中介变量,以学习效果为因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1595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习所在地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效果”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一)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证实了Andersen的观点,即教师的非语言亲密行为越多,学习效果越好。但是,我国为何如此的原因却与美国有所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注重“面子”。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 Theory)认为,面子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基本愿望和需求,基于此,交流者试图时刻照顾彼此的面子,理性地采取某些交流策略以减少对面子的威胁,这些策略必然导致构建复杂的信息结构,因此,在复杂话语结构的背后必然隐藏着第二信息——非语言。有研究指出,教师传递的信息中,82%是由非语言传递的,只有180/0是由语言传递的。为了给彼此“面子”,我国民众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高情景文化”,非常重视“对话情景”而非“对话内容”,沟通是含蓄的,人们对含蓄的信息非常敏感,个体从早期就学会了准确解释这些含蓄的信息。

因此,一方面,我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借助情景,如教师的眼神、笑容、声音;另一方面,学生更容易判断、理解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都能心领神会并做出教师期待的反应。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越多,学生对教师的依恋感就越强,对学术环境的感受就越舒适,这些使他们不再把学习看作生命体以外的事情,而是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努力学习。因此,我国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在线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社会临场感的缺失,为此,学界将社会临场感作为衡量各种线上教学媒介质量的标准。根据交流的亲密性和即时性,各种媒介被视作是一条从暖色到冷色的光谱,某种媒介之所以比其他媒介更加温暖和丰富,是因为它有更多的语言和非语言暗示,能让遥远的他人感受到更多的临场感。在线教学中,学生如果可以同步地看到“对面”教师温暖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看到“黑板”上教师的“板书”,听到“对面”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高兴时的笑声,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互动,他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就在他面前,是如此亲密和可信任,“当和老师产生了情感时,就想尽100%的努力做到最好,因为希望老师喜欢自己,不想让老师失望”。于是,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学习中。因此,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三)学习所在地的调节作用

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认为,学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大类。其中,外部条件是指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因素,不同的外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Everson等人也指出,环境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投入,相关分析表明,75%的学习投入可由学习环境解释。

在线教学中的环境主要是指学习所在地的网络质量。我国东部地区网络速度快、稳定性高,教师可以采用跟实体课堂最为接近的直播方式授课,学生可以接收到最多的非语言亲密行为信息:西部地区网络速度较慢、稳定性较低,很难支持音频和视频同步传输,教师在直播时必须关闭视频,甚至只能播放提前录制好的音频材料,学生只能接收到有限的非语言亲密行为——声音;中部地区则介于两者之间。非语言亲密行为信息越丰富,学生的学习投入越多,否则将越少。因此,学习所在地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和学生学习投入之间起调节作用。

六、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仅分析了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通过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学习效果的具体路径,而且分析了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通过学习所在地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加强或削弱作用,对深化、拓展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在线教学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正向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投入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所在地在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这一结论支持了Andersen、Astin和Kuh等学者的研究,并且有效地整合了学习条件理论,对构建更加完善的在线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本研究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优化中部和西部网络环境,提高网速和网络稳定性,以便教师更多的非语言亲密行为能够即时地传递给学生。其次,采用“既闻其声又见其人”的授课方式,给学生展示丰富的非语言亲密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并提升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数据仅仅来自对学生的调查而缺少对教师的调查,数据的全面性有待提升。但它拉开了我国在线教学中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研究的序幕。当然,不同学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感知不同:不同性别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他们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对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的需求不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教师非语言亲密行为对实体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如何适时、适量、适当地展示其非语言亲密行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学习效果网络环境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